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教育的意思是:将人工智能与共享教育相结合,就是依托高科技产品,利用互联网高效、快捷、传播广的特点解决教育信息闭塞、资源不均、获取途径单一等根本问题,从而实现多屏、全网、跨平台用户场景结合。2019年AI迅速发展,其中最引人瞩目的领域,就是教育。
中国正在进行一场全球最大规模的AI教育实验,而这场实验的结果,将有可能影响全世界。
你可能有点好奇,跟着AI学习,到底是一种什么体验呢?我们小时候都上过课外辅导班,形式上其实和学校的课堂没有多大区别,可是跟着AI学习,可是一番完全不同的场景。
有AI的课堂,非常安静。五六间小教室,屋里没有黑板,没有教具,只有一张桌子。几个学生坐在桌边,每个人面前都放着一台笔记本电脑,一双双眼睛紧紧盯住屏幕。有的学生戴着耳机在听着什么,有的在纸上做着演算,然后把结果输入电脑。
教室里倒是也有一位老师,但他也盯着面前的屏幕。这块屏幕像是一个监视器,上面实时显示着每一位学生电脑上的动态。如果老师发现了问题,会起身走到学生身边,蹲下来轻声交流,声音小到几乎听不见。
AI已经将传统的课堂氛围彻底改变了,没有讲课声,也听不见读书声。所有的教学,都在悄无声息地进行着。
跟AI学习比跟人类老师学习的体验要好得多。为什么呢?因为AI总是能快速发现他们在理解上的薄弱环节,并且给予相应的指导。
更重要的一个改变是,AI能让学生少做很多题。有了AI,学生再也不用花费大量时间去搞题海战术。
对于每一门科目,AI都是把教学内容拆分成最小的知识点。比如初中数学,最终拆分成了超过10000个知识点,比如有理数、勾股定理等等。每一个都作为独立的知识点。
跟教材相比,这种拆分可要细得多。同样的内容,教材上拆分的知识点只有大约3000个,还不到AI的三分之一。
每一个拆分出来的知识点,都会配上独立的视频讲解、笔记、例子和习题。同时,研发团队还会为这些知识点制作一张完整的“知识地图”,标明它们之间的逻辑关联,比如哪个可以推导出哪个,哪些有重合和交叉等等。
之所以需要这么小的知识颗粒度,是为了更精准地诊断出学生具体有哪些内容没能理解,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学生第一次使用这个系统时,要先回答10个问题,AI会根据这10个问题的回答结果,分析出学生的水平如何,哪里薄弱,然后为他量身定制一个学习计划。
随着学生进一步学习,AI又会根据他的表现,适时调整学习计划。
随着越来越多的学生使用,它也会优化那张“知识地图”。比如说,学生有一个知识点没掌握,按照原来的知识地图,AI会认为有两个关联知识点需要重新复习,但后来经过自我迭代,AI可能发现,学生要想彻底掌握这个知识点,还得要再多理解一个关联知识点。
于是下次再有学生不会时,AI就会让他复习三个关联的知识点。
AI教育为什么能在中国开展得如火如荼呢?
第一个是国家层面的激励政策。做AI教育能享受到税收等层面的多种优惠,这也让它变成了一个投资风口。单就去年来说,中国在AI教育界的总投资就超过了10亿美元,领跑全球。
第二个原因,是来自中国教育体系内的激烈竞争。别的不说,高考至今依然是考生们千军万马要去挤的一座独木桥。分数对中国学生来说太重要了,而你也看到了,AI产品在提高分数方面确实强大。
第三个原因,是中国的人口优势。人口众多带来了庞大的数据量,让科技企业能更好地训练和优化AI算法。换句话说,在中国,技术成长的土壤比其他地方更肥沃。
这三个原因,让中国成为了AI技术在教育领域落地的绝佳试验田。
不过我注意到,对于中国在AI教育上的这份成果,西方教育界抱着审慎的态度。其中最大的质疑声,是认为这些成果都体现在标准化教育上。
而西方的教育体系,正在努力从标准化教育的路子上脱离。他们的目标,是个性化教育。
你可能要问了,AI不是比人类老师更了解学生,更能因材施教吗?这难道还不是个性化教育?并不是。
这里面忽略了两个很重要的因素,一个是学生的兴趣,一个是学生的需求。真正的个性化教育,应该把学生的兴趣和需求都考虑进来,为每一位学生量身打造只属于他自己的学习成长计划。
个性化教育的理想状态是这样的:学生有个性化的学习目标,自己决定要不要学某类知识。他们也有个性化的学习节奏,自己来安排学习计划。他们有个性化的学习路径,自己选择在哪里学,跟谁学。
相信你看出来了,个性化教育的目标,就是让学生对学习这件事能有更主动的掌控。而学生们最需要学会的,是如何为自己而学习。
显然,当前的AI教育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距离实现这个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希望AI不应该仅仅是帮孩子们拿到更高的分数。还应该是终有一天,有能力为孩子们提供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教育,让他们能在加速变化的世界中,掌控自己的未来。
这或许才是AI技术能为教育带来的,最有价值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