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完洋葱阅读课程十天才开始写复盘,但是一想,写比不写强吧,赶紧表扬一下“勤快”的自己。
翻了下笔记本,全称应该是“快速阅读力”课程,重点是阅读,不是快速。可能全社会都在讲效率、都在要求跑步前进,加了“快速”更有吸引力。其实我们人到中年了,时间已经够快了,更多时间和场合,希望的是慢慢地修行。
就课程而言,架构成熟,内容扎实,做到了言之有物,设计的互动环节、或是游戏环节也很人性化,课程排得很紧凑,但是循序渐进;有烧脑和挑战,但是也有趣和欢乐,一天下来不会觉得过分劳累。其实我只是想表达三个字而已:蛮好玩。
和谢医生的合影,笑成痴鬼。
具体所得,有如何选书、“知识卡片”、“九宫格笔记”、分享火箭图等等,这个不便多讲,容易剧透。直接抄一段同学的心得:用了洋葱阅读法,可以把书读薄,发现一本书中对自己有用或是有启发的,9个点真的够了,能用在生活和工作中3个点就很好了,能有1个转化成习惯,就更不得了!其实课程也是,如果学到一个好用的方法,度过一段欢乐的时光,就觉得很值啊。
课程之外,我忽然想到:我们在讲“阅读”的时候,我们其实在讲啥?看书?翻书?买书?网络小说不算,很多时候我们讲“阅读”时候,意味着“学习”。我爱阅读=我爱学习。要学习,必须要阅读。我们总是期望在阅读中找到很多问题的解决之道。前阵看到一个朋友借了本育儿类书籍,大概知道:这个可怜的家长,遇到教育问题了。那么在翻开一本书之前,最好先想好你的问题,越具体越好。学习与思考,总是紧紧相连,读的过程要思考,思考的就是翻书之前的问题,不忘初心,问题就是初心,解决问题就是使命。每个人的问题,可能不尽相同,一本书能解决所有人的问题吗?明显不能。那么,读之前的问题解决一两个总可以的吧,放平心态。需要担心的,反而是你的问题不够多,不够具体,不够深入。审视自我总是痛苦,直面自我更是需要勇气。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也不缺沟通交流的条件,但是仔细想想,最近一次跟朋友聊“自己的问题”是什么时候?可能想不起来了,这是说我们没有问题吗,还是一直拖着不愿改变让一切随缘?很难说啊,我也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