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好久没正经动笔写东西了。今早得知小凯返乡的消息看到了像片,又和春健丶小娣聊了几句,勾起我思念深县故乡的一些往事。
春天来了,桃红柳绿,万物萌发。我想到那儿写那儿,都是片段,随心所欲吧。
那一年暑期(具体年头记不清了),由咱爸妈带队,和泽惠及李宁等头次回深县老家。先坐车到石家庄,最后转乘小火车。黑色的小火车厢只有几节,前后有大链子相连。车上的人拿着大行李小包袱,还有人拿着些农具物件。
到深县下的是前磨头站。当时天刚蒙蒙亮,魁梧身材的大舅赶着两轮小驴车站口接的我们。站门口至深县多是黄土道,雨后地面积水一凹一凹的,到处是车辙。路两边没有什么像样的房屋。只见缕缕炊烟,几摊炸油饼的,有人在那坐着小板凳吃早点,算是有点人气。小驴车慢慢悠悠,进了深县城,拐过几道弯儿,路过二舅家,就进了大舅家院。胖胖的大舅妈喜出望外迎着我们。她正在灶边拉着风箱,用大锅给我们做早饭呢。院里小桌上摆着馒头,稀饭,热气腾腾,还有自制的豆豉和蒜苔,吃的挺香。只是苍蝇多来作伴。
20230407
二
来到老家,先住进深县一中的教师宿舍排房。晚上怕蚊子咬,三舅戴着花镜,细心地在灯下给我们缝补蚊帐。这镜头,就像电影中见到过的慈母。
泽惠曾介绍过,三舅是深县一中赫赫有名的数学教师,还是位副校長。一见真人,感觉非常平易近人。大高个子,长脸庞,眼睛不大,说话总是慢声细语,娓娓道来,给人一种充满自信的感觉。
20230407
三
第一眼见到姥姥,我十分震惊。老人家廋瘦的,腰板挺直。炯炯有神的眼睛,白净的皮肤,很有文化气质,真不像什么县里的老太太。
她干起活来十分麻利,只见她蹲在墙角,筛了些一起眼的碎煤渣,放进灶眼,点上柴火,拉起风箱。不消多少时辰,一顿饭就做好了。
姥姥总是微笑,不多言语,手里不停地干着家务活。
20230407
(姥姥怀里的是二舅的大女儿,第一个孙辈。三个舅舅——大舅和舅妈在右边,二舅、二舅母在左边,中间的是三舅
注:姥姥的两个女儿都在北京工作。作者李有生是大姨的大女婿;我是谁就能推测了哈…)
四
大舅家院正经规矩,三间大北房高台带檐,东西厢房。中间客厅摆放写字桌丶长沙发和座椅。桌上摆许多书刊,《参考消息》一摞一摞。这在深县应该很少见,据我所知,是咱细心的老爸每月看完的《参考消息》,打捆邮寄过去的。只见大舅往沙发一坐,抽烟喝茶看报,透着几分文化和轻闲。屋内养一狗一猫。
缺点是屋里光线昏暗,墙面有塔灰,堆物杂乱,地面也脏,桌子烟缸堆满烟头,一看便知是主人不勤快,長期不清扫整理。套间迎面墙上,挂着比真人大的卧姿裸女画,妖艳醒目,这在当时是不是透着艺术美……
大舅知识渊博,一水的深县口音改造普通话,说话慢条斯理,山南海北,国际国内,侃侃而谈,一定会让你受益匪浅。他身材高大魁梧,天庭饱满,梳着背头,双眼皮大眼晴,猛一看像位特型演员。由于历史原因,大舅是深县政协委员,享有国家工资,在深县也算一号呀。具体情况我说不清。但我知道咱老爸老妈,在过去对大舅多有关怀照顾,这是实实在在的。
大舅多次来京,还曾在北京工作过一段时间。我和他见面,总愿意多聊几句。记得,我带他坐车去协和医院看过病,是请我在协和医院工作的老妈托的大夫。
20230408
五
二舅家院就在大舅家前边,去大舅前必须路过。推门进去是个小院,正房三间是前后间量。有东厢房2间,南房一间。院里裁有两棵大枣树,果实累累。地上种有瓜果蔬菜,还有蒲公英、金银花之类。窗户门框掛些辣椒,院里放着梯子,还有自行车三轮车。一看便知,主人绝对是正经勤俭过日子的农民,处处洋溢着生活气息。
二舅二舅母也是高身量。二舅国字脸型,说话慢条斯理,走路稳稳当当,干活有板有眼。有文化,对中医养生颇有见地,给我讲过几种小草药,草药就放在窗台晾晒。二舅母面容沧桑,多肖横竖皱纹,但非常和蔼可亲。她是位小学退休老师,在深县算是资深,持家过日子也是把好手,把院里屋内打理得井井有条。二位老人见我们回老家进院煞是高兴,满脸堆笑,立马沏茶倒水,准备做饭。
20230408
六
两位老人备饭招待,孩子们也忙前忙后。二辈的儿子小军,是叔伯孩辈中最大的,仪表堂堂,体型均匀,入党参军,退伍后一直在银行系统做保卫工作。见我们来,拿起竹竿窜房上树给我们打枣。妹妹小娣边我们聊天,边哈腰捡地上的枣。为了学缝纫裁剪手艺,她前几年来过北京大姑家,住过些日子。见我们来家,更是心花怒放。我们也跟着一块捡枣,用手抹抹擦擦就吃,又脆又甜。
枣获丰收挂满树梢,红亮的大枣颗粒饱满。枣树枝伸出墙外,和院外的几棵香椿树交叉呼应。果红叶绿,一片生机。
