从一去二三里、三村四五家、儿童六七个、八九十枝花,到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诗歌我们一直在学、在背,但很少用一条线将这些散落在历史长河中的璀璨明珠串起来,而胡怀琛先生不拘一格、独树一帜地提出:开一派之先河,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的诗人才能入选他心中的八大诗人,而且告诉我们品评好诗坏诗的标准,这相当于给了我们一把探索诗歌世界的钥匙。
胡怀琛长于新旧诗体的比较研究,多评:唐诗如中国水墨山水,善于写意;宋诗如西洋油画,善于刻划。被学术界视为公论。
胡怀琛先生根据自己的评判标准:开一派先河,选出了中国八大诗人: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陆游、王渔洋,除了最后一位,前7位的诗歌我们大多学过背过。
屈原的离骚,用词艳丽,极富想象;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发自内心的隐于田园山水的恣意挥洒;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想象力丰富、传达出寄情山水的豁达;杜甫的望岳描绘了五岳之首泰山的钟林毓秀;白居易的长恨歌婉转哀怨但又通俗易懂;苏轼的题西林壁,充满了哲学思考;陆游的钗头凤道出了爱而不得的无奈与惆怅。诗歌传达的感情穿越时空,仍然充满触动人心的力量。
屈原打破北方诗歌服务于统治阶级的需要,突破了很多的条条框框,用词艳丽充满想象,独创楚辞,不同于诗经,独树一帜。
陶渊明开后世隐逸诗之宗,陶渊明有隐逸,但隐逸绝不是陶渊明的全部。淡泊中的隐逸真性情、真体验、真感受。李白天才浪漫,杜甫人工写实,李白才情跃然纸上,李白摆脱束缚,恣意挥洒豪情,三分酿成了月光,七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杜甫气魄雄厚、格律谨严,忠君爱国之忱一一发表在诗里。深刻的观察,实在的描写。诗史,透过杜子美力透纸背的描写,对于唐朝由盛世转为衰落的历史大背景下,普通劳动人民的颠沛流离和疾苦有感同身受。杜甫三吏三别,用深刻的笔触描绘了底层人民的艰辛。杜甫写实的技能是能大能细,范围甚广。
白居易,白话诗人,其诗作不识字的老妪也能听懂,明白浅显,人人能懂,与元微之齐名,人称元粗,白俗。诗歌按照内容分为四部分:讽喻、闲适、感伤和杂律。
当年去济南,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泉城,最爱的还是趵突泉公园里的李清照故居,跟随李清照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背诵她不同时期的诗作,对她的遭遇愈发有了感同身受。诗人是幸运的,他们用文字镌刻下了隽永的情感,穿越时空与我们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