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避付出型人格:懂事的「冰山」


1

之前网络上讨论过一个话题:回避付出型人格。

有这么一条微博:

刚看书里写到一种回避付出型人格,主要表现是对于另一半的付出感到焦虑不安,不好意思收礼物不好意思让对方给自己花钱,被照顾了也觉得受之有愧,一定要加倍还回去。

但这其实是对自己不利的相处方式,在一定程度里,人的感情增长和付出是成正比的,也就是说他为你做的越多越离不开你。

原理参照夹娃娃机,在你能承受的经济范围内,在一个机子上花的钱越多越不想放弃里面的娃娃,对人也一样,送你的礼物花的钱在你身上费的心思都是加固感情的因素。

原来,“作精有人疼,懂事遭雷劈”这句话是真的。

网友纷纷表示:这是我本人。

越是亲近的人,越不想欠他的,好像欠了他的我也还不起,也不知道还什么。

是我没错了,谈恋爱你给我买东西,我一定要买个相同价格的礼物送回去,然后吃饭看电影这次你请,下次我一定主动付,真不想欠对方一分一毫。

就算是最亲密的人,也好不意思要求和索取,不想提任何要求给对方。

就是单纯很讨厌欠别人,无论是友情还是爱情,小时候还好,长大就变了,什么都不想欠,时间久了别人就觉得理所当然了,然后我就麻利地滚开。

不愿意接受付出,也不想亏欠,觉得会低人一等,没有自主权,俗话说吃人家嘴短拿人家手软。

我就是这样的人,所以很累,宁可自己吃亏换个安心,也不能欠别人一点点情,谁对我好一点,恨不得一生报答,所以为了不让自己累,干脆少和人交往。

我就不一样了,我不但要还回去,还要还得更多,后来才发现,这样显得过于廉价了,而廉价的东西没人在意。

好像是并不把对方当成自己可依靠的一部分,所以一直有所保留,不接受对方的付出,自己也就不用付出,离开的时候会更洒脱。

听起来,网友的这些话好像有理有据,但有句话却在热评前三:

你这么懂事,有人疼吗?

2

我的同事W,就是典型的回避付出型人格。

表面上看起来她很独立,坚定,工作能力出色,但就是不太善于和人打交道,和同事相处也没有那么融洽。

同事对她的评价是:人很好,很客气,但就是客气得有些过分了。

不管是工作还是日常遇到的问题,W能不麻烦别人就不麻烦别人,能自己解决就自己解决。

哪怕中午吃饭,别人说帮她带个饭,她都赶紧摆手说不用。

有时很偶尔接受了别人的帮忙,她都会马上还回去,而且速度越快越好,比如上午有个同事帮她拿了个快递,中午她就将一盒草莓送过去。

一开始,大家还挺喜欢她这种性格,但关系近了之后,却发现和她相处还蛮累的,因为她那种与人相处时的紧绷感,会不由自主感染到身边的人。

只要别人帮个忙,哪怕只是举手之劳,她都如临大敌,郑重其事当作一回事去处理。

有时同事说,无所谓啦,你不用介意的。

W总说,那怎么好意思总麻烦你,你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尽管说,我一定尽力,不然我请你吃饭吧。

后来,W也察觉到同事的疏远,却不声不响,整天埋头工作,连看同事的表情都变得小心翼翼,生怕哪里做得不合适惹大家不开心。

曾经我和W谈过一次心,我说你不用这么紧张的,大家虽然是同事,但也是朋友,平时相处就随意一点,不至于每天都过得战战兢兢。

W忙不迭点头,嗯嗯,我知道,我改,我马上改。

我赶紧解释,不不,我不是说你错了,我只是作为朋友和你做一个友好的沟通,你有什么想法也可以说啊。

W又点头,我知道,我明白。但脸上还是一副“我错了”的表情。

然后,我就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3

从专业上来讲,回避付出型人格不是心理学专有名词,和它比较接近的是回避型人格障碍。

最大的特点是行为退缩,面对诸多问题大多采取回避态度,无力应付,常因受到批评而陷于痛苦,很难解脱,拒绝在众人面前坦露自己,也不愿意参加社交活动。

因为这种敏感,他们往往处事非常谨小慎微,不轻易对人做出评价,并对其他人的评价不太愿意做出否定。

尽量减少自己的存在感,唯唯诺诺,以回避型社交来应对自己面对的事情。

这样的人,往往被人称之为“懂事”。

因为他看起来,非常的顺从,听话,知书达理,善解人意。犹如回避付出型人格那样,不愿意拖累别人,不愿意亏欠别人。

在心理学上,将这种“懂事”称为“自我负面体验”。

有三种形成原因:

