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14日,随着中央正式准许海南省政府展开海南自由贸易区试验区及海南自由贸易港,"海南"这一词眼"罕见"的出现在近年的新闻中,为何说"罕见"?因为相较于中国内地的其他省份,海南省可以说是"晚起之辈",无论是发展历史还是知名度皆不如内地,甚至许多人仅知道"三亚"或者"博鳌"而不知有个省级的海南省,可见作为一个"年轻"的省份还需多加努力。
一、荒野之地
海南省1988年才建省,但关于海南建省的源头可追溯至清末。海南岛在历史上一直处于蛮荒之地,公元前110年并入华夏帝国的版图,由于交通不便和战乱等因素,中央与海南的管辖设置可谓断断续续,直到隋朝才正式将海南岛纳入我国版图,唐朝贞观五年(公元631年)设琼州,海南简称“琼”即源于此。虽然中原王朝对海南的管辖(公元前110年)时间要早于西域地区(公元前60年西汉设立 西域都护府),但古代中国海权意识的低下和军政重要性不同(西域丝绸之路和直接威胁中原首都安全的地理位置)使得海南岛并未受到过多重视,在历史上大部分的记载就是某某官员被贬至琼,例如有传言苏东坡被贬至此后还为清补凉赋诗一句"椰树之上采琼浆,捧来一碗白玉香",而未有作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样豪放的诗句,看来海南自古以来"休闲"。
二、摆脱荒蛮
清朝末年,中原的威胁不再是草原民族,落后的战术和武器再也挡不住西方蒸汽动力的"铁骑",无论是陆上的外国枪兵、还是海上出没的铁舰都对腐朽的清王朝进行肆意的蹂躏,清朝咸丰年间根据《天津条约》规定成为对外通商口岸,1875年设置海口海关,对外贸易开始形成与发展,因此受华侨影响,在老海口形成了一种南洋风格的建筑骑楼(时为得胜沙,1849年此地击溃海盗而得名)。1885年中法战争中南洋水师的惨重损失使清政府进一步意识到了海防的重要性,乃加紧建立北洋舰队和在我国第一大岛屿台湾设省,作为我国第二大岛的海南岛也再次被统治者"记起",当时与海南隔海相望的越南属于法国殖民者的势力范围,并且法国的殖民势力还不断渗透到广东湛江一带,因此地理位置如此特殊的海南岛自然引起人们的重视,光绪十三年(1887年),洋务派代表人物张之洞亲临海南视察,张在潘存建议下同岑春煊提议将海南岛改设行省,但不为清廷所重视而失败。虽然关于海南岛建省的提议失败了,但也是海南建省历史上的第一次尝试,对于后续的发展具有积极影响,海南岛也在清末民初年间开始近代化,至1907年已有10个国家在此设置领事机构。
三、坎坷建省
(一)民初乱局
1911年辛亥革命的胜利,中华民国建立了,虽然封建王朝已被推翻,但权力的真空使得中华大地群雄响起,革命党聚集的广东省也加入到这场纷乱之中,隶属广东省的海南也是如此。辛亥革命之时,原清朝琼崖兵备道刘永滇自称为琼崖临时都督,虽在革命党人胡汉明领导的广东当局压力之下引咎辞职,但刘任命原清朝儋州知府范云梯接替职务,同盟会不满海南政权为前清势力把持而武装夺权,但惨遭失败,幸于1912年宣统退位,范在失去主骨心的情况下遁逃,同盟会黄明堂主政海南。1913年"二次革命"中被袁世凯任命为广东镇抚使的龙济光击溃亲国民党势力广东代理都督陈炯明,海南岛的革命势力也随之消散,1915年的护法战争中龙济光积极镇压护国军,龙济光在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的压力下宣布广东独立,但在与护法派谈判的过程中发生护国军代表汤觉顿、谭学夔被杀害的“海珠惨案”,并在不久取消广东独立,激起护国军的讨伐,最终率部躲避于海南岛,因此1916-1918年的两年间海南岛由龙济光主政并成为其反攻广东的跳板。1918年5月,龙济光遭到李烈钧讨伐后逃往北京,桂系势力沈鸿英被任命为广东护国军第3军总司令兼琼崖镇守使,但其驻军在广东江北一带,所以沈在琼的办公时间并不长。1920年1月,北京政府为协调滇系李根源、李烈钧争夺粤省省长一职,于三月任命李根源为督办广东海疆防务兼雷琼镇守使,由于海南岛属于桂系军阀的势力范围,所以李根源主政时间并不长。
虽然李根源仅上任七个月,但深入黎区谋划开发事宜,亲至港、林制定渔林业发展政策;遍访文化遗迹、敬拜邱海二公,为海南岛的经济文化发展做了很多事情。《雪生年录》中记载李根源考察海南岛时言:“时行夏令草木不凋、一岁三熟,农作上上之区也,惜乎无人开发五指黎母,犹是古初之状,故余初至琼山设黎疆拓殖局,聘殷汝骊为总办。拟立开拓之基并筹海口清澜筑港,整理盐务、发展渔业,提倡种树浆,种槟榔椰子诸事”。
