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大师沈从文北大旁听往事

文学大师沈从文北大旁听往事

柳哲


青年沈从文

1922年的夏天,沈从文从故乡湘西来到北京求学。1923年秋,他参加了燕大二年制国文班的入学考试。由于基础差,面试时,一问三不知,结果得了零分,主考官十分同情他,甚至把2元报考费也破例退还给了他。

从此,沈从文对正式入学死了心。当时,北大实行开放办学的方针,学校的大门向一切渴望求知的社会人士敞开。旁听生不仅可以自由旁听,甚至可以在北大图书馆博览群书。而北京别的高校,虽然也有旁听生,却有名额的限制,唯独北大对不注册的旁听生,毫无限制。

在北大,沈从文结识了一大批志同道合的文学上的挚友、同好,如冯至、黎锦明、陈翔鹤等,他们互相切磋、交流、激励。在彼此间的相互熏陶之下,沈从文就此走上了文学之路。

当时,他一边时断时续地在北大听课,一边在银闸胡同公寓那间“窄而霉小斋”里,开始没日没夜地伏案写作。这个“乡下人”,虽温良柔弱在外,却顽强倔强于内。他确信别人能办到的,没有理由认为自己就办不到!

沈从文不愧为北大那庞大的“旁听大军”中出类拔萃的佼佼者。他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主要选取中文系、历史系、日语系等的课程进行旁听。数载的旁听生涯中,他以务实的态度虚心求学,努力汲取知识的宝贵营养,使自己在各方面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日后成为一代文学大师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沈从文在此间的文学创作也并非一帆风顺,他和众多的文学爱好者一样,屡屡遭受退稿的厄运,幸运的是,北大的几位教授慧眼识珠,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

郁达夫在当时已经是著名的作家,同时在北大兼任教授。沈从文在创作上屡受挫折之际,给郁达夫写去了一封求助信。令他喜出望外的是,郁达夫竟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冬日,亲临沈从文栖身的小屋。看到沈从文窘迫的生活,郁达夫不但慷慨资助他衣物、钱,还亲切地邀请沈从文吃饭,席间谆谆指导沈从文的创作。

除郁达夫外,北大的周作人、辜鸿铭等教授,都曾在创作与生活等方面,给予沈从文不少的帮助。在教授们的提携下,沈从文很快结识了徐志摩、闻一多等文学界的名流,从而一步步跨进了文学圈,开始在文坛上崭露头角。

只有小学学历的文学青年沈从文,通过在北大的旁听,不懈的努力,在北大多位教授的无私帮助下,最终成为北大名教授与文学大师,堪称中国文坛与北大校史上的一段佳话。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北大旁听成名的文学大师 柳哲 夏日周末,独坐书房,拜阅北大“偷听生”出身的北大教授、文学大师沈从文先生的作品集,禁...
    柳志儒阅读 3,097评论 0 3
  • 柳哲 青年沈从文 一年一度高考季,独坐书房,拜阅北大“偷听生”出身的北大教授、文学大师沈从文先生的作品集,禁不住感...
    柳志儒阅读 3,610评论 0 0
  • 柳哲 一年一度高考季,独坐书房,拜阅北大“偷听生”出身的北大教授、文学大师沈从文先生的作品集,禁不住感慨万千!我在...
    柳志儒阅读 1,774评论 0 1
  • 柳哲 一年一度高考季,独坐书房,拜阅北大“偷听生”出身的北大教授、文学大师沈从文先生的作品集,禁不住感慨万千!我在...
    柳志儒阅读 1,904评论 0 1
  • 记得那年盛夏 那是我第一次遇见他 那年的他 二十多岁 英姿勃发。 又是那年盛夏 他带我回家 一路欢笑 走夜路 亦不...
    点言阅读 2,900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