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脱口秀行业太火了,而且频频上热搜。
今天诞总又有了一波大动作——退出笑果文化董事,不知道接下来要干啥子。
但我今天并不想猜这件事背后的逻辑,而是好好分享一下诞总的书《李诞脱口秀工作手册》。
这本书并没有介绍什么幽默的原理、段子的结构,而是更偏向实用性的一些个人经验,这也是为什么书名要加上“李诞”两个字。
用他本人的话来说就是,艺术行业只有对你有用的规律才叫规律,加上“李诞”这两个字,是为了提醒你注意,书中有很多是他的个人偏见。
闲话少说,看看诞总在书中都表达了些什么“偏见”。
01 这是一份工作
这是一份工作,是可以养活自己,甚至能多赚点儿钱的一份工作。
而且是一份无法脱离生活的工作。
记得奇葩说中有一期的辩题是,工作和生活到底能不能分开?
现在有很多年轻人,都希望工作以外的时间不要被工作的事情所干扰,然而这却只能是一种奢望。
那么脱口秀行业,更是无法把工作和生活分开的工作,甚至你的整个人生都需要为创作服务,为脱口秀服务。
每次创作的时候,都需要从生活中去寻找灵感,正所谓“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也就是说,段子是根据自己的生活写出来的,经过一番加工处理之后,把它搬到舞台上,讲给观众听。
艺术总是源于生活,且又高于生活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脱口秀也是艺术门类中的一种。
在看脱口秀大会的时候,总会听到有脱口秀演员说,观众怎么不笑?刚刚讲的东西怎么没有抓住观众!
这就是因为,没有和观众产生共鸣,台上的演员和台下的观众处于两个不同的视听空间,无法通过舞台、段子把演员和观众链接起来,所以观众get不到笑点。
而无法共鸣,就是因为段子有些抽象,或者过于虚构,不够生活化,让观众感受到了不真实。
怎么让观众觉得真实呢?那就先从生活中的小事写起,毕竟自己经历过,讲起来也会更真实,对吧?
02 创作不能靠雷劈
既然是工作,就要拿出工作的态度——认真对待。
创作不能靠雷劈,想想当年每次语文考试,都要写个800字作文,难道还要举手告诉老师:我现在没灵感,等我有灵感了再写吧!
这不现实。
做任何一份工作,老板也不会允许你,等你有灵感的时候再去做事。那么脱口秀也是一样,如果实在是写不出来,那只有一个办法:硬写。
当年怎么努力憋出来的高考作文,就怎么写段子。
诞总在书中有个灵魂拷问:能不能做到每天早上起来先写五个段子,睡前再把这五个段子改得更好?
看起来好像并不太难的事情,却很少有人能做到。
人都是有惰性的,很多人觉得我写不出来,词穷了,其实只是因为懒得思考而已。
写不出来就硬写,累不坏。
想要提高创作能力,没有别的方法,只有天天写,坚持写,不停地写。
如果总是懒得写,不妨多给自己设一些deadline,deadline是第一生产力,干就完了。
在写稿的时候,一定要写逐字稿,不要只写关键词。逐字稿的作用不在于它是逐字的,重要的是在写逐字稿的时候,你已经可以在内心做一个上台的预演了。
预演的过程很重要,等真正上台表演的时候,其实就是把当初预演的画面搬到舞台上而已。
03 展示你的价值观
在看脱口秀大会的时候,经常会听到演员们在聊一个问题:要单纯搞笑还是要输出价值观?
这个问题几乎困扰着每一位脱口秀演员,更困扰那些想入行或者刚入行或者没想好要不要入行的朋友们。
其实,脱口秀一定是讲价值观的,可能不会有大段的观点输出,但故事本身也会体现一定的价值观,只不过需要观众通过故事去看故事背后的价值观而已。
在台上讲的所有生活、有趣的事,都是在传递你的价值观。
能让观众引起共鸣的,不就是你讲的故事,和故事背后的价值观吗?
价值观往往是承载在故事上的,能把价值观传递给观众的前提是,要让观众听得进去你讲的故事,并且愿意继续往下听。
那么在表演的过程中,情绪表达就显得非常关键了。
情绪可以拉近和观众之间的距离,引发强烈共鸣,然后再传递理性的价值观,就会更容易了。
当你的情绪到位了,演出效果也就到位了。
END
书中又介绍了关于节奏、风格等问题,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看看书,这里就不细讲了。
在我看来,创作文本是第一位的,每个人的节奏和风格都是不一样的,且都是结合自己的文本来形成最终呈现的,这需要经过多次上台练习,不断完善、总结而成,也不是现在该操心的事情。
前几天向一位非常优秀的脱口秀演员请教如何入行,他说,快速入行的办法就是尽快上台。第一关最难,且只能靠自己,迈过第一关,后面就会容易很多。
所以,如果真的想去讲脱口秀,就先踏踏实实写稿吧,然后上台试试看。别死磕节奏、风格这些东西了。
当然,这本书对于其他行业的小伙伴来说,也会带来很多新的思考,值得一看。
最后想说一句,诞总就是yy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