1920年8月,为驱逐盘踞于广东省的桂系军阀,陈炯明率领的粤军与桂军爆发战争,1921年1月,粤军将领邓本殷部进占琼崖,扣留了旧桂系琼崖驻军的团长何福昌,整编了琼崖驻军收复琼崖,邓本殷主政期间海南各方面皆有较大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上改进海口市政、扩建公路、修筑堤岸、拆除老城、重修秀英炮台;政治上推行“琼人治琼”,大批提升琼崖籍军政人员,有利于维护本土人的权益;教育上也具有一定的发展,如今海南名校海南中学正建立在这一时期,1923年以私立的琼海中学的名义创办,由文昌县铺前镇隆丰乡山头村钟衍林担任校长。
邓本殷在海南岛多有建树,可惜在历史发展的潮流中"不识时务",1922年发生六一六事变,主张"联省自治"的陈炯明部与主张武力统一的"非常大总统"(统领范围为广东部分)孙中山矛盾公开化,粤军分裂,邓本殷率部入粤支持陈炯明对抗孙中山。1923年陈炯明战败,邓本殷退守琼崖脱离陈炯明领导,不久邓统一广东"八属"(高雷、罗阳、钦州、廉州、新兴、罗定等地),在广东形成邓本殷、广州国民政府、东江陈炯明部三足鼎立的局面,1924年2月,邓本殷更是被北京政府任命为琼崖护军使。邓本殷为扩编军队,加重赋税和劳役、滥发银币、开放赌博及鸦片,并且用琼崖矿产开采权、修路建港口等权益向美国政府贷款3000万美元,1925年,邓本殷在海口创办了海南第一家商业银行粤南实业银行,并发行了八属银毫3000万元,强制在广东南路八属使用,至此海南岛不再是从前邓本殷治下的"安境",而成为邓本殷压榨的对象,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1925年4月,邓本殷派代表赴北京游说北京政府将广东南路八属改为广南省,北京段祺瑞也想利用其制衡广州国民政府而批准广东南路八属为特区,这可以说是海南岛第一次以"诡异"的姿态成为特区(虽该特区并不以海南单独设立)。
(二)流产的建省
1.初见端详
1925年8月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廖仲恺遇刺逝世,邓本殷趁国民政府内部不稳之时进攻国民政府,但国民革命军抵挡住进攻并扫平广东省本土内的邓本殷势力,邓本殷只好再次退守琼崖并宣布全岛戒严,同时寻求北京政府的协助,1926年1月陈济棠第十一师、张发奎第十二师于琼崖文昌、琼山、临高登陆,当段祺瑞的三艘支邓军舰到达海口时,邓本殷已逃之夭夭。海南岛归国民政府管辖并于全国统一后(1928年国民党北伐成功形式上统一中国),关于建省的工作开始展开。首先是关于海口设市问题,1926年,广东省政府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海口从琼山县分出改设市政厅,"海口市"第一次作为正式名称出现在行政管辖中,1929年由于海口人口未达到普通市2万人口的标准,政府组织上将海口市政厅改为海口市政局,1931年国民政府设市标准的提高使得海口市被废除而重归琼山县;而关于设立特别行政区之议案为胡汉民、孙科等人提出,1931年国民政府国务会议决议设立归国民政府直接管辖的琼崖特别行政区,并任命伍朝枢为行政长官,1932年伍朝枢到任以及开始出台海南岛的改建方案,由于广东实力派陈济棠的阻挠未能实施。虽然琼崖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如此坎坷,但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中央政府将海南岛建省的方案带入正轨。
2.建省中断
海南岛建省方案随着全面抗战的开始而中断,日军为了切断国军在华南的海上交通线决定攻占仅有两个保安团驻守的海南岛,1939年2月日军分兵两路,参与过南京大屠杀的日军板垣师团主力在海南岛北部天尾港登陆攻陷海口和琼山、另一路日军于在崖县、榆林、三亚湾登陆,至此全岛沦陷,国军残部退入山区与岛上日军进行游击战直至抗战胜利。海南岛沦陷后,沦为日军的"输血袋",1940年3月派出随军地质勘察队人员勘测石碌铁矿,该铁矿品位高达62%以上,随后日本政府授权“日窒素肥料株式会社”投资开发海南石碌铁矿,并修建石碌至八所铁路,1942年4月7日正式通车运矿,由于日军陷入到太平洋战争,资源的耗竭促使日军对石碌铁矿进行疯狂掠夺性开发,其将50多万吨的富铁矿石运往日本。
3.短命特区
