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避开五一小长假汹涌的人流,我和家人朋友一起去安徽宏村进行了一场自驾之旅,既感受了独特质朴的徽州文化,也让身心来了一次彻底放松。
我们一行十人一大清早就热热闹闹地出发了,因为是自驾,行程、时间可以自由掌控,因此一路上走走停停,信马由缰,先顺道游览了太平湖,天有些阴沉,湖上烟波迷离,湿润的空气让人神清气爽,湖上几个小岛各具特色,孩子们玩得很开心。又在旁边的杨家寨客栈品尝了地道的“笋衣蒸咸肉”、“臭鲑鱼”等当地特色菜,然后弃高速走省道,汽车穿行在田野山间,每转过一个弯就是一幅美丽的风景,引得我们不时停车驻足欣赏,直到傍晚时分,我们才抵达宏村,天空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游人很多,我们的客栈老板汪先生,已经在村口的大树下等候我们多时了。
宏村位于安徽黟县东北,这里山川秀媚,气候宜人,因地势较高,常常云蒸霞蔚,或如浓墨重彩,或如淡抹写意,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故被称为“中国画里的乡村”。村口一棵银杏、一棵红杨蓊郁苍翠,高20余米,树围6米,冠盖茂密,据说已有400多年树龄,是村人夏日消暑聚会的最好场所。
我们在网上预订的“承德堂客栈”的汪老板就站在树下迎接我们。他的家位于村子的中心地带,正符合我们要住在景区里面的要求。天色已黑,我们踩着湿漉漉的青石板路穿过狭长曲折的巷子跟随汪老板来到他的家,一踏进高高的门槛,大家不由发出一片惊呼:“哇!”这是一幢地道的徽派古老民居,楼高三层,一楼会客,二楼、三楼住人,中间一方天井一贯而下,使略显压迫的屋宇豁然有了一方舒展的空间。房梁上有描金绘彩的图案,虽已褪色,却也尽显旧时的华丽。厅堂内外,目光所及,满是木雕镂空门窗和桌椅,精致的古朴家具散发着黝黑光泽,整间屋子显得幽暗、深邃而凝重。
“哇……这不就是过去的‘豪宅’吗?”我们一群人张大嘴巴叽叽喳喳地感叹着,老板娘从厢房里迎出来,热情地招呼我们:“饭菜已经做好了,快吃吧!”因为事先和汪老板在网上沟通过,见面时大家很有一见如故的感觉,他开心地接过我们带来的南京特产桂花鸭,,我们则围坐在堂屋的八仙桌上,狼吞虎咽地消灭着老板娘精心准备的菜肴,他们可爱的小女儿很快就和我们的孩子们玩到了一起。汪老板说,这幢房子是家中祖宅,已有百年历史。现在虽改建为客栈,但为了保护徽州现存的古民居,里面的设施格局都没有变动,政府每隔几年还会拨款帮助修缮呢。
在汪老板家的雕花床大上美美地睡了一觉,第二天清晨我们早早就起来在村子里逛起来。
有着500年历史的宏村牛形村落,可以说是当今世界文化遗产一大奇迹。他们的汪氏先祖按照“牛”的形象设计整个村落布局,“山为牛头,树为角,桥为牛腿屋为身,凿湖作牛肚,饮泉为牛肠”,从而为宗族带来兴旺。宏村祖先别出心裁地将村中一天然泉水扩掘成半月形的水塘,作为“牛胃”,然后开凿一道400余米长的水渠作为“牛肠”,从村西河中引西流之水,南转东出,形成九曲十八弯,流经家家房前屋后,这种设计不仅为宏村解决了火灾隐患,而且调节了气温,创造了一种“浣汲未妨溪路边,家家门前有清泉”的良好环境。
汪老板家离月沼很近,大清早还没有太多游客,只有几只鸭子在水上浮着,偶尔划破平静的水面,搅碎了倒映着的白墙黑瓦。徽派建筑多为灰白色调,是当年徽商不愿露富的小心低调,经过多年的日晒风吹雨淋和岁月的洗礼,墙上的白粉已经斑斑驳驳地脱落,呈现一种独特的冷暖相交的色彩,在青山绿水的映衬下,显得宁静、祥和、厚重,充满了历史沧桑感。
在村子里随意走着,流水在脚边轻快地流淌,有些铺子已开门迎客,卖些自家出的土特产。这里家家多有小庭院,院门深锁时看不出什么,推开却是别有洞天:小院内或铺青石板,或用鹅卵石垒成各色图案,干净整洁,有些还有假山、鱼池、花草盆景之类,可见村里人是极有生活情趣的。还有不少茶叶铺,你走累了可以踱进去,喝一杯新沏的茶,听店主聊聊掌故,满意的话就买上一些。
南湖边垂柳依依,水面平滑如绸,高天流云,远山近屋,尽映水底。湖上一座小桥内外相连,据说当年李安拍《卧虎藏龙》时也曾取景于此。
当游人渐渐穿梭如织时,我则坐在柳阴下,远远凝望着这个美丽如画的村落:数百年时光匆匆掠过,她就这样静静地存在着,历史与现实的交叠相映,古老与现代的碰撞冲突似乎都未能惊扰到她,这里的人们从容不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虽简朴却怡然自乐。
这些年搞旅游开放,他们也顺势而为,纷纷改造家中房屋建成客栈,房前屋后种些菜搞起了农家乐经营,网上接单,支付宝转账,忙得红火得很,让这个古村落又焕发出时代的新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