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作为第一个孩子,鸡娃路上,踩了无数坑。如今可可姐姐二年级下了,还有半学期就要进入三年级,我不知道到了三年级,是否会遭遇滑铁卢,碰见所谓的三年级现象,但想到会有这种可能,我思前想后,还是决定改变之前的佛系态度,虽然我一直以来,娃基础还算扎实,自驱力大部分时候都在线,但我还是不敢赌,因为娃的人生也只有这一个三年级。我希望孩子的学习不一定每次都要往前靠,但至少要保持目前状态。
为了保持目前的良好状态,从寒假开始,我就转变了之前对文化课的佛系态度。对于学科内的学习,还是要偏向应试的学科教育为主。但对于数学、语文要侧重底层能力建设,对暂时的成绩不太追求满分,只要平稳在一定范围内即可。英语还是侧重听说,读写方面由少到多渐进式积累。兴趣爱好上侧重娃的喜好加上体育锻炼。
语文
不在只是“只要是书,阅读就好”,而是基于义务教育大语文改革方向,走应试教育路线。阅读内容的选择,阅读要有相应的输出,写的比重增加,并作有意识的引导。增加诗词、成语、古文的比重。
数学
过往数学一天一练,打计算基础。进而追求底层的四位逻辑的培养,学习一些能够受益终身的思维方式。会有培优的倾斜,增加孩子探索简便方法的意思。计算上追求快、准。
英语
听、说、读、写,增加自然拼读,过往的杂乱学习,从自然拼读起步,开口说起来,每天以场景的内容,在妹妹和姐姐之间做训练。增加专题练习,做一些测试。
其他兴趣
放弃全方位发力,选取1-2项坚持,并重点培养。
自学习以来,孩子在美术上,一直坚持学习,且近两年来的人生目标就是长大后要当美术老师(可能是受美术班的老师影响,特别喜欢她,可见榜样的力量很重要)。孩子喜欢,当然是全方位支持。小提琴孩子不愿意舍弃,那就支持,选择错位进行。
特别是小提琴,线下的指导只要1个小时,要想取得成效,是需要练习的,按照要求,每天放学后坚持练习20-30分钟,保证当周所学习的内容能够熟练,因我并没有打算走艺术之路。美术课程的学习,是自主完成的部分。除了常规的线下指导,她会抽空练习,兴趣是最好的驱动力。
体育锻炼是根本,足球课选择在周末,每周抽空联系跳绳、踢毽子,保证体育锻炼活动时间。
方法上,学校和家庭相互结合。
校内学习成果校内解决,作业在校完成,不带回家里。在家只会花很少的时间检查一下是否有误。自由活动时间,取决于自己的时间和完成学校作业的速度。
时间上,交替进行,以周为单位,并不要求所有的安排每天都有,贵在长期坚持。
比如,这学期刚引进协作基础培养课程,每周二、周四、周日安排语文,这几天就不会再安排数学。数学选在在周一、三、五。兴趣班绘画和小提琴安排在周六、周日各一天。周六下午是外出或者自由活动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