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mp.weixin.qq.com/s/UT9M9KUqDKhOffaprQlNdw
超宁战友的这篇文章,是一个硬广,嘿嘿。对于经常写课程通知的我来说,也非常喜欢看,之前也和超宁做过一些交流,包括我们的文案的框架,基本来书,一个门课程解决的痛点问题,课程收益,课程框架,讲师信息,课程信息,学员例证和反馈等几个部分。
首先我看到这应该是一个工作坊,所以标题里又出现了“课”的概念,就有一点矛盾,很多人对于工作坊和课之间有什么区别,有好奇的地方,我个人觉得,工作坊和课程最大的差异就是,工作坊会出现案主,会以某个学员的个人问题的解决作为工作坊的一部分。虽然课程中也会出现实战演练,DEMO示范,小组讨论等互动教学模式,后者还是以教学为主旨,案例是教学的载体。而工作坊就是直接以案例解决为主,个案的解决是课程的主题。所以,究竟是课,还是工作坊,或者是三天中,是否要切分为课程和工作坊,这个是需要思考的。
另外呢,对于PET的主题,我很喜欢,就是让父母跟孩子能够用心交流,能够打开彼此的心,走得更进,这个也是“贴心”一词的来源。但是“贴心”似乎对于现在的父母来说,还不具有太大的吸引力。很多父母都觉得,我已经对孩子很贴心了,付出很多了,很爱了,但是孩子就是管不好教不好。
我觉得现在的父母,最大的问题就是焦虑,既不能开心,也不能宽心,也不够心平气和,情绪上面都非常紧张,这也是社会的外部环境所造成的。尤其是面对孩子的课业的时候,父母就是备受挑战的,都变成了吼叫式的父母了。所以要吸引到父母们,标题也是要有一些痛点。
三天也不太可能彻底改变一个人,而是需要配合后面的实践的,你的福利也在里面提到了。所以,这三天课程,是修炼的开始。题目我也没太想好,给你几个做参考,《做孩子最好的教练,做家庭教育的领袖》,《摆脱无力和焦虑,成为赋能孩子的父母》,《做开“心”的父母,用心成就开“心”的孩子》,因为PET是效能,effective,这个词语的力量感我觉得要在主题里出现。这是现在父母很缺乏的,父母都很无力,无论是咆哮还是讨好子女,都是在失去自己作为父母的效能。我们就是帮他们找回身为父母的力量,他们才可以赋能自己的孩子。
加油,超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