抗战胜利后,国军第46军接收海南岛并派遣人员赴南海诸岛,执行进驻接收任务,并于1945年12月12日中华民国政府设立管理处隶属广东省政府管辖。中国政府在接收南海诸岛时为法国阻挠,1946年法国海军入侵南海并登陆南沙群岛南威岛和太平岛,国民政府提出严正抗议声明,法方随即因越法战争的爆发而退出南海,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派遣由指挥官林遵、姚汝钰率领海军“中业号”、“永兴号”、“太平号”、“中建号”等四艘军舰接收西沙和南沙,树立石碑以宣示主权,同时设立“西沙群岛管理处”及“南沙群岛管理处”加强中国政府对该区域的管辖。1947年8月,行政院院务会议决议设立海南特区,辖境包括海南岛及南海诸岛,直隶于行政院,1949年4月,海南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区行政长官公署驻海口市,下辖1市、16县,但此时距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仅剩下六个月。抗战结束后,海南岛上中共琼崖纵队在早已与中共建立联系的海南岛防卫司令官韩练成的保护下发展壮大,1949年时琼崖纵队占领了全岛四成的地区且已经有军队2万人,随着国共内战局势的恶化,国军残部涌入海南岛与原岛上兵力共计十万人,薛岳将其整编成19个师,企图作为日后反攻大陆的跳板。1950年3月,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利用帆船顺利渡过琼州海峡,海南本岛国军全线溃退,仅在部分岛屿留有驻军,1955年解放军击败驻守有国军余部的白龙尾岛(后因"历史原因"该区域部分为越南),1956年菲律宾侵犯东沙群岛,为宣示主权蒋介石派驻海军陆战队戍守至今,现今已自然解体的海南特别行政区在南海仅存的东沙群岛、南沙太平岛由高雄市代管。
(三)过渡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至改革开放的这段时间可以说是海南岛建省的"过渡时期",1951年解除军事管制,虽隶属于广东省人民政府,但设海南行政公署,实行双重领导,给予海南岛一定的自治权,1955年,广东省人民政府海南行政公署改称广东省海南行政公署并建立了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促进了民族团结,1959年3月24日,设立了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办事处,进一步加强我国对这一地区的主权管辖。
四、终成建省
随着改革开放的开始,中国沿海地区作为改革开放的"先头部队"试行特区,作为我国第二大岛的海南岛也不例外的加入到其中。1984年5月31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了国务院关于成立海南行政区人民政府的议案,决定设立广东省海南行政区,该年10月1日,撤销海南行政区公署,海南行政区人民政府正式成立,意味着海南岛的自主权进一步开放,更是海南岛建省的前奏。1988年4月13日,七届人大通过了《关于设立海南省的决定》和《关于建立海南经济特区的决议》,4月26日,省委、省政府正式挂牌,海南省正式成立!
由此可见,海南岛的建省之路可谓坎坷,从建省的第一次提出到最终建省经历百余年。海南岛由于历史和地理原因,相较于中国内地发展缓慢,但得益于改革开放后中央的各项政策支持,海南岛正不断发展,在人口上已由1949年212万人发展到如今的944.72万人。2008年经国务院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同意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促进了海南岛旅游业的发展和基础设施的建设,海南东环段正是在这一时期建成,其于2007年9月29日动工建设至2010年12月30日竣工运营。2018年后又经中央批准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2020年以来,海南自贸港已累计集中开工项目378个,总投资1173亿元。当然,仅仅是政策支持而无本地人的努力则难以形成健康的发展,相对于内地大城市的"快生活",海南人显得"休闲",因此必须加大对海南省的教育投入,改进海南人的观念,提升海南岛的文化底蕴,培养更多本土人才参与到更高层次(高技术、高薪酬)的经济建设上中,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实现海南人的"共治共建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