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018《微习惯》

如果你一直很疑惑为什么之前你订立的那么多习惯养成目标都失败了?那么推荐你读读这本书哦~

本书简介:

这本书的目标是帮助读者在生活中永久建立健康的习惯性行为方式。前三章探讨习惯的建立过程、大脑、意志力、动力以及这些因素之间是如何关联的。接下来两章探讨建立合理、科学的微习惯的好处。最后讲述如何在生活中实践和应用微习惯。

我们为什么要有习惯?

想要持续长久地坚持做某一件事,动力不可靠、意志力太损耗,只有习惯才能保证你能够走到最后。习惯跟大脑的神经回路有关。习惯越是根深蒂固,与之关联的神经回路会更粗、更牢固。遇到压力时,人们无法轻易做出决定,意志力会减弱或令人感到不知所措。你没有精力做出决定时,往往会重复平时的做法。所以一个好习惯很重要。

 为什么是微习惯?

1、人们总会习惯性地高估自己的自控力和能力,为求改变而勉强自己做超出自己能力的事情。欲望和能力不匹配。

2、哪怕是一点点的行动,也总比毫不作为要强无数倍。

3、每天哪怕只是完成一点儿事儿,积累起来就是一辈子的习惯,影响巨大。

4、制定习惯时,不要只想到自己偶尔一两次状态爆棚的时候,更要想到加班狗回到家以后累瘫的状态,或者晚上出去应酬完后,回家很晚时的状态,此时,你还能坚持什么?

书名:《微习惯:简单到不可能失败的自我管理法则》

作者:史蒂芬·盖斯;桂君(译)

领域:时间管理;自我管理

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

阅读时间:2月2-3日地铁上


第一部分:微习惯及其工作原理

(一)微习惯就是建立起一个在即使最忙最累最不在状态的时候也能坚持的习惯,然后坚持执行之。那就意味着这个习惯要足够小足够小足够简单足够容易且一定能够实现。

通过建立好习惯,来驱赶坏习惯。

一旦完成微目标,可能会继续完成额外环节,内心的抵触会减轻。微习惯久了就会慢慢成为习惯。

微习惯能够强化我们的意志力、是当下就能取得进步得到反馈,而不耗尽意志力的做法。

(二)大脑工作原理

潜意识大脑喜欢效率,而人大部分时候是在潜意识驱使下行动的。所以我们需要习惯。

大脑是由执行决策和进行自动行为模式识别的两部分组成的系统。

负责执行决策的前额皮层的管理功能相当活跃,负责理解长远利益和结果,还负责处理短期思维和决策,比较聪明,功能强大,反应灵敏,但同时也消耗大量精力(意志力)。

大脑的基底神经节负责识别并重复模式,直到接收到不同的新指令。它高效重复,节省精力,无需持续监督就能处理各种任务。二者相辅相成。

(三)动力和意志力

我们一般是用动力或意志力开启新的(非习惯性)行为的。

1、动力不可靠:动力确实能够在某种程度上促进行动。比如看完一些空洞的、激励人心、让人自我感觉良好的鸡汤文,会让人短时间内充满动力,可是坚持到一定时候,可能就没有刚开始那样的情绪高涨了。“热情递减法则”是动力让我们失败的原因,因为动力太过依赖人的感觉,而后者易变。反之,重复不会让我们兴奋地行动起来,反而会让我们趋于平静。习惯带来的好处在于情绪减少了,自发性多了。

2、意志力可靠,可以被强化,可以通过计划执行,但是意志力会被消耗。影响意志力损耗的有五个因素:

努力程度:完成需要付出巨大努力

感知程度:想起来就很难

消极情绪:太难的话容易让人产生消极情绪

主观疲劳:思想斗争

血糖水平:葡萄糖能量,疲惫与否

二、为什么用微习惯,使用微习惯的好处

1、微习惯能够帮助你完成额外任务和目标。

因为1)微习惯几乎不消耗意志力。2)一旦开始,就会产生一种运动势能,很难停下。3)一旦开始,人们对事物的主观疲劳和想象的难度会减轻。

微习惯能够减少意志力损耗,几乎不消耗。无需太多努力。一开始很容易,一旦开始后常让人能够继续,“已经开始”带来的心理影响会让感知难度持续降低。不会造成太大压力。基本不会让人产生消极情绪。仅会引起微量的主观疲劳。(目标高的时候,主观疲劳会很严重,想象力会放大这种难受。但微习惯可以有效缓解主观疲劳。)

超额完成任务:除非收到外力作用,否则处于运动状态中的物体的速度不会改变。微习惯一旦开启,很难停下。一小步+想做的事=较高的进一步行动的可能性。

2、微习惯能够提升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有助于实现目标和建立习惯。

3、微习惯能够赋予你自主权。潜意识里让你感到不被控制毅力增强。完成微习惯后,不会有重大目标带来的沉重负担,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想做的事情。

4、微习惯能够促进抽象和具体目标的进展。

5、微习惯能够帮助人们面对和克服恐惧、怀疑、胆怯或犹豫

6、微习惯能增强正念和意志力,给你超乎想象的惊喜

三、怎样实践微习惯?

1、选择适合你的微习惯,一次不要太多,不要太难。

2、挖掘每个微习惯的内在价值,你为什么想要坚持这个习惯?

3、明确习惯依据,纳入日程:根据你的日程安排,选择依时间而定或依行为方式而定。上班族可能适合按时间来设定,自由职业可能适合自由度高的非具体习惯。

4、服从计划安排,摆脱高期待值。完成就好。

5、建立回报机制,以奖励提升成就感。满意自己的每一个进步,满意而不要满足。

6、记录与追踪完成情况

7、微量开始,超额完成,用多余精力超额完成任务,而不是指定更大的目标和任务。

8、感到强烈抵触时,后退并缩小目标。


其实我是执行了一段实践的微习惯后再来读这本书的,主要想弄懂为什么微习惯有那么多好处,能给我们带来变化。

然后我明白了之前的一个重大认知盲点: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动力和意志力。

没意识到动力点起的激情很容易燃灭。这大概也是为什么知道了那么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的原因之一。不知道意志力也是会损耗的。人的状态是有好坏的。我们却总是愿意在最乐观,基于最好的状态下去订立计划。结果自然是,当状态不佳,时间不足时,无法完成习惯和目标,然后得到负面反馈,内心产生消极情绪,然后以此循环,慢慢就坚持不下去了。而制定微习惯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制定一个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可以完成的目标,比如一个俯卧撑。

而因为完成微习惯进而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比如大大提升你的效能感和成就感,促进你完成更多额外目标等。而能够完成目标的预期又更能促进你去完成。

我自己在去年12月份设立了每月锻炼16次,每次最低10分钟的小目标。这个是以周为单位的,因为考虑到自己出门在外回家很晚或有时偷懒的情况,所以没有把时间订满。这个小目标基本能够完成。今年1月份的时候更是完成了26天,共623分钟的锻炼时长,大大超出了完成17天,共170分钟的任务量。再比如写作,不再规定自己非得写出超级大文章,而是把自己想写的先写出来,目前已经三篇小文章了。而这也大大提升了我的信心和对写作的热情。再如读书,不求读多么高大上的书籍,而是先从培养读书的小习惯入手,一个多月下来已经阅读了12本书,既有《微习惯》这样的小书,也有些社会科学类稍稍难读点的书。我觉得贵在坚持吧。不再在乎自己的人设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