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就是一次次从【舒适区->非舒适区->舒适区】的过程,找到这个规律,并用心体会,你会慢慢的爱上这个过程。
我的故事
首先,我是一名软件工程师。2017年,我的工作有了些转变,来到了一个我不熟悉并且周围的人都比我优秀的地方,我想严格要求自己,做好眼前的工作,想在这样的环境中脱颖而出,并得到认可。
但生活中,事情总是事与愿违,由于资历浅,我被分到的工作都是重复性、可替代性强,辅助别人的工作也较多,甚至之前不愿做并且觉得很简单的事情,做起来还是很费力,在加上对业务不熟悉,每天会加班到很晚。不愿和同事过多沟通,只想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我一度怀疑,自己是否不适合在这里,现在的状况有悖初衷。我也无数次的想要放弃。
我冷静下来思考:
- 为什么我做的工作可替代性比较高
- 我加班的原因是因为工作多还是自己的工作方式有问题,导致的效率低。
- 跟同事相处,为什么会有恐惧感,有些问题是可以通过沟通直接解决的。
解决办法:
- 拿到的工作可替代性较高,是因为同事还没有对你建立信赖,把工作完成的同时,多了解业务,做事尽量都要是确定的,永远不要给别人模棱两可的答案。
- 每天下班的时候,回想这一天,有哪些时间是被卡住的,卡住的原因是沟通问题,还是技术问题。有哪些是因为效率低导致的,是工作方式的问题,还是其他,有什么方式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 对于社交恐惧,我觉得自己一直都有,主要出现在自己不自信的情况。我的方式就是,尽可能的了解所有业务和代码逻辑,做到和任何人讨论的时候,我是没有盲点的。
就这样持续了几个月,慢慢的得到同事的信任,做的工作可替代性也慢慢变弱,自己的创造性也可以发挥出来了,也很喜欢现在的工作。
故事总结
经历了这段“痛苦”的经历,我总结了自己从小到大,每次“重大突破”的情景。无一例外,都是这样从痛苦彷徨,到思考突破,再到舒适区,想到每次经历之后的成觉感、满足感,就爱上了这一次次迭代。同时我也发现自己思考的点滴,如果不记录下来,过段时间自己就会忘记了,反而会退步,这种感觉很不好,所以我需要写作。
开始写作的初衷
现在,我觉得自己又处在舒适区了,需要继续迭代,同时我也需要通过写作记录成长、思考。所以我开始写东西,想通过写作,输出倒逼输入,认识更多自我迭代的同类,感受这些人内心世界的千变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