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家的生活

                文/ 灯 心

        太阳才到顶上,老李叔就搬了把椅子坐在大门口,不时的抬头望着前面光洁的水泥路,早上儿子对他说,今天孙子小勇要回家,他就早早的等候在大门前了。尽管知道现在离孙子回家的时间还早,但他有些迫不及待了。孙子都三四年没回家了。

        正午的太阳有点热,照得大门柱上的瓷砖明晃晃地亮,老李叔昏花的眼睛也觉得刺眼,太阳光打在身上,让他这把老骨头也感觉有点昏昏然。他挪到门后,躲过太阳光,靠在椅子上眯着眼,思绪回到了从前。

      从前的“背阴箐”,十几间低矮的茅草房,几十个憨厚老实的庄稼人,组成一个小小的村落。他李三就是这小小村落的成员。他是爸爸妈妈的三儿子,但两个哥哥因为生病没钱医治,小小的就夭折了,他就成了李家的单传。他和父母跟着村民们辛勤劳作,勉强度日。

      “背阴箐”背阴箐,正如它的名,把这个小小的村落藏在了高山的背后,道路的曲折和难行可想而知。这个和外界几乎互不来往的小山村,不像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那么阳光明媚,这里是个贫穷落后的地方。老李叔每天跟着大家在田地里从早操劳到夜晚挣工分,也因土薄地弱,缺乏种植技术,没能改变这穷困的生活,只能月以继日的守着那个草房窝。分得的粮食半年的口粮都不够,每年都得到山上弄些树皮野果来填肚子。那些东西没多大营养不说,吃在嘴里不是苦得难以下咽,就是涩得张不开口,这样的饭菜还难找到,对于油腥那更是一种奢望。现在老李叔还有个伤痛,那是哥哥们还在的时候,因为粮食缺少,吃的都是山蘑野菜,草根树皮。父母可怜他年幼吃不了,就给他另煮了点米饭。二哥见了米饭,也拿了个瓷碗过来添了一小勺,自己因护着这点少之又少的米饭,拿着手里的木拉碗(用木材抠制的碗)砸了过去,二哥手里的瓷碗成了两瓣。后来二哥因病死去,慢慢懂事了的老李叔,真后悔曾经只顾着自己吃饱,现在粮食多了,想给哥哥吃却远去了,这成了他一辈子的痛。

      老李叔怕过这样的生活吗?他怕过,却也只能怪自己生在这里,他只能任命。而且他知道,这样的生活也绝非他们背阴箐,山里人大致都一个样。他也想过,要改变这种贫困的生活,得靠技术和改变生活方式才能实现。他多想上学学点知识,可他和爸爸妈妈赚来的工分钱还不能填饱肚子,又有什么钱和时间来学习呢。他觉得他的梦想是不会变成现实的。

      老李叔长成个大小伙子的时候,也算得是英俊。就因为在这个贫穷的山旮旯里,前后见不到几个姑娘,快到三十了也没找上个媳妇,干着急也没办法,谁个姑娘愿意跟着自己受苦呢。爹妈的那个急啊,唠叨得老李叔都烦。在几经媒人的说合下,三十老几的他才和村里的王姑娘王山花结了婚。结婚一年后,王山花就给他添了一儿,他这个独苗的根才得以延续。他给孩子取名李超,意思是他希望孩子能超过他,不再过他这样的生活。

      老李叔自己没进过学校,学校对他来说是个天堂,因为贫穷让他的学堂梦破灭了。他想,儿子不能再像他一样浑浑噩噩的过日子了,得让他学点知识。李超八岁,他和老婆就勒紧裤腰带,从牙缝里挤了点钱出来,让孩子上了学。小学设在十多公里外。每次上下学父子俩都得踩着泥泞,走过那些狭小的山路,穿越茂密的山林,雨水天来去都得一身湿。他因为送孩子上学,上工常迟到,常被扣工分、挨队长的骂,为了能让孩子上学,他硬挺着。所幸的是李超的学习很好,考试几乎都是满分。终于李超小学毕业,他以优越的成绩考上了中学。这让做父母的他很是高兴,高兴的同时也换来了更大的痛苦,因为他还是无能力来支付孩子的学费。爷俩的梦没穿出那重重叠叠的山脉的阻隔,断在了山上。最终,一个小天才级的孩子的未来梦想被贫困埋没在了大山里。

  到了包产到户,李超也是个半大小伙子了。这个时候,田地可由自己自由分配种植,李超不甘心就这么种几棵粮食度日,得想个别的办法来改善生活。可这里山高寡水的,有什么可以发展呢?正当李超一筹莫展的时候,镇上来了一帮人,说是来考察水土,看看山式,这里有什么可发展的。那些人回去不久,村领导说,他们背阴箐很适合种植核桃和茶叶,如有人要种的可先报个数,镇上会联系种苗来。这下李超就像摸夜路的人得到了明火,他一下就要了五亩的茶苗。得到种苗后,李超认真栽种,细心管理,不几年,茶树就可采摘了。自家就有了一点小小的外来收入。村民们也纷纷效仿,家家都或多或少的种上了茶叶,增添了一点经济收入,饭桌上菜品添了不少。村民们都说要不是政策好,帮助找到这点经济来源,怕是还和原来一样的吃饭不知道油腥味。