20230408
七
前面已经介绍,大舅二舅的两个院是紧挨着的。实际上应该是三个院,就是缺挨肩三舅的一个院子。三舅早些年搬到深县一中,后来又定居到深县医院三舅母被分配的宿舍楼。这块地只剩下残墙断壁,几棵香椿树却长得很茂盛。这块地看来今后就由三舅的孩子"接班"了。
以上这三个院,加上北边紧邻的另一个親戚住的院,就是历史上的戴家大院。就是我岳母大人戴佩兰的娘家,是我们数次回深州的老家所在地。
这所大院往北邻街有一个高墙大院。老家人介绍说,户主是石九言,他曾任北京丰台区副区長,这在当地应该算是知名人物了。
提起三舅家住的楼房是二层,三居一厅一厨一卫。毗邻县医院,三舅母是儿科资深大夫,女儿是护士,上下班十分方便。深州的装修基础一般还不错,和咱们不同的是水电线没有埋在墙内,而是钳在墙外。维修和改动很方便实用,就是欠美观大方。
20230408
八
二舅原来是地道的农民,种地种菜自然是一把好手。但我们回老家时,家里种的地实际上已经不多了,但二舅还是一身农民十分朴素的穿着打扮。
一天早饭后,二舅带着泽惠和我,兴致勃勃骑着三辆車和自行车,经过一二十分钟的骑行路程,来到属于二舅家的地里。
哇!全是不太高的桃树,是一种绿色带毛的桃,称为毛桃。二舅告诉我们,哪些能摘哪些还得再等几天。我俩就学二舅的样子摘了起来,把摘下的往口袋里筐里放。二舅拿从家带来的大矿泉瓶水,给冲了冲洗了洗,我俩就迫不及待地吃起来。虽说桃子还有点硬,但又脆又甜,桃味很正。
当二舅递给我桃的时候,我定睛一看,老人家的双手皮肤特别粗糙,长满了厚茧。这是一双真正劳动人民的手呀!是一双整天和土地和果树打交道的手呀!
桃子装得差不多了,我们才怀着参加劳动后的喜悦原路返回。一进院,二舅母双手接过桃搁进东厢房。我们就每天挑几个软乎的吃。
20230409
九
回老家到地里干活,第二次是小娣带我和泽惠去的。去的是离她家不近的一片地,全是小娣种的豆子,一拢一拢的挺整齐。枝叶黄绿色,豆荚已干,该摘了。豆子有红丶绿和杂色好几种,长长的荚里有2丶3颗豆,剥开一看豆孑真是太小了。我心想,这平常论斤买的豆,可真不容易呀,农民得费多大功夫呀!
小娣告诉我们这豆是低产作物,不过很好栽种,播下豆种基本不用管,差不多时候锄锄草就行。反正豆子就是搭着熬粥用,不是主粮。
种豆得豆,这次体验了一把,也不容易呀!小娣特别勤劳,日子过得特別节俭。
20230409
十
回老家曾住在三舅工作的深县中学宿舍。每天早晨天蒙蒙亮,校园生活就开始啦,我躺在床上听得清清楚楚。
先是早锻炼,跑步,出操,口号声一串串一拨拔。接着传来朗朗读书声,语文阅读呀,外语呀。之后是学生们开早饭的时间。偶尔还能听到训话的喇叭声。这一套完了之后,才是真正上课的时间。
和咱们北京城里比大不相同,深县的学校老师抓得更紧,学生更为刻苦努力,学生距家不管远近,都是住校。学生的目标就是奔重点中学,最好是考取衡水一中。谁要是考上这所学校,上一本大学就是板上钉钉了。没有别的途径,就是一个字"拼“!老师学生都在拼。我是干教育多年的,似乎也在抓升学率,但比起深县衡水这些学校,简直就没法比了。他们的学习节奏丶学习强度,咱们看着就发怵。
20230409
十一
由深县旧城往南有一片水域,早先暑假回老家我们还去玩过。
这一天睡过午觉后,我们溜达着去了。水域面不算太大,靠岸边长了许多芦苇。水清清的,微风吹拂,掀起涟渏;苇叶绿绿的,剑叶向天,随风摇曳。嘎嘎嘎,几只彩色的野鸭子在离我们较远的水面扑腾,还用力伸长脖子进水里去叼鱼。这一幅美丽的画卷展现在我们面前。兴致来了,我们捡起小石头在水面上比赛打水漂,看谁的石头跳的远。野鸭见我们不友好,便钻进芦苇荡里去了。玩着玩着,夕阳西下,我们也恋恋不舍地往回返了。
后些年我们还去过城南,那里变化很大,建设得不错。只可惜见不到这天然水塘了。故乡人谁能告诉我,它到哪里去了?
20230409
十二
戴家大院往北就是深县南街,这是一条东西走向的老街。街两边都是紧挨着店铺,有的是些老字号,比如卖深县扒鸡熟食之类的,卖香油芝麻酱的,卖酥糖的。还有个别的是新门脸,卖服装鞋帽、小电器之类。我呢,没事的时候,就爱沿街逛逛,看看街景。
真正吸引我的是在南街上的集市。开集那天,这条街被挤得水泄不通,推小车的,蹬三轮的,拉排子车的,各家各户把吃的用的各种干鲜货拿到集市变卖或交换。男的女的,老的少的,操着当地的深县乡音,大呼小喊着做着交易。他们说话的语速很快,外加眼神手势,不多时间,一笔生意就算谈成了。我在旁边看着听着,心里想这就是集市的风土人情呀!
