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是不是那只“猫”
所谓踢猫效应,就是不好的情绪的传染过程,不好的情绪会根据强弱关系的社会链条一级一级传递下去,然而在这个链条中最弱小的那一个最终也就成了受害者。真的有那么神奇吗?我想是的。记得看到的一则国外的广告,至今让我记忆犹新。清晨,大家起床后都在忙着搭理自己,第一个主人公打了一个哈欠,然后家里的每一个人都好像被传染了一样都在打哈欠,画面最终定格到一只金毛狗狗身上,它也懒懒的打了一个哈欠,最终一行字“沟通就是这么简单”。哈欠都可以传染,难道坏的情绪不可以吗?答案当然是,可以!
这两天因为工作的事情,老婆情绪很不好,动不动就发脾气,我很无奈啊。。。正好昨天永澄老师的课讲得就是如何控制情绪,抓住了一个机会就和老婆说了,我们两个一起听。当我们都听完了课程以后,老婆说,老公对不起,我不该因为工作的事情对你发脾气的,那一刻幸福感瞬间爆棚!回头想想,其实身边很多事情都可能是你“小我”的触发器,一旦控制不好情绪,循环就开始了(根据TMBRT模型),然后开始传递(踢猫效应)。那么你到底是选择当“猫”呢,还是选择当中间环节的“终结者”呢?每一个人都可以,主动使用自我意识在任何刺激和回应之间拥有更多的选择权!我不会选择当那只弱小的猫,我选择当“终结者”,不要让坏的情绪再传染下去!
二、我们所拥有的情绪
人们的基础情绪主要有两种,爱和怕。爱,是正能量的积累,而怕,则是负能量的积累。通常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两种基础情绪,两种基础情绪相互牵扯,造成了内耗。要消除内耗,就必须多向正能量方向发展,减少负面情绪的影响。我们可以遵循下图来进行情绪的梳理:
首先,我们应该学会如何觉察。
1)不知不觉--无意识无能力
2)后知后觉--有意识无能力(“明明”的阶段)。策略:刻意训练,持续提升能力。
3)当知当觉--有意识有能力
4)先知先觉--无意识有能力。可以做到很好的风险防范。
三、感受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一直在跟自己的情绪做着斗争,想要把负面情绪降到最低,从而获得满满的正能量还是有难度的,因为很多人都已经习惯了“小我”,它会一直伴随着我们,我们只有通过刻意训练这一途径慢慢强大真我,减小“小我”的影响。很多人都处在后知后觉的阶段,甚至明明知道不好,还是会被强大的“小我”所占据,先知先觉还有有一段路要走的。刻意训练,积极主动的行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