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们的愤怒,折射的是我们的恐慌
每次一有明星出轨的消息爆出来,舆论便哗然一片。明明是侵犯明星隐私权的狗仔,反倒俨然成为了混乱娱乐圈的良心,甚至让人有一种幸亏有了这些狗仔,娱乐圈才没有更乱的错觉。
有的人抄起键盘犹如扣上盔甲,举起道德的大旗张口便骂。有的人摇头叹气,一副看破娱乐圈红尘的样子感慨文体不分家,这种现象已经见怪不怪。更有人还怀抱着老旧的男权思想,用不把男人当人而比成“下半身动物”的奇特自贬思想,企图轻盈地逃避开应该对婚姻负起的责任。
有人讽刺说,一个你都没见过真人的名人偶像出轨,跟你有啥关系,你激动个啥?
但也许我们大多数人在表面的激动和愤怒之下,潜藏的却是在混乱多元的大环境下,对于自身拥有的和即将拥有的爱情的惶恐。
2.爱情,还值得我们相信吗?
我们读诗经:“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我们读木心:“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 马 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我们听结婚誓言:“你是否愿意无论是顺境或逆境,富裕或贫穷,健康或疾病,快乐或忧愁,你都将毫无保留地爱ta,对ta忠诚直到永远?”
专一,永远,是我们对于完美爱情的期许。我们在被当下爱情感动的时候,也感动于我们对于自身爱情的畅想。
可现实却一盆又一盆地浇着我们冷水。
爱情专一吗?为什么那么多人出轨?不仅仅是文章陈赫马蓉林丹这些明星,我们在大妈扎堆的地方经过,就有可能听到小区门口开包子铺的胖子老板抛妻弃子跟年轻漂亮的女服务员跑了的八卦。从古至今,从未少过出轨的人。但人们还是前赴后继地投入爱情。
爱情长久吗,为什么离婚率越来越高?社会学研究表明,离婚率高并非是因为结婚,而是因为“为了爱情结婚”。在离婚率低的几十年前,人们因为门当户对结婚,甚至在都没见上几面,不知道对方是双眼皮单眼皮的情况下就已经成为了要一起生儿育女的夫妻。那时候离婚是一件丢人的事儿,于是在内外压力之下,得过且过,一辈子也就这么过来了。但是现在不同了,我们大多数人都在为了爱情结婚。爱情不是理性可感可调的东西,就像是一个呱呱坠地的婴儿,如果你不能无微不至地照顾它,任由它生病不去治疗它,它是会耗尽生命力死去的。而现实中,并非每个人都会经营爱情,于是他们只能无能为力地扔掉死去的“孩子”。即使,他们曾经不得法地很爱它。
结婚跟爱情有关,甚至可以说是爱情最好的归宿之一。但是《婚姻法》里面也没有任何一项条款在保护那看不见摸不着的“爱情”。
如此看来,专一忠诚完美爱情似乎并没有什么可靠的附丽,更像是我们头脑里面捏造的一场童话。而我们有什么理由相信这样的爱情童话呢?或者说,爱情还必须是忠诚专一的吗?
3.价值观多元,愿你找到合适的人
王小波说,五线谱是偶得的,你也是偶得的。他写给李银河的那些情书,出版后被取名为《爱你就像爱生命》。但是一直做为先锋姿态性学家的李银河,写虐恋主题的小说,自爆自己和王小波曾尝试过SM,甚至现在与跨性别者大侠勇敢地在一起。
波伏娃和萨特,一生没有结婚,甚至双方都有数名情人并相互知晓。但是仍然为对方的灵魂伴侣 ,彼此绝对忠诚,更让人没有理由怀疑他们的爱情。
木子美,依靠性爱日记走红,向来以揭露渣男为乐。但她笔下有血有肉有疼痛的爱情,也是那么真实可感。她遇到她的同类,互称爱人亲人,也能够让人感受到来自爱情的温暖。
越来越多的人,爱情对于他们而言不再是婚姻约束之下的一夫一妻一辈子。但让人难过的是同性恋为了掩盖自己的性取向找了直女,喜欢多边性关系的人嫁了认为爱情里专一最重要的人——一个人在欺骗,一个人在受伤。
在恋爱的时候,我们越来越多地提到三观合适。人生观,价值观,感情观。而感情观,就包含了你对于爱情的理解和爱情关系的态度。
人生海海,遇到相爱的人的几率是0.000049,而在这么少的几率里面,你还要再认真挑选真正合拍的人。
希望相信爱情童话的两个人相遇,彼此忠诚,海枯石烂。
也希望认为爱情不是自私占有的人们相遇,你我永远自由,把酒言欢,浪荡天涯。
希望你遇到,真正的同类,不枉费你对心目中爱情的所有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