我们去集市,也是背个筐拿个口袋,从东头走到西头再折返回来,捡着合适对路的蔬菜水果买点回来。反正也不贵,东西又新鲜。
最有意思的是一次从深县返京的头一天,正好赶上是集。早早的我就一个人去集上了。见一个老爷子正蹲在街边上卖鸡蛋。鸡蛋只有十个,我看了看挺新鲜,是老爷子自家养的鸡下的,我就花钱全包圆了。回到舅家,拿了个废旧铁皮暖壶,里面填上干草,把鸡蛋码好。第二天,这十个鸡蛋跟着我回北京了。
20230409
十三
开车回老家,头几年都先往西是经由石家庄再向南转。那是条老公路总遇到施工,一堵好几个小时。老家的人等人心切来电话一调侃说,老牛车也应该到了。这确实挺烦人的。
这些年高速公路发展很快,从大红门出发到马家楼,上京大高速径直往南开,直到"深州“,一路说笑一路歌,用不了3小时。下高速沿公路就进深州,再开15分钟左右就到老家了。中间服务区只歇1次就可以。
最方便的是先去二舅儿子小军家,紧挨东西公路边有一个计量所楼,进这座大门里的宿舍区,停车也方便。预先得知消息的二舅母,望眼欲穿,老早就在大门那儿等北京的亲人,还帮助我们卸东西。小军夫妇热情地接待我们上楼进屋。刚才还在北京,转眼就见深州亲人了。
20230410
十四
小军住二层,一进门可爱的小狗先就扑上来一通汪汪。三居一厅一卫一厨,格局周正,亮亮堂堂,地砖光亮干净。尤其是阳台很宽敞,摆着绿植,上边是衣服架子,下边有洗衣机。只是靠卧室那地面有个台,不熟悉的人会觉得有些别扭。大沙发,大电视,大钟表,还有装饰字画。沙发上的大横幅,是泽惠姨夫的书法,醒目而气派。
我们坐在那儿边聊边看,觉得这儿一点也不比咱们北京差。他们的工资水平并不高,怎么日子过得这么滋润呢?是不是购房价低许多,二是当地花销比较低,三是平常日子过得节省。
说着说着话,一桌子饭莱就做好了。刚才,小军的姐妹也都从各家赶过来,更热闹了。小军当过有本子的厨师,饭莱味道很香,主食是迎亲的饺子。大家围坐在一起,举杯庆贺又在老家相聚,真是其乐融融。
20230410
十五
小军家大门口是一条东西大街,前几年回老家去舅家路过时还在施工,沟沟坎坎的到处是黄土。这几年道路变通畅。上下两道加辅路,街边有行人便道,中间有隔离带。逢年过节,灯杆悬掛红灯笼,加上高大建筑物霓虹灯闪烁,五彩缤纷,煞是好看。
沿街往西十字路口中央,是一座深州标志性建筑物一4丶5米高的大蜜桃。下边底座记录了深县的历史沿革和名胜古迹。有一次回老家的傍晚,我们俩口和泽丁郭成,穿过马路来到桃碑的底下仔细驻足观看。身在道路中央,车来人往,再看四周市井繁华,内心真觉得改革开放后的深州变化好大呀!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许多居民来到桃碑的西南广场活动。有的扭秧歌,有的广场舞,有的交谊舞,一拨一拨,乐声四起,歌舞升平,一派欢乐祥和景象。一看,小军夫人艳华也在圈里跳呢,好动的我按捺不住,也进去和她跳了支节奏感强的"平四”。在故乡群里跳舞,我还是头一回,别有风味。
之后,我们几个人沿桃往北散步,串了几家大商店。商品丰富,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广告比比皆是,大多也是"冰冰”美人,挺追时尚的。
20230411
十六
提起深州的特产,首先是举国闻名的深州大蜜桃。它和久宝呀,绿14号等等桃的形和味就是不同。成熟的深州蜜桃个子硕大,1个有一斤来重,一只箱子一层也就放5丶6个,二层放10一12个。它形状酷似西游记中蟠桃仙会上的大桃子,呈绿中泛白又有点粉红。吃进嘴里,有特有的蜜香果汁甜味。总传说过去是给皇上进贡的。建国后,每年8月底也有中南海的小车去深州拉正宗的蜜桃。
我们家不管怎样,每年多少都能尝到几只深州蜜桃。老家人一到每年8月就来电话喊:"蜜桃快熟啦!快回来尝鲜吧!"
