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西方的教堂一样,古时中国的很多城市都修建有城隍庙。“城”原指挖土筑的高墙,“隍”原指没有水的护城壕,后来“城隍”被神化为城市的保护神。
每一座城隍庙都是一个城市最热闹的地方,所以每一次经过某座城市,如果这里有城隍庙的话,我都会去那里看看。我参观过很多城市的城隍庙,建筑最宏伟的是三原城隍庙,周围最热闹的是上海城隍庙,去得次数最多的是西安城隍庙,以及武功城隍庙、韩城城隍庙、平遥城隍庙、郑州城隍庙等等,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6年中秋节,我和家人前往河南游览,计划经过崤山和熊耳山之间的卢氏县。我提前收集当地资料的时候,得知卢氏县的城隍庙在2013年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因此,卢氏城隍庙就进入了我的行程之中。
9月15日中秋节假期的第一天,我们一大早就从家里出发,前往河南的途中,先后参观了渭南博物馆、桥上桥、郑桓公墓、华县地震遗迹、秦王寨马跑泉遗址、荆山黄帝铸鼎原等地,到达卢氏县城时,已经接近晚上8点钟。
第二天清晨,我们就准备参观城隍庙。但是,这里的很多人都不知道它的位置,某些知道城隍庙的人,也只能指出大体的方向。经过四处打听,终于在一条小巷子的尽头,看见城隍庙华丽的屋顶。这时我已经分不清东南西北了,真是藏在深闺人不知呀!
来到城隍庙的门口,山门左右的墙壁上镶嵌着“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卢氏县城隍庙简介”两块青石碑,却不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碑的踪影。门外两侧各有一座仿木结构由琉璃构件建成的假门,假门两边又各有一坊浮雕九龙壁,使得山门华贵庄重。
整体建筑坐北向南,穿过山门之后,舞楼和献殿依次呈现在眼前。当我以为这就是城隍庙的全部建筑之时,绕过献殿内两侧的偏门,真正的主殿赫然呈现在眼前,这里供奉着城隍、财神和观音等众多的鬼神,在昏暗的光线下显得阴森恐怖。
据《卢氏县志》及碑碣记载,该庙始建于元末,明初重建,宣德年遭兵燹。天顺八年(1464)至成化二年(1466)重建。嘉靖二十九年(1550)又遭火灾,至万历九年(1581)修复扩建,即成现有规模。目前,这里的殿内依然香火旺盛,但是旁边的配殿,已经成为工作人员的住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