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察
这个词很熟悉,但是能做到却很难得。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做什么。昨天看了一篇公众号文章,说的是,现在很多年轻人,一边熬着夜刷着手机暴饮暴食,一边又痛苦自责。其实从心理角度来看,这样的做法来源于“白天的压抑”和“不能做自己”。白天有多少的“言不由衷”、“心里不顺”、“身不由己”,晚上在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里,就会有多放纵自己去追求“自我”,想吃就吃想玩就玩。看着这篇文章,我也在觉察自己,我是否也是经常性地“压抑”自己的想法,比如今天别人布置给我个任务,事先没有跟我商量。我碍于关系毫不犹豫答应了,可是心里却有冲突,埋怨自己“刚才为什么不这样说”。这样的事情发生几次之后,我在听我自己心里的声音“我不想破坏这段关系,如果我拒绝或者说出我的意见,她会不会生气,我们的关系会不会闹僵”、“她会不会不再喜欢我”。我对关系的这种“不安全感”让我很多时候不会拒绝,甚至有时候正当的建议也不敢坦诚地说。于是,我会把情绪转移给家人,或者购物刷视频逃避,用手蒙着眼睛说“好了,我看不见了,就当没有发生”,下次照样这样。其实,我可以,我可以看着她们的眼睛,用平缓的语气说出我的想法,至于关系,如果它脆弱到一句话就可以崩盘的地步,也不足以让我如此看重。
二、创伤
创伤并不仅仅指被打被虐待,不被理解重视也是创伤。不一定所有的我们认为的伤害事件都会对孩子有创伤,因为每个孩子气质不同,敏感度不同。比如小时候养的一条狗狗死了,对胆汁质的孩子来说,或许只是悲伤几秒钟,而对抑郁质的孩子来说,或许念念不忘,写个“葬狗吟”也不一定,尤其是对那些把狗视作伙伴的孩子来说,意义更大,伤害也更大。反言之,我们总认为“没什么”的事,也有可能会在孩子心中留下阴影和创伤。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童年创伤。因为有了创伤,或许会让你在某个方面有了更敏锐的“触角”,去感知去汲取。或许会让你更能深刻体验到幸福,珍惜幸福。
三、当你爱你的孩子,全世界都会爱他 如果你欺负你的孩子,全世界都会欺负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