故乡人说深州蜜桃的正宗出产地是深县西马庄,水必须是滹沱河的水。只有那里的水质和土壤,才最利于深州蜜桃树的生长,保证其品质。
一次8月底回老家,小军和我各开一辆车,出了县城开约近1个小时来到西马庄。这里家家户户都有自己的果园,桃树茂盛,蜜桃挂满枝头。桃树间留有一辆小客车能过去的道不少果农都在忙碌着,吆喝着。到了一个地头,是小军的一家熟识的朋友接待的我们,带着进果林摘桃装箱。我们就桃样子端庄颜色好看的桃摘,先放筐再装箱。果实累累,一棵树桃子足有百十个。树枝被桃压弯了腰,只好用木杖支着。
休息时就随便尝,个子太大,吃几口就吃不动了。有一种叫桃奴的,桃个子偏小,好像发育不全没长开,但吃起来却突出的香甜。桃奴,一颗树也不得能见到几只,成了稀罕之果。一般市面上还真见不到。
桃不容易存放,只搁放一夜,第二天就到北京了,自已留上一箱,其余的亲友赶紧分享。
20230412
十七
说到深州蜜桃,自然就联想到桃花,深县就是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每年春季,深县周围的十里八乡,就成了桃花的海洋。
沿着公路你就看吧,一个个桃园就是一片片桃花,粉红的桃花盛开,像水灵灵的小姑娘美艳无比。地上有吹落的桃花,似把大地铺上层粉色的地毯。
为了领略桃花盛开的美景,一次由小军和春健带队,专程带我们去参观"桃花节“。这是当地文旅部门和农民联合主办的,很隆重,门票收费。不过,带队人路熟又认识人,饶道进村观花就节约了门票钱。更为惊喜的是,我们赶上了农民登梯子修树。好言说了说,答应我们登梯子上高处看花。嘿!由高处往下看花,那就是桃花云海,微风徐来,桃花波涛滚滚,这是从来未曾见过的场面。透过这桃花空隙,还可以看到桃园附近的一座宫殿寺庙,由于桃花映衬,更显金光灿烂,气势輝宏。
赶紧用随身带来相机,拍了些桃花美景。随我们同回老家的年轻朋友,可没少拍呀。
20230412
十八
最早先回老家,故乡人招待我们吃很少见到肉腥。一家人吃顿饺子,就是大白莱兑上半斤肉馅。往后这些年就讲究了,是用黄韭和熟猪头肉和饺子馅。这黄韭是大棚所栽,乃深县特产,它比韭菜更鲜更好吃,和剁成小丁的熟猪头肉拌馅,堪称绝配。现包现煮,一两开捞出来就吃,其香无穷其味无比。
有时,是我们人员来往捎带黄韭。记得有一次,是故乡人托長途汽車售票员带过来的。我去永定门长途站去接。最近几年,干脆多花几个钱走快递,省时又省事,还省得搭人情。
黄韭存放必须得法,否则易烂。打开箱之后先晾一晾,去些水份,将韭叶摘一摘。拿出当天吃用的,就打成梱用报纸卷好,放入冰箱冷藏。这么存放一两周没问题。黄韭除了做馅,也可炒鸡蛋,这也很好吃。
其实,黄韭好吃就是吃个鲜,吃个家乡味,不能顿顿吃。这成夲高,多花些钱是必须的。
20230412
十九
回深县老家往北京带的,还有"老三样",即香油丶芝麻酱和蜂蜜。
最早吃的香油和麻酱,记得是在深州西十几里的和乐寺村小欢叔家。一到他家,全家是热情招待呀!尽管这村很穷很落后,但人非常善良实在。欢叔的小儿子叫喳喳,每次去不管怎么着,也得让我们装上几瓶香油和麻酱。这乃是必备的故乡礼品,说是木村的特产。除此之外,还要拿上一筐当村产的梨,梨就存放在院里厢房杂物间。梨的个头不大,个个还用纸包着,吃起来略显粗糙,但果水很甜。
后来,我们捎带香油麻酱,则是固定在深县城路南街上的一个榨油作坊。里面有榨油机在慢慢悠悠地摇晃着,两三位师傅在工作。眼见香油和麻将被分离出来,油光锃亮,香味扑鼻。柜台上,有一斤装半斤装的香油瓶麻酱瓶,装得满满当当,码放得整整齐齐。根据需要,老伴她们姐几个就”点将”起来,接着精心地打包装箱装車,生怕半道碰了洒了。
完成每次回老家必经的特产采购,钱花出去了,也就高兴了。作坊老板操着标准的深县口音说,下次再来呀!我打趣地回应:"可…不…呗!",拉着長音学说当地的口头语。
这香油麻酱也不太贵,又好吃又拿得出手,送给家人朋友,非常受欢迎,买起来也很方便。
老三样的第三样蜂蜜我就不介绍了,大多是老家亲戚友情馈赠的。
20230412
二十
我父母是个爱走动的热情人,应我俩之邀,在曾经的一年暑期里,我们一同回了趟泽惠老家深县。我父母当时已是高龄,但身体没大毛病,所以带出去完全放心,老家的人也表示欢迎。
先是串亲戚,大舅二舅三舅挨家拜访,走到哪儿都是热情接待。在县城里住了几天,然后出城奔和乐寺,即老岳父的老家所在地,看看真正农村的生活。
当时的和乐寺村整个是一个土村子,几乎看不到整齐的房屋,很多还是土坯房,门楼东倒西歪,村里的路也是黄土道,雨后十分泥泞。村口临公路有一条大沟,沟坡堆着许多杂物垃圾,只见一些人在那里用铲子棍子刨着什么,也就是在捡拾垃圾。拾垃圾的自然是不干净,面目也是脏兮兮的。故乡人介绍说,由于穷,一些人是近亲结婚,结果生的孩子多是些智残。