一,被否定。

在成长过程中,曾处于较为苛刻和严厉的环境里,尤其是受到原生家庭制约,会让自尊水平极易受到不良的影响。

曾经非常容易被否定,甚至有责备和惩罚,即便自己很努力都没有得到应有的正面肯定,长此以往,就会形成“我不管怎么做也不能被接受”的心理。

二,被忽视。

长时间的不被认可,就会形成一种“我被忽视”的自我认知,觉得自己生存在这里并不具有意义和价值。

会感觉身边的人,比如家长和老师,他们不理解自己,没有认真倾听过你的意见,只是一味要求去做他们认为对的事情,造成一种被轻视的感觉。

三,被发泄。

因为自我的表达不通畅,在加上身边的人可能不具备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或者不了解彼此的心理活动,就会成为别人“发泄”的对象。

尤其是在家庭教育中,孩子有时会过多承担家长的负面情绪,家长也会将自己的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这其实对成长非常不利。

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是,曾经心智尚未健全,没有能力去自我疏导和排解负面影响,就只能被动接受、被动消化、被动转移。

然后,有人就会形成这种“懂事”的性格。

全盘接受,不愿亏欠,不易交流。

曾经我们看过许多关于写“懂事”的文章,大家都在强调你要做一个“不懂事”的人,才会真的开心。

就像有网友说的:

就是没人疼才不得不懂事,懂事被是被迫的。

太懂事,所以没人爱。

懂事的,从来都不是最开心的那个。

到最后,被迫懂事就会变成你的“阴影”。

4

有人觉得这种懂事也没什么大不了,起码可以有个好的人缘。

但实际上,懂事不止表象那么简单,它有我们可能尚未知晓的潜意识。

我将它形容为:懂事的“潜意识冰山”。

所谓潜意识冰山,就是它会隐藏在你平时的自我认知里,你察觉不到它的存在,甚至并不知道这里有冰山。

而当你真的遇到某些事,或者是重大人生选择的时候,才会撞到这座潜意识冰山。

那时,就算你的头脑思想如泰坦尼克号一般坚固,只要撞上冰山,轻则会改变航向,让你在不知情中调整遇事思路,重则会导致沉没,让你怀疑和否定自我。

懂事的“潜意识冰山”,有两座:

一是你没办法和人建立亲密关系。

二是你会慢慢形成低自尊。

从表象来看,懂事有积极的一面,它有“利我性”,也有“利他性”,它会让你得到好的评价,并根据正面评价更好指引你的行为。

但懂事有一个弊端是,当你觉得人和人之间无法进行更多的“藕断丝连”,甚至连帮忙都视为一种“亏欠”的时候,你就忽略了人与人之间的“粘结性。”

