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大家都在讨论择校的问题
最近几天跟朋友们总是聊到小学择校的问题,几个孩子还在幼儿园的朋友很是纠结小学该上公立学校还是私立学校,另一个娃已经读了好几年私立小学的妈妈却认为上公立更好。
爱子心切的她们讨论这个问题时几乎没太考虑过私立学校高额学费的因素,为了孩子的成长砸锅卖铁都可以是这一届妈妈们的共识。
她们的关注点主要在于私立学校严格的管理和巨大的学习压力,朋友们有一个是一个的都很害怕私立学校巨大的压力夺走孩子的快乐。
孩子读小学的那个妈妈告诉我她儿子光语文的背诵量就大得吓人,其他课业压力也不小。
而且每天下午放学后即使不住校的孩子也必须跟住校的同学一起排队回寝室,路上同学间还不能说话。
到寝室后住校的孩子们去洗澡,不住校的孩子只能坐在板凳上看书,如果打闹和说话会被老师严肃批评。
等住校的孩子们洗澡完后再排队去食堂吃饭,吃完饭老师带孩子们在操场玩一会儿后就开始漫长的晚自习时间,直到八点左右放学。
而她一个孩子读公立学校的朋友,每天下午三点多放学后,就把孩子送到各个兴趣班、补习班。
孩子有时间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也能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挑选适合自己的补习班,而且他的性格非常活泼开朗,成绩也很好。
但是这个孩子私立学校的同学们却大多不爱说话也不爱表现自己,尤其是住校的孩子们。
02
不要住校!
其实这一点很好理解,住校的孩子们每天在学校发生的事情无人可以诉说,心里的压力和困惑很难得到疏通。
到了周末,那些本想跟父母说的话早已经忘记,或者无从开口。久而久之住校的孩子们就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长期下来也可能影响学习成绩。
我那个孩子读私立小学的朋友为了孩子能够走读,便搬家到了孩子学校旁边的小区。
孩子每天放学回来她都主动去沟通,帮孩子解决心理的困惑,给他正确的指引,满满的安全感和爱让她的孩子越来越好。
至于住校还是走读这个问题,我认为在孩子大学前如果有条件都尽量不要让孩子住校。
孩子的三观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甚至要到成年后几年才能固定下来,父母耐心的陪伴和正确的引导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极其的重要。
有人会说住校可以更早更快的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但其实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在家里也可以形成,并不是住校才能给,只要父母愿意放手让孩子做家务,那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
03
有能力还是选择私立学校吧
之前提到那个读公立学校却非常优秀的孩子,但其实孩子的优秀是拿妈妈的自律来换的,这对妈妈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他的妈妈必须是全职,才能每天三点多下课后送他去各种兴趣班和培训班。
而且这种坚持不是一个月两个月,也不是一年两年,那是整个小学六年,说实话可能真的没有几个妈妈能做到。
公立学校的孩子更可能出现的情况是,三点多放学后被家人接去各种托管班,由托管班的老师监督写作业,作业写完后回小区和朋友玩,或者回家玩游戏看电视。
三点到八点,每天五个小时,除去中间吃饭休息,每天多出三个小时的学习时间,小学六年足以拉开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孩子们之间巨大的差距。
这是课外时间的差距,再说回课内。
众所周知,私立学校对学生的管理比公立学校严格得多得多。私立学校对于纪律的把控有时候严格得变态,所以你几乎很难看到在课堂上捣乱的学生,如果是私立学校的实验班级那就更不可能存在了。
老师的管控是其一,另外由于私立学校收费高昂,拿着父母血汗钱进来的孩子们本身也会对学习更加敬畏,学习态度更加端正。
所以总体来说私立学校的学习氛围更浓、课堂纪律更好、课间活动也更为有序,至于校园霸凌等事件也比公立学校少得多。
为什么课堂纪律那么重要,因为人的自控力是有限的,如果孩子在上课的时候还需要努力去抵抗杂音,那可能学习起来真的要费力得多。
《思考,快与慢》一书中说到一个叫鲍迈斯的小组,他们在试验中屡次发现:刻意掌控意志和进行自我控制很辛苦。如果你必须强迫自己去做某件事,而此时这件事又面临一个新的挑战,你就会很不情愿或是根本无法进行自我控制,这种现象被命名为自我损耗。
自我损耗实验中,有一次试验者要求受试的人们一边看一部能引起情绪共鸣的电影,一边抑制自己的情绪反应。电影看完后,紧接着这些人被安排了一项耐力测试,在耐力测试中他们都表现得很糟糕。
这就像你在认真听老师讲课或者在写作业时,班上调皮捣蛋的孩子开始制造各种不协调的动静和声音,你的听讲和思考突然被打断。
你很生气很烦躁,很想冲他破口大骂,但你不能这样做,你必须忍耐内心的烦躁不与他发生冲突,这些需要消耗掉你很大的自控力。
你再回过头来听老师讲课或者思考作业,至少要花好几分钟才能再进入状态。
如果一堂课上这种情况多发生几次,那么这堂课你就相当于白上了。
而一个好的班级,老师很严格、同学们也很认真,那么你几乎不需要浪费自己的意志力在学习之外的事情上,自然学习效率就很高了。
有的人可能会说好的学习环境固然重要,但是私立学校学习任务重压力大也是一个问题。
那我们再来说说私立学校学习压力的问题,你先想想你让孩子上学只是为了让他随便读读书,读完书随便找一个工作,底层劳动也无所谓?还是想让他学习成绩好,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以后生活更轻松呢?