进了欢叔的院也是一层土,屋里没有像样的傢俱。热情的婶子忙张罗着做饭,菜是前后院亲戚邻居拿过来的,蹲下身来帮着洗菜做饭。几个男孩子光板脊梁,浑身的泥巴,在院里和狗追逐着玩。最小的男孩小名喳喳,被我和泽惠叫了过来,用缸的水给他洗了上身。洗出一盆泥水,又洗了个二回才算完事。这渣渣只顾玩耍,学习不行,身上也没什么力气,但为人热情,很讲义气,街坊四邻都挺喜欢他。他二哥脑子还不如他,连账都算不出来,但有把子力气,所以能在面粉厂扛个面,给家里挣点零花钱。老大已经结婚成家另起炉灶了。有个女孩患关节炎,生活仅能勉强自理。而我说的欢叔,还得了糖尿病,由于没文化,不懂科学饮食和规范治疗,病情日益严重,农活也没力气打理。真正的"好人“只有婶子,家里家外主要由她掌管操持。可谁承想,这婶子特别倒霉,后来两次被煤气熏倒,身体一下垮了,家务活也干不成了。这就是欢叔一家人的日子,穷困潦倒,毫无生气。那天中午去凑合着吃过饭,拍了几張像片,我们就告辞回城了。
20230412
二十一
我爸得知深县城不远的地方,是陈氏太极拳的发祥地,而且后人仍在。小时练过拳脚武术酷爱太极的老爸,不能错过这个机会。就包了一辆面包车,驱车去寻找。果真在一处,还真找到了阵氏太极拳的后人。家里四壁挂着太极拳的图示和师傅,我爸和他们还津津有味地聊起来。天色已晚,这才打道回府,实现了多年的宿愿。
后来的一些年,只要是回老家,和乐寺村我俩还是必去的,而且每次都满载着衣物送些温暖。村里的亲戚总是喜出望外,又接又送。随着形势发展,村里生活也有所改善。原来家养黄牛的换了拖拉机,原来有农机的买了私家小客车,原来过年才能自家炸麻花,现在平日就能饺子面条了。
只是欢叔和婶子已经先后作古。
20230412
二十二
我们回深县的前几次,尽可能会把老家的亲戚老小请全,找一个当地叫座的饭店聚一顿,热闹一次。其中一回,是在深县街中央"桃碑“东北方向的一个饭店。
几位舅舅舅妈长辈,都被车接来了。我们这辈的也陆续到了。孩子们兴高采烈地参加了。虽然他们居住一个县城,平常也不多见,我们一去就聚齐了,北京回故乡的人起了个穿针引线的好作用。
给老人敬茶,男人喝当地的衡水老白干,小孩自然是甜爽的饮料。开怀畅饮,高谈阔论,京味深腔此起彼伏,戴家的故事,深州的建设变化,一段接一段。上的饭菜很丰富,肘子墩得很烂乎,香菜素丸子又焦又脆,量都不小足够吃的。席间,小辈都起身给老的敬茶敬酒。直吃到酒足饭饱,这才尽兴而归。年老的先被车送回各家,年轻的再多喝几杯,多聊会儿。开摩托車的倒也轻便,一加油就各奔东西了。
完事后我们即回到"桃碑"东南的一个饭店休息。过去,北京这边回去的,都分散到各家睡觉。这些年条件好了,故乡人在饭店预订了标间,到时候一办手续就妥了。车就放在饭店后身的院停车场,非常安全。
老家人特别热情,回老家的几天,得轮流到各家吃饭,不去是不行的。虽是家常便饭,但都非常可口,粗粮细作最受我们的欢迎。
20230413
二十三
要说回深县老家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前些年所谓"寻根问祖"之行。
话从我岳父说起,老人家祖籍在深县,是城南老李家三爷的長子。而李家四爷这支和后辈,都住在西安生活和工作。十几年前岳父母四个女儿和女婿,我是长婿,一起到西安,拜访了那儿的叔婶和姑姑。临别时相约,和北京家人一起回深县老家。
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西安的叔婶姑4位来到北京,和我们集合,一起回了趟深县。北京方面是泽惠、泽燕、李群和我,总共8人,开了两辆车。这次在深县寻根问祖之行的向导,是三舅的女婿春健。他长期在镇政府工作,对当地十分熟悉。李家二爷的重孙大华子,也是这次活动的向导,他在深县公安部门工作。
先是带我们找到岳父老李家的故居,它位于深县南庄。院落在街的路北,大门关着,院子隐约还有,但房子早已倒塌,东倒西歪,杂草丛生。我们捡了几块整齐的砖,摆上灶台点上蜡烛。我们几个人肃立默哀,举行了一个简短的祭祖仪式。一缕青烟升起,"李家先祖,我们回家了!”面对李氏故居,心情很沉重。然后是虔诚的三鞠躬。当街的李姓后人,还拿来李氏家谱。翻看家谱,都找到了各自应有的位置。这家谱,和我们带去的家谱是一样的。
接着,又来到另一个村庄。我们寻找到地方政府竖立两处纪念碑,上边铭刻有三叔四叔两位先人在抗日时期的功绩,有他们的姓名,他们是功臣。三叔四叔对老人的那段斗争历史有所了解,边看碑边介绍着。面向纪念碑,我们排队肃立,怀着敬仰缅怀之情,向为革命献身的先辈致敬。
从老家故居的砖堆里,我挑选了一块整齐的青砖,放在后备箱带回了北京,作为永久的纪念。
这次北京西安家人,同回故里寻根问祖,很有意义,不虚此行。
20230413
二十四
前文提到的和乐寺,是过去的叫法。后改为"南口”村已经有多年了。东西走向的公路,经过许多路口,路口竖有石碑,上面刻有地名,而"南口"就是其中之一。
早年有一次,我和泽惠同岳父母骑车去南口。返回县城的时候突然下起瓢泼大雨,又没带雨衣,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只能冒雨骑行,一会儿就淋得个落汤鸡。回县城以后,赶紧换衣服,喝红糖姜水,生怕着凉感冒。