就如我的同事W一样,虽然与人彬彬有礼,但不愿意和人发生关系,好像是与人为善,但总觉得隔着一层什么东西。

这个“什么东西”,实际上,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来往人情”。

曾经我录过一期节目,观点很好:最亲密的关系,都是亏欠出来的。

一个不愿意亏欠别人也不愿意被亏欠的人,其实就将你和别人的“粘结性”打了一个很大的折扣。

没有相互帮助,没有彼此依靠,没有你来我往,那么你会和所有人的关系都淡淡的,也会被其他人逐渐疏远。

因为他们没有从你的身上看到所谓的“日常人情”,反倒都是“亏欠算计”。

或许,有人也会察觉到这种转变,但又没办法去从正面积极的方向去引导自我,渐渐地,就会形成低自尊。

低自尊,是懂事的最大冰山。

它和自卑很像,但又有不同,两者最大的不同是,自卑是完全的消极,低自尊是在某方面认为自己不行,对自我认知不够全面。

低自尊有一个潜意识是:我不想亏欠,是因为我连平白无故得到的快乐和幸福都害怕。

最终可能就会演变为:我不配拥有快乐,我觉得快乐都是一种罪过。

一个低自尊的人,最大的问题是:哪怕拼尽全力去证明给周围的人,证明自己有价值有能力,也确实得到了积极的反馈,但最终也会把这种结果归于外因,而不是自己。

而且,很可能会因为一句别人无心挑剔的话,把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一点信心全部击溃。

这时,低自尊的人不会进行正面调节,反倒会埋怨自己,觉得都是自己的错,是自己的问题。

很多时候,低自尊的人不是不愿意亏欠别人,而是觉得“我不配得到这些”。

这里面有一个负面的自我认知循环:

否定自己——负面预期——事情完成——别人行为——否定自己。

5

想要摆脱这种低自尊,需要从思维模式上进行转变。

从之前的负面循环,变为正面循环:

正面评价——主动打破——自我重建。

正面评价:全面认知自我的自尊水平,包括好的和不好的,深刻挖掘目前自我困境的原因。

主动打破:降低负面评价对自我的影响,破除低自尊带来的负面感受,并善于主动去与人发生正面交集。

自我重建:保持良好正确的心态,全面认知来自外界的负面情绪,并主动将负面情绪转变为对自我有益的帮助。

概念比较笼统,于是有人进行了落地实操,我们看多许多文章,都在谈不做一个“懂事”的人,要做一个“任性”的人。

蒋方舟曾说:任性是被忽略的美德。

在我看来,任性是一种接纳世界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论,但还不够深层。

我给你一个小推演公式:

懂事,不如任性。任性,不如明事。

再去除中间项,就是:懂事,不如【明事】。

明事,才是你解决低自尊的根本方法。

明事,不仅是明“事”,还是要明“人”,不仅要明“别人”,还是明“自己”。

明事,是一种探寻,探寻事物本质,探寻人的本质,探寻自我原则和底线,并保持对人事认知态度的时刻刷新。

想要规避懂事的潜意识冰山,不是绕开它,而是融化它。

你不能再做没有航道漫无目标的大船,你要做一座熔炉,或一座灯塔,你要给自己披上铠甲,但又要时刻记得保持柔软。

明事,不是再放低自己去迎合别人,也不是不愿意亏欠对方。

它是一种明理,你知道这些事情因何而来,去往何处,你为何与它们相逢,它们会给你带来什么。

明事,是修持内心,不高不低,不偏不倚。

你能用一颗清朗之心去看待别人,更能全面地看待自己。

你要记得这一点:

你得到的这一切,不是你不配,而是你应得,不是因别的被你撞到,而是它本就属于你,它为你而来。

你能得到的一切,不为别的,只为你曾努力过,并且你值得。

不要替自己不值。

最后送你一句话:

宁学喝酒醉,不学下棋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4,921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7,635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1,393评论 0 33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836评论 1 27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833评论 5 36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85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043评论 3 39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94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2,671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70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79评论 1 332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424评论 4 32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027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84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214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108评论 2 35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517评论 2 343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1、最近的几次奇迹,让我感觉我的修行已经开始进入显化阶段了……原来是这种感觉,我感觉到各种能量从我流淌而过,我完全...
    01零壹阅读 118评论 0 1
  • 因为项目功能需求,,需要做一个抽奖功能.使用转盘轮转的动画方式进行.转盘上的档次有多少个,以及获奖内容都不是确定的...
    _狗尾巴草阅读 655评论 0 1
  • 心弦锁命梦长眠,一字一木十七年。 北方峭壁阴雨绵,南海观音坐净莲。 莫要好事全做尽,只恐其是招心烦。 东方夜与西方...
    小火啊阅读 221评论 0 2
  • 这真的是个想了很久的问题,久远到我自己已经不能准确地追溯它的渊源在哪里。有很多种场合,同情的目光像舞台上的追光...
    枳阳阅读 26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