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情感太盛 表达太窄 结果不言而喻
似乎离文字原来越远,似乎已经想不起上次写文是什么时候,一年前?2年前?每次提起笔都觉得太过于沉重,写下几个字之后,实在不知道应该选择去记录什么还是表达什么。终归作罢。觉得自己大部分时候记性差的吓人,但是对于那些黯淡的行为或是言论,却永远是随意播放模式,冷不丁地就插播在自己的脑子里。于是,那些不喜欢的人越来越面目可憎,那些可能会喜欢的人却渐行渐远,其实,挺难过。这就像是一边爬行,一边遗忘的蜗牛,看似向着一个方向努力。却只有它自己知道爬行是因为沿途没有停下来的理由。
想想小时候的自己,现在依旧怀念的是那种发现一本新书之后如获至宝地心情。不是那种那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版的庞大,却是能够让自己全身都笼罩了橙色光芒的心情。即使是晚饭没有好菜,即使被禁止在晚餐时间看动画,即使是要照顾弟弟而被静止出去玩,一旦是想到自己的抽屉里藏了一本新书,那些让人不愉快的事儿也都不会被记太久。逐渐地,当随处搜集变成定时购买,到经常可以购买,到现在的随时可以购买。缺少了搜寻的乐趣,缺少了随时可以停滞的时间,还缺少了成堆成堆的耐心。于是,书多了,心却空了,人长大了,却离那个最爱的房间越来越远。
目光所及之处,皆有别人的眼神触及。想要活成的样子,也都是被人眼神中映射出的影子。离开了那个房间,我也已经不记得自己脚踏实地的感觉,踏踏实实地使用自己的每一分每一秒,不在乎付出和收益,不会去权衡浪费还是合理。现在回想那种感觉总觉得是奢侈。
前几天看到新世象里说的,熬夜就是终于偷到了短暂的自由。儿时的时光又何尝不是,那时候的自由,简直美好的像是春日的朝阳。没有各种必须承担的责任,没有那些必须回复的人,没有规定时间内必须完成的事情,有的只是大把的时间,即使做错了也可以被温柔告知下次加油,即使是现在什么都摸不到也可以想象未来的无限美好。
那当走进未来呢:与想象大相径庭,却又无从着手的无奈感,筋疲力尽。奇葩说的一期里:马东说,当一个领导对你要求时刻保持联系是,肯定是因为他用足够的报酬买断了你的时间。公平合理的交换下,需要用自己作为青年人最丰富的时间资本去换取生存或是生活的资本。这样的选择应该是大部分人的轨迹吧。没有了儿时的自由,时候警惕着要应对猝不及防的“事故”,因为总觉要努力着,当自己拥有了足够的资本,应该就能走回原来的地方吧。
那个时候,所有的心情和风景应该都会照旧地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