深县大街有个十字路口,中间是个亭子,上面都是红绿灯。路口的东北角,有一辆大家常见的售货车,一个中年妇女做着糖果买卖。玻璃柜里有一种糖我最爱吃,就是深县酥糖。酥糖的主要原料是豆面、芝麻酱和红糖。这糖不是通常的小块,而是拧卷而成的长条一,长约10公分,宽约2公分,吃起来又酥又甜,而这个甜很香柔,不是那种齁甜。一包装十根,价格10几元。我每每路过,都要带上几包。家里人艳华丶小娣知道我爱吃,几乎每次都会送给我们几包带上。
20230414
二十五
深县还有一品老字号美食,当属"戴家清真牛一轩”了,就是大锅燉牛肉。牛肉是选的精品牛肉,用大锅勾兑密方调料,燉4丶5个小时直到牛肉酥烂。盛在大碗里,加一些肉汤,香菜,辣椒,嚼在嘴里,咽到肚里,又烂乎又好吃。许多街坊四邻,还有跑车的驾驶员,都来吃牛一轩。除了这碗燉肉,再配上几个火烧,就是一顿美餐。
这餐厅还挺时尚,只见一个机器人托着碗牛肉给顾客送着。老板精心勤奋,大厨手艺高超,餐厅选位好,就在深州西公路对过,门口又有停车位,所以,生意做的有名气,很受欢迎。
这个美食餐厅老板,正是泽惠的亲戚二华子,他管泽惠叫姑。吃这烂乎可口的燉牛肉,当然就是他请客了。
20230414
二十六
回老家的每一天安排的满满的,不免有紧张的感觉,因为住上几日,终究还是要道别。
还好,紧凑的相聚之日,也是充满了欢笑,其中最值得留恋是在小军家多次和二舅母一起高歌。二舅母当过小学教师,有音乐的基本功,而且记忆力特别好,歌词挺熟。七八十岁了,嗓音还挺宏亮。只要我一提:"二舅母,咱们唱歌吧!"她就立刻开嗓响应。
我们最爱唱的是《我是一个兵》、《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大海航行靠舵手》等红歌。没有伴奏,但唱的挺齐;演员不多,但歌声嘹亮。家里人一听老人家高歌,也都兴奋起来,跟着一块唱。我一看这阵势,干脆站在前面打起节拍。二舅母唱的感情投入,两眼放光,更加给力,也跟着我摆动起双臂。这连歌带舞,成了全家人的集体活动特色,而且是满满的正能量。
后来的几次回老家,我们都要和二舅母一块唱几首,这保留节目成为回老家的光荣传统。
老家的二舅母总提及北京家人:"你们能回来就回来吧!咱们还要一块唱歌呢"……
20230415
二十七
我最早时回泽惠老家是到大舅家,他家有两个男孩,老大叫小盼,老二叫小四,这个四是按堂兄弟排的。时光荏苒,一晃4丶50年,我今年80岁,他们也50多了。
小盼天资聪明,学习努力,当时在老家高考只差几分未被大学录取。成人后只身去南方闯荡打工。后来大舅老年性疾病缠身,其生活主要是由小四在家伺奉。再后来,小盼也从南方返回了深县,和小四一起照顾父亲。
小盼在深县一个驾校担任教练。他能驾驶多种车辆,业务精通,技术娴熟,责任心强,又很耐心,培养新司机很有章法,成功率高,深受学员欢迎。
小盼有文化底蕴,知识面广,好看书报,关心国内大事。和他聊天,他滔滔不绝,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对深州家乡的建设发展更是非常了解。
这些年,他从家里出来自己在外单过了,生活还是很乐观很充实。回老家时,我们去过他承租的新廉租房。房子收拾得干干净净,墙上悬挂一些字画,很有文化气息。他前几年向我索要的所谓"墨宝"也在其中。
20230415
二十七
我最早时回泽惠老家是到大舅家,他家有两个男孩,老大叫小盼,老二叫小四,这个四是按堂兄弟排的。时光荏苒,一晃4丶50年,我今年80岁,他们也50多了。
小盼天资聪明,学习努力,当时在老家高考只差几分未被大学录取。成人后只身去南方闯荡打工。后来大舅老年性疾病缠身,其生活主要是由小四在家伺奉。再后来,小盼也从南方返回了深县,和小四一起照顾父亲。
小盼在深县一个驾校担任教练。他能驾驶多种车辆,业务精通,技术娴熟,责任心强,又很耐心,培养新司机很有章法,成功率高,深受学员欢迎。
小盼有文化底蕴,知识面广,好看书报,关心国内大事。和他聊天,他滔滔不绝,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对深州家乡的建设发展更是非常了解。
这些年,他从家里出来自己在外单过了,生活还是很乐观很充实。回老家时,我们去过他承租的新廉租房。房子收拾得干干净净,墙上悬挂一些字画,很有文化气息。他前几年向我索要的所谓"墨宝"也在其中。
20230415
二十八
早些年有一次回老家,我们白天出县城在南口那边走亲戚,傍晚赶上雷电交加,大雨倾盆。忽听有人敲门,进来的是大舅家的老二——小四。他虽身穿雨衣,但脸上身上全是淋的雨水。
"上边来消息啦,滹沱河水涨满洪水要下来,你们赶紧回城里吧!”小四气喘吁吁焦急地说。
噢~他是骑摩托车冒雨赶来,向我们报告雨情的。情况紧急,于是,我们当即收拾东西,待雨稍微小一点,便匆匆赶回了城里。
汛期一来,两边的农田和公路之间的沟就会被雨水灌满。村外的人进不去,村里的人出不来。这些年变好了,由于南水北调工程和兴修水利,村村又通了公路,这种情况就见不到了,走到哪儿都很放心。
20230415
二十九
