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后,整个的经济大环境都不是很好,很多公司都面临着裁员降薪。这也就导致很多人都将面临着工作无着落,没有经济收入,可能还有无家可归的状态。前几天跟朋友聊天,银行系统也在降职,紧接着就是降薪,那么其他行业估计也好不到哪里去。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们每个人的压力都很大。但是我们有没有找到自己压力的真正来源呢?
丹.艾瑞里博士的《怪诞行为学7》里面,将压力分为预知压力和不可预知的压力。而且压力会累积,从而导致我们处在崩溃的边缘或者进入误信漏斗。
《怪诞行为学7》延续了作者在行为决策科学领域的研究,从艾瑞里自己的一次“网暴”事件开始。通过探究“理性的人为什么也会相信非理性的事”这一个核心问题,揭示了人类行为决策中理性与非理性之间的转变过程,为我们理解人类行为的本质提供了一种新视角。
在这本书里作者分享了构成误信漏斗的4个因素情绪、认知、性格和社会,我们今天主要分享情绪因素中的压力因素。
压力累积的原因之一,是我们并不擅长分析压力究竟来自哪里。实际上,从广义角度说,我们很难区别出情绪都是来自哪里。这种现象叫做“情绪错误归因”。
也就是说我们觉得自己压力,通常认为的原因不一定是真正的压力来源。比如说在7月份的时候,我接手了几个离职同事活,那个时候就觉得自己压力很,处于崩溃的边缘,每天干活从早晨6点到公司,一直搞到晚上11点,中间喝口水都很难。我那段时间真的觉得自己很崩溃,有一天晚上就把门关起来,自己大哭了一场。看完这本书之后我才想到才做了一个分析,自己当时压力大,并不是认为工作干不完,而是因为我接手的活基本上都是被裁员的同事留下来的,那么我真正的压力来源于担心自己也被裁员失去工作,从而面临后面一系列不可预知压力,并不是说工作量干不完我压力大。
知道情绪错误归因的倾向,能让我们在诸多方面受益。首先,我们意识能意识到,感受到压力,尤其是多重因素累积而成的压力时,很有可能把它理解为错误的原因,这导致我们在试图缓解压力时采用了错误的方法。因此,敢于质疑我们自身的归因过程和结论就变得至关重要。其次,我们也可以充分利用情绪错误归因。
也就是说情绪归因错误不一定全部是坏的,有时候也会给我们带来好处,我们有时候也可以利用他。我7月份的状态,我真正的压力来源是因为我担心自己被裁员而失去工作,但是我将它归因到了工作量大干不完。裁员是一个不可预知的压力,是我无法去控制的事情。当我把它归因到了工作量大干不完活的压力,这个时候就可以是可控的,我就可以去考虑如何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或者是不是去找老板沟通,把一些工作可以分出去,让其他同事帮忙分担一些。一旦当事情是可控的时候,我们的压力就会变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