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的这本书听樊登老师阐述的真好,反复听了三遍。觉得有几点对自己触动最大,也很有共鸣。
在你人生最绝望,最无助的时候,意味着你最需要努力地去投入工作。
很多时候人的选择是很无奈的,或许你在选择的时候你不知道你真正要选择什么。与其在犹豫中徘徊,不如踏踏实实做好眼前。书中说的好:只有通过长时间不断地工作,磨砺了心智,才会具备厚重的人格。想想自己的过去真是有些汗颜,有过很多消极的排解情绪的方式,打游戏、成天的封闭自己不说话等等,但最终都会从情绪中走出来,但走出来的方式无一例外的都是专注于工作或者学习。《留德十年》-季羡林在回忆自己在哥廷根面对飞机轰炸和饥饿的时候,有这么一段有趣的描述:从我来到哥城的第一天起,我就爱上了这山林。等到我堕入饥饿地狱,等到天上的飞机时时刻刻在散布死亡时,只要我一进入这山林,立刻在心中涌起一种安全感。山林确实不能把我的肚皮填饱,但是在饥饿时安全感又特别可贵。山林本身不懂什么饥饿,更用不着什么安全感。当全城人民饥肠辘辘,在英国飞机下心里忐忑不安的时候,山林却依旧郁郁葱葱,“依旧烟笼十里堤”。我真爱这样的山林,这里真成了我的世外桃源了 。……我写这些东西的目的,是想说明,就是在那种极其困难的环境中,人生乐趣仍然是有的。在任何情况下,人生也决不会只有痛苦,这就是我悟出的禅机。
不断树立高目标,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我的性格属于内向而内敛的,比较典型的理工科技术男。没有太大的抱负和野心,可自己可以有幸福经营生活的小目标。我要伴随孩子健康快乐成长,我要让家庭更和谐幸福,我要学会掌控自己的情绪,我要让自己在处理各种工作关系更高效……希望能够通过读书来让自己有更多思考,通过分享来让自己有更多改变。
樊登老师在翻转式学习中提到,实现知识的转化,分享是最好的方式。分享不必在意受众是否关注你写的的东西,关键的是你输出的过程,他是你形成自己思维的必由之路,也是不断内视自己和修炼自己的过程。想想自己以前,很久没有深入思考过了,活的有点“虚”,缺少一种扎在生活之土里的厚重,是时候让自己做些改变了,虽然短期内自己感觉不到多大改变,但持之以恒,将来,谁知道呢?
最后以竹子的生长经历给勉励一下自己:
竹子用了4年的时间,仅仅长了3cm,从第五年开始,以每天30cm的速度疯狂的生长,仅仅用了六周的时间就长到了15米。其实,在前面的四年,竹子将根在土壤里延伸了数百平米。做人做事亦是如此,不要担心你此时此刻的付出得不到回报,因为这些付出都是为了扎根。人生需要储备!多少人,没熬过那三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