如今的深州,隔不远的地方就是一个公园。而往日的深县,在我回老家的记忆中,就只有城南的一个水塘。
后来再回老家,就有新建的公园了。从小军家往西不远的十字路口,再往北一段路东,则是"东山植物园”。植物园门口相当宽敞,一层层台阶拾级而上。门口有花坛,鲜花簇拥,五彩缤纷。往公园深处走去,是一片水域,里有清水喷泉,按点向天空喷射水柱。夜晚配有五颜六色的灯光,流光溢彩,分外妖娆。
沿着起伏的公园小路,可见到许多树木和花草。最突出的特点是在明显处悬挂统一式样的标牌,上面即有对应的植物是什么科目种类,俗称什么名字,有什么药性用途。游览下来,能获得许多科学知识。曲曲弯弯的绿色小路,成了普及科学的文化走廊。也成为中小学生的开拓眼界增长知识的第二课堂。
除了这些标牌,还有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条文的宣传,并且介绍深县的历史文化和传统,宣传怎样做才是文明游客。
看来东山植物园的策划者管理者是真正动了心思,是把人民的利益放在了第一位。所以回老家能到此一游,真是赏心悦目,心清气爽,受益匪浅。
20230415
三十
我所接触的深州老家故乡人,善良,热情,勤俭,厚道,正经的过日子,实实在在的办事,给我的印象深刻难忘。除了各位老人家之外,我的回忆中,涉及到泽惠这辈的好几位。其中的小娣我还要单说几句。
小娣特别勤劳节俭,为了生计,不怕任何苦累。推车上街做过小买卖,当过保洁员,公路收费站的服务员……
小娣孝敬父母尊重長辈,老人有什么事需要做需要帮忙,她总要尽心去做尽力去帮。骑着自行车,开着摩托车,来回奔波。
小娣对回老家的人非常热情,关心得无微不至。给我们准备好去火消肿的蒲公英,给我们挖好金银花带回北京裁种,给我们捎带深县的特产……
小娣对美好生活向往,对创作诗歌情有独钟。经常背诗写诗,而且还参加了全国的诗歌大赛。用诗歌赞扬美好心灵,赞美春天,赞颂幸福生活……
我记得,前些年她们夫妇俩口省吃俭用翻盖了几间房,但因缺资金,好几年也没能吊顶子没能装修。但经过数年的艰苦奋斗,培养儿子大学毕业,之后孩子又找到好工作,挣了钱把平房装修了,还买了楼房。前几年我们回老家,小娣兴致勃勃带我们去看她的楼房新家。楼房地段特别好,室内装修一新,设备一应到位,阳光普照,幸福满满呀!
小娣在微信群里经常回忆往事,吟颂诗歌。还多次邀请我们回老家,说深县的变化可大啦。现在条件好了,我要好好地招待你们。时不时的,她还把她孙子的照片和视频发到群里,让我的分享她的幸福生活。
20230415
三十一
2003年10月是我岳母戴佩兰大人虚岁80,家里为此举办了隆重的庆寿活动。地点选在丰台一座饭店,会场前台悬挂着红底金字"庆贺戴佩兰大人80华诞”横幅。字是我精心刻写的仿宋体,活动由老三泽燕和我共同主持。
来自四面八方的家里人都已落座,活动马上就要开始了,随着欢快的乐曲声,几位老人鱼贯而入进入会场。哇!是大舅、二舅二舅母和三舅,他们是为庆贺大姐80寿辰,专程从老家深州赶来的。他们一一上台和大姐亲切握手,分别递上红包,以表达对大姐的衷心爱戴。
过去的几十年里,不论是平常日子,还是在困难的岁月和特殊的时期,他们互助友爱。我岳母岳父以不同方式关心和疼爱着几位弟弟妹妹。恩情不忘,礼尚往来,已经成为戴家的好家风。这次为大姐庆80寿,是他们前不久同游長岛时的相约,这和泽惠姐几个和家人不谋而合。
庆寿活动继续,泽炽献辞,孙辈献花,点蜡烛,唱生日歌,切蛋糕,泽惠的叔叔和姨等陆续发言。庆寿活动一环扣一环。老寿星和舅舅、叔叔、姨的发言回忆往事非常暖人,非常感人,整个现场被温馨亲人爱和浓浓故乡情所笼罩。两位主持人和现场许多人几度哽咽流泪,就连几个女服务员,也被感染偷偷抹眼泪。接着是寿宴,人们互相敬茶敬酒,品尝美食,拍照留念,又掀起了新一轮庆寿高潮。
庆寿活动结束,人们扶老携幼走出饭店,孩子们摘下五颜六色的气球,欢快地蹦跳着。
20230416
三十二
2017年夏天,是二舅的孙子洋洋和莎莎结婚的日子,我们早先约定是要回老家参加婚礼的。没料到婚礼的头几天,我前胸后背的皮肤又疼又痒,起了一片疙瘩。等赶到西四环的皮肤专科医院,诊断为典型的带状疱疹急性发作,当即被要求留下住院,哪儿也不能去。所以,洋洋的婚礼只能由泽惠丶泽丁姐俩代表北京方面乘火车去参加洋洋的婚礼。泽丁女婿李京得知消息,就请了假开车送的泽惠泽丁。
婚宴头天办的是传统的流水席。在小军家楼下楼间的空地上搭起大棚,新盘砌的灶台,烧的是劈柴。灶台是一层一层的大笼屉,盘盘碗碗是配好的各种荤菜。蒸腾好了之后一摆上桌,就是"八大碗"。主食主要是提前备好的大白馒头和现煮的打卤面。吃完了一桌,接着又上一桌,这就是"流水”。泽惠回来介绍说,流水席办得红红火火,挺热闹,人气真旺。
第二天中午,他们参加是在饭店举办的婚宴庆典。参加完婚宴,李京开车和泽惠泽丁顺路到小军家一层车库拿了不少馒头,没再耽搁,就直接返回北京了。
其实,深县家里头天搭棚办的家宴,是我最希望能够到现场参加的,因为它具有乡土气息,最有烟火味,参加的人大都是街坊四邻亲朋好友。遗憾的是咱没光临呀!