私立学校竞争大,必然是要拿成绩说话的,事实上拿成绩说话跟绝大多数父母对孩子的要求也是一样的。
要获得好的成绩,在教育的过程中一定是严格参考教育大纲,甚至是超纲的。
由于我国国力的提升,国家从以前对英语的重视已经偏向于对语文的更加重视,重点又在于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
在中高考语文试卷中,题量比以前大很多,也涉及到更多的课外内容。那么私立学校从小学就加大孩子的课外阅读量和古诗词的背诵量也只是跟着国家政策走而已。
其他科目也是如此。
这个学习的压力是成绩要求的,要么扛下来获得好成绩,要么减轻压力得到普通的成绩。
况且在身边的同学都在同样强度的学习压力下,孩子会习惯成自然,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可怕,没准儿还在与同学的追逐竞争中感受到更多学习的乐趣呢。
04
上公立学校的孩子怎么办?
如果没有条件上私立学校是不是就意味着放弃孩子的未来呢?
当然不是!
虽然你无法给予孩子私立学校那么好的学习大环境,但你同样可以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帮助孩子创造好的小环境,帮助他更好的成长。
人类有模仿别人行动的本能,在心理学领域它被叫做社会认同。它是指当群体里的其他人都在做某件事时,我们很容易认为这件事是应该做的聪明事。这是很实用的生存本能之一,这些生存本能伴随人类的社会大脑一起出现。
要知道,如果你看到整个群体都在往东走,你最好还是跟上。相信别人的判断,正是让社会生活正常运转的粘合剂。我们无法逃离社会的本能。
大家在孩子婴幼儿时期应该常常就能发现这种迹象。
昨天我带我四岁的女儿去绘画班的时候,她很渴要求喝水,这时其他几个孩子也都要求喝水。
往常他们很少想到要喝水,但有一个孩子喝水的时候,他们觉得自己也需要喝水。
我女儿平时还是一个饭渣,似乎跟吃饭有仇似的,无论我多精心弄出来的饭菜,她都吃的又慢又少。
但如果和其他小朋友在一起吃饭,即使不是那么好吃的饭她也吃得又快又多,因为她看见别的小朋友都吃得那么香,自然她也吃得香了。
这样的案例,想必妈妈们在自己孩子的身上也经常遇到吧。
这样的模仿行为到成年以后一样存在,比如你去超市买东西,本来没想买零食,但是你的同伴买了,很可能你也会买一点。
你会无意识的模仿同伴的行为,我们无法逃离社会的本能。
所以作为父母,我们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帮助孩子把关,帮他挑选出爱学习和积极上进的朋友。
如果孩子读公立学校,三点多就放学了,但是他能跟好朋友约着一起先好好把今天的作业做完,再把明天的课预习好,然后一起去打个球或者玩点别的健康的游戏,最后回家洗漱睡觉,是不是很完美?你几乎不需要怎么操心!
但如果是不好的朋友,那么三点多放学后,他们很可能会一起玩几个小时电子游戏或者看电视,再匆匆完成今天的作业,很可能还要熬夜才能完成。
很多父母想帮自己的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其实很难。可是如果把他放在好的伙伴中,他不需要自己的意志力也能养成良好的习惯。
一个好的环境、几个好的朋友,可以大大减少孩子需要消耗的自控力、向上攀爬也更轻松和惬意!
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父母依靠自身的知识储备和对孩子强力的约束,在孩子学习的道路上可能真的起不到太大的作用。
孩子在学校的时间、孩子与朋友相处的时间是远远超过与父母相处的时间的,那些时间多到足以影响孩子的一生。
我们无法预知孩子以后是否能有好的成绩、能考好的大学、能找到好的工作、我们无法把控孩子的未来。
但我们至少应该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为他们提供一个好的环境,我们尽力做到自己能做到的就问心无愧了。
打个总结
1.能上私立学校就上私立学校吧!
2.不能上私立学校的一定要帮助孩子把控交友质量!
3.不要住校,能大学再住校更好!
PS:关注我的公号:简达集,获取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