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幢四层的老年活动中心楼上,有一群七老八十的人分成两桌在打五角一注的麻将,她们大多是些退了休的教师或是公务员,他们的子女都已经成家立业,家中也没有什么牵挂。
每天,这群老人十二点钟就会准时在那儿聚会,下午四点钟就会准时离开。不论刮风下雨还是霜冻雪降,这群老人只要还活着,他们就会准时到那儿娱乐,消磨余下不多的时光。
四十出头的刘思静在一个偏僻的乡下上班。他的工龄已经二十年了还是一名老科员,眼看在仕途上没有了多少升迁的空间,他上班也就没有过去那么积极了。
他只想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作息时间上班,每到周末,他总是雷打不动地到安置在城里的家中休息。不管单位领导准不准假,他都只是给领导打一声招呼便坐上进城的班车准时回家。
这就叫老牛不怕斧头砍,刘思静有时候悄悄地自我揶揄。
人到无欲品质高。
他在单位上班的时候是踏实肯干的,单位领导拿他也没有办法,毕竟刘思静是一名上了年纪的老同事,根据他平时的表现,单位领导也对他尊敬有加。
回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沐浴更衣,用热水洗净乡下带回来的那层厚厚的尘土,然后将湿淋淋的头发梳得光滑光滑的,刘思静很享受洗澡过后那种轻松的感觉,那是一种脱胎换骨的感觉。
他在乡下呆一个星期,顶多也只能呆一个星期,一个星期内思想还能保持灵活,可是一个星期过后,他就觉得思想变得有些麻木,头脑也昏沉沉的,人不像人鬼不像鬼,好像在阴阳两界飘移似地难受。
刘思静就是基于这样一种感觉每周必定回家一趟,回家洗浴干净后美美地睡上一个舒服的觉,第二天等到太阳出来才慢腾腾地爬起来,不慌不忙地屙屎撒尿,洗漱过后闲适地走进大街,挑一家熟悉的小吃店点一碗香喷喷的牛肉面,再外加三个包子吃起来。
刘思静喜欢把早饭和午饭合在一起吃,这已经成了习惯。
他的乡下生活就是那样,每天吃两顿,上午大概九点钟吃一顿,下午四点又吃一顿,这样的生活习惯他已经适应了,进城也一直保持着这样的习惯。
吃过早餐与午餐二合一的饭后,他喜欢顺着城南的一条河堤走一圈,这样他可以看看远山近水,看看田里绿油油的庄稼,看看那些漂亮的小楼。
刘思静想自已住不起洋楼,还不能欣赏欣赏吗?他如今在农村没有一寸土地,他真想有一块属于自已的一亩三分地,像陶渊明那样归隐山林中。
可是家庭的负担压得他几乎喘不过气来,他得保住这份勉强能够养活自己和家人的生活,否则他已经是四十多岁的人了,打工都找不到地方,靠什么谋生呢?
刘思静走完近三公里的河堤,到家中喝一大杯早已备好的凉开水的时候,时间刚好是中午十二点。
解渴之后,他提起早已备好的公文包走出家门,有些吃力地爬上楼梯来到老年活动中心四楼,在那儿静静地读一会儿书或是写几段喜欢的文字,这样周末的日子就会过得充实一些。
刘思静最近正看一本号称英国人文主义大师的詹姆斯艾伦的《人生感悟全集》,他觉得书中的观点非常正确:思想决定境遇,只要守护好思想,你的境遇就会慢慢向好的方面发展。
他感同身受,觉得自己过去的人生之所以失败,完全由思想这匹野马随意奔跑,根本没有把它圈在围栏里喂养的缘故。
过去,他觉得让思想这匹野马随意奔跑就是一种美好的自由。
殊不知,他也被思想这匹野马害惨了,他的思想曾经想去追逐权力,用权力来为更多的人谋福利,以改善他们的生产生活状况,结果他奋斗了多年也未能取得成功。
后来,他想既然拥有不了权力,那么干脆把家中的积蓄全部拿出来开一家沙石厂。他想既然拥有不了权力,那么拥有金钱也同样能实现改良社会担当责任的梦想,结果他因不懂生意经,洗了堆成山的沙石却一颗也卖不出去。
刘思静觉得他的的性格根本不适合当官,也不适合做生意,他就只适合守住那份既让人饿不死也让人发不了的工作,清贫凄冷地渡过一生。
刘思静来到了位于四楼的老年活动中心,刚放下提包,就有几个五十开外的中年人以三缺一的理由请他参加打跑得快的纸牌活动。
既然是三缺一,救场如救火,刘思静毫不犹豫地加入其中。
那天,刘思静的手气不好,加之那三个人又不停地抽烟,下午四点散场时,刘思静场子都悔青了,他不但输了钱,还带着一身的烟气,扁桃也有些疼痛地下楼。
在下楼的路上,刘思静想:这真是得不偿失的一天,他原本是到这儿来读书的,没想到遇到这几个三缺一的打牌人,结果不但浪费了自已极其宝贵的时间和精力,还严重影响了自已的健康,今后得绷紧思想这根防线,决不能因为心生同情怜悯就去救别人的场子,这样不但不能帮到别人什么,还有可能使自已遭受损失。
必须得有选择地结交人,否则以一种泛爱主义思想做人,只会是浪费青春年华,走出老年活动中心后刘思静想。
人就是这样,只有经历过痛与苦,才能学会自制,才能慢慢变得成熟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