      随着种茶人家越来越多,村里成了个小茶园。茶质又好,那些做茶生意的小贩们常来这里收购。人们的收入也越来越高了。只是这阴沟沟里依然是山高水远的进出两难。山前山后还是有那座山阻隔,交通及其不便。还好没过几年,在政府的帮助下,一条公路盘山而上,修到村子里。路便通了,进出的人更加频繁起来,加快了经济收入的速度,每家的孩子都送进了学堂,基本上个个孩子都能上学。没过几年又架上了电,白花花的电灯照亮了小山村的生活,各种制茶的机器买了进来,人们种上更多的茶园。随着经济的提高,各种家用电器和农用机械,该有的也有了。房子不断翻新,扩建,一家比一家建得更漂亮。人们的生活大大的改善了。

        更让老李叔欣慰的是,儿子李超很快找到了媳妇,让他抱上了孙子。不安现状的儿子想好了,这里山青水秀,要是能弄个野猪养殖场该多好,只是苦于还没那个经济实力,迟迟办不了场。他又听说如果有要开发什么的,暂时转不来钱,可以申请借贷。李超毫不犹豫,申请了贷款。野猪场红红火火的办起来了。这个场得到政府重视,常派专家到场上做野猪养殖辅导,有专家的帮助,养殖场办得很顺利,没过几年就把贷款还上了。渐渐的,家里的钱有了好转,自家盖起了砖房,贴上了瓷砖,一家住进了明亮的大房子。老李叔做梦也想不到自己还有这么好的福气住这么好的房子。孙子李小勇更是他的小骄傲。生活好了,孩子上学没了问题,小勇努力学习,考上大学。才毕业三四年,就在县里任了个什么副职。这对他们背阴箐来说,是出了个大大的人才。孙子终于圆了儿子爷俩的梦。

        近两年,在脱贫攻坚的推进下,道路扩宽了不少。村里建设了硬化路,光滑的水泥路通到各家各户,好多人家都买了车,出门都不用走路了。从前的茅草房,已被一座座漂亮的瓦房,洋楼代替了。坑坑洼洼的小路变成了宽阔的车路。曾经沉静的小山村,现在人来人往,热闹得像赶街。吃的穿的更不要说了,天天穿新衣,顿顿有肉吃,跟过年似的。吃得腻了,老李叔倒回想起那些吃树皮的日子,现在要是吃到啊,那不叫度命,叫养生了。

  老李叔想着想着,就在椅子上睡着了。

        车的喇叭声把睡梦中的老李叔吵醒。他从椅子上站起来,扶了扶头上的帽子,拄着拐杖走出大门。门前,一辆红色的小轿车停了下来,车门开了,走出他的孙子李小勇。小勇走过来把他扶进了客厅。

      晚饭,家里做了一大桌菜,老李叔拉着孙子坐到身边,边吃饭边说:“勇啊,现在你也找到工作了,要好好工作报答祖国,政策好,我们才能过上这么好的生活。想想以前我和你一样大的时候,我是这样的汤都喝不上,我们得感谢国家给我们带来这么好的生活啊。”

        小勇点着头答道:“好的爷爷,我会好好努力工作,回报给祖国的。爷爷也要长命百岁的活着,和我们过更好的生活。”

      说完,李小勇连连的给爷爷夹着菜。

        吃饭之余,一家人在客厅里闲聊。李小勇说:“爷爷,我作了首诗,叫《山谷里的回声》,我读给您听,您听着。”

      小勇读道:

          崎岖的山路

          留一串坚实的脚印

          深深浅浅,弯弯曲曲

          刻下岁月的痕迹

          你的脚步声在这里响起

          曾经静寂的大山

          是你敲响了黎明的钟声

          你铿锵走过的地方

          播下幸福的种子

          看

          满山满山的茶园

          是你用汗水和智慧浇灌出的一片绿茵

          辛勤的农民

          在这里编织出幸福的家园

          宽阔的道路

          车的汽笛在这里鸣响

          是你嘹亮的声音在欢唱

          山坡上

          一座座红墙是你亲手垒

          再架一座智慧的“桥”

          连接每个人的心房

          一条致富的路通向远方

          去迎接更美好的明天

          经历了多少个春秋

          才能让一个沉睡的山谷繁荣、富饶

          七十年的旅程

          从丰衣足食走进小康奔向富强

          是谁的脚步这么坚强有力

          是您

          中国!我的祖国!

        孙子读完,老李叔拍着手说:“说得好。”

        一旁的父亲李超也说:“我也来一首,就叫《暖阳》吧。”说完念道:

              太阳天上挂,

              光芒照四方。

              人民身上暖,

              饭里肉飘香。

        随即一家人大笑。

      老李叔激动地说道:“我们现在生活真的好了,现在这时代的祖国,真的好!”                                              2019年7月21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