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必须沉重的活着

题目来自2012年5月29日《中国青年报》

而我看到这个题目是在2014年一月上的《青年文摘》,我从14年第一次看到这个题目开始就把它记在了日记本里,每一本日记开头都是这句话。

我一度以为这句话吸引我的地方是这篇文章告诉我的“如果你累了,请尝试一下偶尔颓废的生活,这会短暂地把肩上的重担轻轻卸下。”但直到今天再次翻到,我才知道,我记得这句话是因为我一直在努力寻找“活着”的感觉,而沉不沉重这个问题,在我所历的十几年来说答案是“是的”,可是在未来的几十年来说,或许“不是”。

我看到过张同华的一段话:第一次是在自己发现自己不再是世界中心的时候;第二次是在发现即使再怎么努力,终究还是有些事令人无能为力的时候;第三次便是在明知道有些事可能会无能为力,但还是会尽力争取的时候。人一直都在长大,而什么时候真正经历长大并不是由年龄决定的。即将来到世界二十年的我,一直在尝试寻找什么是“活着”。

高三毕业的那个假期,自主招生的我们有四个月的假期。出学校第三天,我和朋友已经住在一个男女混住,没有空调的房子里了。火锅店晚上一两点下班,晚上顶楼房间了三十多度的气温,我趴在床上写日记“我努力告诉自己,自己讨厌的是什么样的人,才能提醒自己不做那样的人”。后来我还是回了我的小城,住在一个破旧院子围墙边的楼梯间下面,没有光亮的房间,终日开着灯;房间很潮,于是我点了檀香;老是忘了带钥匙,于是我学会了用卡开一字锁…

第一次拿到了1000块工资,九点下班的我,换上了裙子,背上小包跑到了自助银行去存钱(现在想想那时候真的是天不怕地不怕,果然人长大是会有后怕的)。我自己一个人在小屋里住了三个月,从最初熬夜到两三点,到后来出去跑步回来十点睡;从最初约着朋友烧烤火锅,到后来闲着就去城楼上喝茶听老爷爷聊天;从最初早上会迟到,到后来早上散步上班;和超市阿姨见面会打招呼;书店小姐姐见我去都不用招呼,每次都是给我找好放在柜台上;早餐店的老板知道我的口味;到后来老板让我拿着整个店的钥匙…

我一度觉得我很幸运,哪怕是短短四个月时间,让我明白“真正打算要做的事,是不需要非要和别人一起的”,自己住的日子,我好像找到了活着的感觉: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而在此之前我所经历的“沉痛”是至今为止唯一能让我住院半月的。我飘飘忽忽的几个月,好像就在独居回到正轨后慢慢消散。

在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喜欢站在城里那个十字路口,看着人来人往,车水马龙。我一直恍惚的觉得,这个世界的人仿佛忙碌到为了忙碌而忙碌,甚至一个侧目一个顿步都不会有,而我还在庆幸我能感知到这个世界的温度。而那时的我或许没有意识到,那或许是我这辈子最容易得到的“活着”的感觉了,因为两年了,我越来越意识到,“活着”开始不是一个只需要感知的东西。

“从未想过自己会变成什么样,或许会变成我最讨厌的那类粗俗的人,或许长大后的我,也会去取悦别人,也会身不由己去接触自己讨厌的人,也会成为别人眼中粗俗的人,虚伪无比”18年5月14日我写下这个。而在20年1月我写下“我会长成自己讨厌的人,会长成自己当时最不屑的普通人,自以为自己的怯懦被藏得很好,总是我以为,却总是在伪装”。

后来我买了一盆多肉放在我漆黑的小屋里,一周后它开始掉叶,于是我把它悄悄放在了邻居家小花园边,那里有太阳,一定有活着的感觉。

“它不用沉重的活着”

自媒软件同名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起风了,唯有努力生存。 在你年轻的时候,任何伤心事都感觉像是世界末日。其实不是末日,一切才刚刚开始。 有的时候,一...
    老王家的小丫头阅读 3,627评论 0 0
  • 炙夏离去的脚步太重,惊醒了沉睡的秋。 落叶吟着不舍随风而去,留下了悲泣的枝。 而你离去的脚步太轻,却未能让我从虚妄...
    一片纯白阅读 1,445评论 0 0
  • 李克富|社会动机:爱好和兴趣 作业:“动机”是个极其重要的概念,希望大家认真复习,如果可能读懂津巴多普通心理学相关...
    衡润心怡阅读 1,855评论 0 4
  • 15年存稿 谜与乱 -------1故事漫笔------ 如你所说,这世上的故事的确太多,多到你我都说不清也阅不尽...
    凡尘小胡衍阅读 2,972评论 0 0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