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邃的海底艾丽莎与人鱼相拥,身边荡起一个个水泡,艾丽莎的红裙分外耀眼,一束光照耀着他们慢慢隐去,被那种静谧的美震撼到了,不管是不是人兽恋,也不管是不是童话,只是深深的被那种美感动着。
影片的角色设定都很边缘化,艾丽莎是一名孤苦伶仃的哑女,她的生活很简单,每天为一个军方的科研机构做清洁。认识人鱼前,她只有两个朋友,一个是失意的同性恋插画师,一个是每天抱怨老公的黑人女清洁工。他们无一例外的都是这个世界不受关注的小人物,虽然从彼此身上汲取一些温暖,但孤独仍然将他们包围。 生活于他们而言只是活下去,默默的与主流世界保持着距离,躲在自己的世界里日复一日。
艾丽莎告诉插画师“当他(人鱼)看着我时,他看着我的方式,不会觉得我是不完整的,他看到的是我最真实的样子,他见到我很快乐,每天,每次都是如此”,人鱼的关注让艾丽莎感觉到自己的完整,她不再是一个哑巴,不是一个孤儿,她只是人类之中普普通通的一员。
认识人鱼后,艾丽莎依旧每天重复着清洁工作,但会在拖地时跳舞给人鱼看;她依旧每天乘坐那辆破旧灰暗的公车,但靠在车窗上的面庞有了柔和的表情;日子和往常一样千篇一律,不同的是不经意的笑意会时不常地让她嘴角上扬。她和人鱼的爱让在草芥般的平凡日子上开出一朵圣洁的花。
人鱼从高度警备的军方实验室被救出后,负责人找来身为清洁工的艾丽莎和黑人塞尔达询问情况,询问未果后,负责人自嘲道“我在这儿干什么,我居然询问你们这些家伙,洗衣服的”,在他的价值观里,这些社会底层的人活着的唯一价值就是做清洁。
芸芸众生总是被世间的名利所惑,作为一个正常人可以光明正大的为梦想拼搏,努力跻身上层社会。而作为上世纪60年代的哑女,同性恋,黑人,名利似乎离他们很远,他们只是躲在社会的一角,如草芥般默默生长,不被认同,无需打扰。
或许是因为他们能与人群保留一段距离,才可以真挚地追求大众看来的不屑一顾,才可以勇敢地挑战大众看来的不可完成。他们被排挤在世俗的名利之外,没有追名逐利的可能,得以保持一颗不受外界价值观左右的内心。
想起动画片《玛丽和马克思》中两个孤独灵魂的友谊,真挚的叫人落泪。为何在电影中至真的感情总是垂青有缺陷的人?是因为不被主流认可的人得以逃脱社会的规约,专注于自我的情感?还是上天总会善待那些勇敢的、多情的追求自己内心的人?我希望答案是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