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接纳
重要的不是被给予了什么,而是如何去利用被给予的东西”。接受不能更换的现实的“这个我”,然后,关于那些可以改变的事情,拿出改变的“勇气”。这就是自我接纳。我们并不缺乏能力 ,只是缺乏勇气。
区别于自我肯定,自我肯定是明明做不到但还是暗示自己说“我能行”或者“我很强”,也可以说是一种容易导致优越情结的想法,是对自己撒谎的生活方式。
自我接纳是指假如做不到就诚实地接受这个“做不到的自己”,然后尽量朝着能够做到的方向去努力,不对自己撒谎。
区别信用与 信赖:
信用:有抵押,有条件的相信。
信赖:在相信他人的时候不附加任何条件。即使没有足以构成信用的客观依据也依然相信,不考虑抵押之类的事情,无条件地相信。这就是信赖。
信赖也是课题分离:无条件信赖他人是自己的选择,是否会背叛是别人的课题。对方讲信用,我也给予信任,只是基于抵押和条件的信用关系。
信赖的反面是怀疑,比无条件信任可能会遭受的背叛更可怕。比如:会找不值得信赖的证据,不敢信赖被人,就无法建立深厚的关系。
背叛的悲伤:接纳这份悲伤,逃避痛苦和悲伤才不敢付出行动。
工作:工作的本质是对他人的贡献。
伙伴关系:既能接纳自己又能信赖他人,这种情况下,对你来说的他人就是伙伴。也就能获得归属感。对作为伙伴的他人给予影响、作出贡献,这就是他者贡献。
竞争关系中:既做不到自我接纳,也无法充分做到他者信赖。
接受了真实的自我——也就是“自我接纳”——才能够不惧背叛地做到“他者信赖”;而且,正因为对他人给予无条件的信赖并能够视他人为自己的伙伴,才能够做到“他者贡献”;同时,正因为对他人有所贡献,才能够体会到“我对他人有用”进而接受真实的自己,做到“自我接纳”。
与课题目标对应着:
①所说的“自立”与“我有能力的意识”是关于自我接纳的话题。
②所说的“与社会和谐共处”和“人人都是我的伙伴的意识”则与他者信赖和他者贡献有关。
1、将焦点聚焦在某个方面,企图以此来评价整个世界。
比如,口吃者,“那个人”不代表”一些人“,
工作狂:“因为工作忙,所以无暇顾及家庭。”这其实是人生的谎言。只不过是以工作为借口来逃避其他责任。本来家务、育儿、交友或兴趣应该全都给予关心。
是一种不敢正视人生课题的生活方式。靠某项“行为标准”来认可自己的价值,是缺乏人生和谐的人,要按照“存在标准”来接受自己。
2、对贡献感的判断:
贡献感既是幸福
判断你的贡献是否起作用的不是你,那是他人的课题,是否真正作出了贡献,从原理上根本无从了解。也就是说,进行他者贡献时候的我们即使作出看不见的贡献,只要能够产生“我对他人有用”的主观感觉即“贡献感“
获得贡献感的常用手段是寻求他人的认可:不得不按照他人的愿望过一生,通过认可欲求获得的幸福感,没有自由,也不具有共同体感觉。
通过自我接纳、他者信赖和他者贡献,真正拥有贡献感,实现共同体感觉。那就不再需要他人的认可。认可欲求就会消失。
3、追求理想状态:特别优秀或者特别差劲
特别差劲的问题行为孩子:追求廉价的优越性。
如苏格拉底所说,没有一个人想要作恶。所有的问题行为对自己来说是一种“善”。目的都是引起他人关注,脱离“普通”,成为“特别的存在”。
解决方案:
(1)自我接纳:甘于平凡的勇气,普通并不等于无能,没有不要炫耀自己的优越性。
(2)活在当下:人生是一连串连续的刹那,不要把人生理解为一条线,而要理解成点的连续。如果人生是一条线,那么人生规划就有可能。但是,我们的人生只是点的连续。计划式的人生不是有没有必要,而是根本不可能。
假如人生是为了到达山顶的登山,那么人生的大半时光就都是在“路上”。也就是说,“真正的人生”始于登上山顶的时候,那之前的路程都是“临时的我”走过的“临时的人生”。
舞动的人生。
(3)人生的意义,由自己决定。并不存在普遍性的人生意义,人生意义是自己赋予自己的。
结语
要像跳舞一样认真过好作为刹那的“此时此刻”,既不看过去也不看未来,只需要过好每一个完结的刹那。没必要与谁竞争,也不需要目的地,只要跳着,就一定会到达某一个地方。
----End---
编辑|初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