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前准备了许多,想着如何形象生动地把故事讲好,想着怎么把三岁宝宝带入自己的节奏里,想着应该让宝宝搭一个大概的什么样的场景,但其实这一切都只是假想,到了真实的现场完全不是那个样子。
做完游戏,他就很疑惑为什么今天就他一个宝宝上课,我告诉他:其他的宝宝生病了所以不来上课了,他们害怕传染给你,这样你也会不舒服。他跟我说:他不怕传染。我想要给他讲个故事,但是他觉得讲故事是给很多小朋友听的,就他一个要不就留到下次,多么可爱的小朋友!我当时的心理就是也许很多时候我应该去顺着孩子走,这一节课我告诉他都听你的,应该选什么颜色的积木,应该搭什么样的房子,除了结构方面需要我小小引导一下,其他全是他自己想要的效果。
最近也在看原则这本书,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当老师的原则应该是什么?启发学生引导学生但决不干涉他,照搬套路的备课并不是对孩子的负责,更了解他,让他更信任自己,让他无限制地发挥自己或许是比懂得上课的套路更正确的选择。
人们都觉得国外的幼儿园教育就是让孩子玩,但其实国外的幼儿园里到处都能让孩子接触到她这个年龄段学习的知识,只是需要孩子主动去问主动去了解,学校里的游戏互动就是让孩子学习最好的方式,因为乐意就是他学习最好的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