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想说些什么,记录些什么,但总是找不到一个能完整自我表达的契机。写得长了,大多数人可能读不下去,写得短了,又唯恐自己想说的话表达不完。也罢,就交给键盘吧。本来想写“三周年使用心得”,无奈自己水平不够,实在不敢以“心得”命题,就当说些无关紧要的话吧。
命运好像在冥冥之中自有安排,初次下载简书的时候,我不会想到会将这个软件用到现在。在不如意的生活中,我开始在简书记录。写开心,也写不开心,写真实的生活,也试图虚构过一些拙劣的小说。没想到,还有人认真给我写长评,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我有了三十几个粉丝。数量不算多,但对于从来没有粉丝的自己来说,已无比欣慰。
在这里,我写作,阅读。很喜欢一个简友造的一个词,读作者,在简书,我们每个人,既是读者,也是作者。我们在这里记录,分享,成长,生活里的那些琐屑,在这个文字的平台,都可能成为遥远的人眼里的风景。这正是生活的有趣之处,那些你以为的平常日子,可能在别人眼里闪闪发光。正是这种惊喜,让我在无数个不快乐的日子,在这里找到了悲伤的另一种注解,在快乐的日子里,看到更广阔的天空。
我也许不是最优秀的那一个,但是在这里,我们都是平凡的写作者,在这里,安静的写字。记录也好,思索也罢,无论你写的是什么,在这里,从不孤单。很多简友是从这里开始写作的,他们唯恐自己写的不够好,但总有一些默默支持的声音,点赞或评论,都是一个陌生人无言的支持。像极了曾经的我。感谢最早的那批粉丝,也感谢每一个关注我的人,感谢每一个认真看我作品的人。是你们让我能更加喜欢自己,更加坚定的在写作这条路上走下去。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在这个平台,我始终能看到和自己一样,默默前行,悄悄努力的人。感谢你们,让追梦路途从不孤单。
在简书得到成长。从最开始看大佬写自己不敢动笔到尝试动笔,从动笔之后的自我否定到否定之后的继续坚持,从坚持到挫败,从挫败到平静,一路走来,深刻领会到“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我从开始的怕写不好到后来苦于找不到灵感,中间经历了很长的一段过程。但回过头看,其实自己当时的成长还是太少。无论是担心写不好还是找不到灵感,其实都是一个原因,太懒。这么说可能有点过激,但事实就是这样。如果你担心写不好,那就更要去写。一个事情你怕你做不好就不做,不就是在给自己找放弃的借口吗?生活多姿多彩,难道就没有值得你写的地方?说到底,就是观察力不够,想写出好作品,又不愿意付出对等甚至更多的努力。
写文章本来就需要不断打磨,有时候再读读自己的作品,感觉特别糟,甚至看到自己写的作品,会懊悔到恨不得删自己一巴掌,为什么要让这么差的作品流出去?
你不付出时间、精力和耐心,就不要问为什么自己的文章不好。我关注的作者比较少,除了一个同学,其他作者都是我认真挑选后关注的,大部分是读了作品感觉有可取、独到、能学到之处,才关注。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最初读简书首页上的文章,发现质量参差不齐,有时候读一个小时,可能四十五分钟,我都在刷新。这样其实挺浪费时间,关注了作者之后,大部分时间都写得多读的少,偶尔去读读关注的作者。
这大概和我后期的转变有关系。好文章需要多读,精读,研读,研究一篇好文章,胜过读几十篇难以提取到精华的文章。以前贪量多,但在阅读上,假如一味贪量多,很难达到写作技巧的提升和阅读水平的提高。
我也会取关一些关注很久的作者。人都在成长,假如作者不成长,那读者很容易放弃他。读者会越来越挑剔,假如一个作者停滞不前,那就不要怪读者放弃他。取关那个作者的时候,我也在想自己。那个作者我关注有两年,最初关注的时候觉得他水平很好,简直膜拜。后来我读了别的作品,再回过头看了他的新作品,还是两年前的调性,没有特别大的进步。假如我不努力,可能以后读者也不会再愿意看我的作品。
最重要的一点,也是我最近才明白的一点,文章是写给读者看的,不是给自己看的。你的文章其实可以只满足一个要求,一般的读者,甚至是文盲能看懂就行。这么说可能有点过激,但其实,事实就是如此,人的接收能力其实有限,你写的东西别人能懂,才会愿意看下去。很多年前我并不喜欢《读者》,感觉枯燥乏味,但现在回过头来看,《读者》确实是一本好杂志。为什么?《读者》是离生活最近的。
写个论文,至少要具备一定学科知识的人才能看懂吧?八卦明星,一个中年男人,拉扯着几个孩子的女人,她愿意看吗?顶多,就爱追星的小年轻看看,但他们,总会成长。
作为一个普通人,可能他关注更多的会是怎么赚钱,如何去追到一个女朋友,有什么办法能让家里老是争吵的爸妈少些争吵。你离读者越近,你的作品才会离他们的心越来越近。
废话说了一箩筐,也不知道有没有人耐心看完。感谢简书,在这个平台上,我能够自由写作,也在写作上得到了真正的成长,愿每一个写作人都在这条路上越走越好!
2020.4.1 8:34作于湖北十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