20230420
三十三
2018年8月29一31日,是北京方面又一次回深州老家的三天。
这次故乡行,重头戏是参加小娣儿子硕硕的在饭店举办的婚礼。泽惠的姨和两闺女阚萍、阚蓉,泽惠姐四个,我和李群。阚蓉是从上海专程去的。其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婚庆搞的热烈而隆重。主持人据说是从衡水特邀而来,是一位形象口才俱佳的三十来岁女性,她婚庆业务娴熟,现场把控力、应变力强,能说善唱。她高唱一首《上花轿》把婚礼的欢庆气氛推向高潮,给人印象深刻。
证婚人是三舅女婿春健,他一登台亮相,更显帅气大方和稳重,讲话声音洪亮,十分压场。他向郎才女貌的一对新人送去美好的祝福和殷切的希望。登上台的小娣夫妇高兴得合不拢嘴。
参加婚礼的前后时间,我们紧赶慢赶,去了两个舅舅家、小盼小军家、大华二华家,还去了南口的碴碴家。家家的生活状况都挺好,特别是小娣住的新楼房新装修更是如意。
回老家这两个晚上,都住在小军家往西去的牛得草饭店,饭店规模不小,条件挺好。跑了一天,又累又乏,能洗个热水澡,睡个舒服觉。
8月31日头中午,我们后备箱塞满了老家的土特产,满怀依依难舍的故乡情,告别了老家人。
天有不测风云,新冠疫情肆虐,百年未遇,一折腾就是三年多。这三年里,由于随时可遇封控,老家是不方便回了。但我们一直在微信上保持沟通联系,通过快递寄些特产。
赞美!桃红柳绿的春天终于来了。
赞叹!浓浓的故乡情。
20230421
三十四
"那里蓝天白云,碧波荡漾,天鹅展翅,乌类天堂,五星湿地,令人向往”一位朋友夸耀说。那里是闻名遐迩的衡水湖。
许多次回深州老家的高速路上,我都会说,咱们什么时候去一趟衡水湖呀?
这一天终于来到了。2016夏末某日,深州老家的小军,带我和泽惠去了趟衡水湖,同去的还有我弟弟有为和淑珍。从深州东开车到衡水,用不了1个小时,深州归衡水管辖,小军他们经常去。
衡水湖公园已经到了,一个几十米高大的白色天鹅造型矗立在公园门内不远处,成为人见人爱的标志性建筑。天鹅伸长脖子,张着嘴,双翅展开,两腿后蹬呈奋力翱翔状,象征着衡水人踔厉奋进的精神状态。
进公园迈上几层台阶不远,就是一望无际的衡水湖。淡绿色的湖水,许多只大舟小船游荡。几座石桥,将几个小岛连结。芦苇荡里可见成群结队的鸟禽戏水,我叫不出名的鸭呀鸟呀,在水面扑腾着翅膀,发出吱吱呷呷的叫声。"那飞的最高的就是高傲的天鹅吧”我心里想。湖岸边的荷花绿叶,与岸上的楊柳交映成趣,和远处的山丘,构画一幅美丽的山水画。
衡水湖水域宽阔,我估计绕湖走下一圈,得用几个小时吧。这天游人很多,趁着还没开学,许多家长带着孩子到此一游。
小军介绍说,走过公园的过街桥,就可以参观街南边的博物园。但听走过来的游客说,今天不开门。我们也就没再过去。
桥边湖岸找了几个景,拍了些照片,结束了这次衡水湖一日游。
返回的时候正是晚饭点,小盼和我们有约在先,由他做东,请大家在润家庄饭店吃的烫面饺。
这次回深州老家,实现了去衡水湖看天鹅的宿愿。
20230422
三十五
我从2023年4月7号动笔写回深州老家的回忆录,到4月23号封笔,前后写了17天,平均每天写2篇,总共35篇,约1.5万字。
先是静静的我个人的回忆,有了腹稿,就在手机上的"笔记本”上打稿,成为初稿。
为慎重起见,把初稿发给泽惠,请她过目,重点是从回忆故事的真实性准确性上把把关。她口头上把关之后,我赶紧定为修改稿。
稍微沉淀几个小时,最多半天一天,我再斟酌斟酌,成为正式稿。
前后历经腹稿→初稿→修改稿→正式稿→发稿。
除了泽惠帮忙之外,还有几位故乡情群中人的热情参与,提出补充或修改意见。阚蓉妹还编辑成《简书》,便于群友传阅。
所以说这篇故乡往事的成文,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由于时间久远,当时又没有文字记录,回老家好多次,所以难免張冠李戴,多有疏漏混淆,希望见谅。比如去衡水湖那篇,小盼帮我更正为一起聚是午餐,参加的人还有泽炽、泽丁等。
这35篇小文,大都是我躺在床上写的,是在与病魔的抗争中写的,是家人爱故乡情激励着我写的,也是我秉承李家笔耕家风文脉而写的。
《忆深州往事》,题目也不确切,应该是《忆回深州老家的小故事》。不管咋样,"随心所欲”还是达到了。
再次感谢各位的热情关注、参与和支持!感谢各位的精彩点评!
2023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