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所有人喝咖啡都是为了保持清醒时,我喝咖啡只是想拥有一个美好梦乡。
记得初三毕业晚会那天,学校安排了一个让我嗤之以鼻的环节,让一些学生代表上台发言,“毕业了,你有什么想对自己说的。”
当时有的学生代表说,“我想出去玩几天。”有的说,“我想看《哈利波特》。”有一个同班女学生代表大声说,“我想戒掉喝咖啡,好好睡觉。”
当时很多人笑了,而我有点愣了,甚至有点同情她,庆幸我自己,因为家里那罐咖啡我只喝了一次。
初中时期的我,是被老师放弃的那一类学生,理所应当的做到了最后一排,当时一排4个学生,一个用现在的话说叫“家里有矿”,因为他家里确实有个小煤窑。
另外两个是双胞胎,家里养二师兄,不知现在是否还在继续这个产业,今年猪肉很贵。
唯独我,一穷二白,不知上进,原因“睡不醒”,给自己找的理由是得了睡眠紊乱症。
家里人为了让我少睡,省了一个月肉钱,给我买了咖啡,那是我第一次知道咖啡的模样,也是人生第一次喝咖啡。
见到这个稀罕物,首先闻闻,嗯,真香,迫不及待的舀上两大勺,没有现在所谓的牛奶和糖块进行中和,不待开水冷到适当温度,一大口下去,“咳咳咳咳”,不比中药好喝。
喝咖啡的经历就此结束,继续了我的春秋大梦,就这样,得到了“睡神”称号。
毕业的结果是我复读了,想戒掉咖啡的女生则顺利考上了市一中。
喝咖啡,对现在人来说,是可以轻松实现的物质条件,无非是有的人喜欢喝,有的人不喜欢喝,但坚持喝咖啡,最终成为一种嗜好的成功人,在收获成功的同时也中了喝咖啡的“毒”。
巴尔扎克,现代法国小说之父,一个热爱文学创作的人,为了生计,弃笔从商,因为商业和企业的失败,最终又破釜沉舟,重回文学之路,他每天凌晨开始,持续12小时的高强度创作,是依靠平均一天6-7杯的咖啡来保证清醒写作。
“没有咖啡,就没有《人间喜剧》。”
他所有的写作空隙时间,都在购买咖啡的路上,他曾说,“我不在家,就在咖啡馆;不在咖啡馆,就在去咖啡馆的路上。”
可想而知,咖啡对他的创作和生命何其重要,但四十岁后的他,身体所患的病症,与过量饮用咖啡又是脱不开干系的。咖啡成就了他的激情,同时也带给了他遗憾。
本杰明.富兰克林,也对咖啡钟爱成痴,他曾说,“我爱那些在伦敦咖啡馆遇到的诚实灵魂。”
通过《本杰明.富兰克林自传》可以知道,他在前往伦敦谋生时,除了在印刷所工作和日常阅读,其余时间几乎都在咖啡馆流连。
因为咖啡,他结识到知识界人士,古董收藏人士,还有其他的普通劳动人民,增长了见识,提升了视野,而正是这些慢慢积累的价值观,让富兰克林明白,“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是真实,诚恳和正值,人生最大的幸福也在于此。”
而又是这种价值观,造就了富兰克林的身边时刻拥有给予他帮助和共同进步的才智朋友,让他创立印刷所,创办图书馆,起草法案,享受了极高的荣誉。
咖啡有“毒”,每个喝咖啡的人都在慢性中“毒”,为了鞭挞脚步,会中“嗜饮之毒”;为了提高精力,会中“健康之毒”。
而在这条黑红色的成功路上,永远没有唾手可及和随心所欲,只有蜿蜒崎岖和身不由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