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听智者说:人应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但是你听过要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吗?
以前我们对劳动的认知是正儿八经上班,摆正工作态度,把需要完成的工作完成。但这只是正确劳动观的一部分。最近读了一本书,是稻盛和夫先生写的《干法》,这本书主要是介绍作为企业经营者应该如何开展工作,但本书的一些观点对于个人来讲也是值得学习的。
关于稻盛先生我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而且关于他的著作也都比较了解,在这我就不做详细的作者介绍。直接奔主题分享。
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要树立正确的劳动观?
这个世界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不出意外,每个人都可以活到百岁,一年都有365天,一天都有24小时,但为什么有的人活在顶层,有的人处在中层,有的人还在底层苦苦挣扎,因为每个人24小时的过法不一样。每个人一天分为三个8小时,第一个8小时用来睡觉,第二个8小时用来工作,第三个8小时用来做吃饭、娱乐、交往等等其他事情;而人和人主要差距在于第三个8小时你在干嘛。同样第二个8小时也很关键,人这一生有将近30万个小时在工作,甚至还要多,也就是占了人生三分之一的时间还要多。所以,你说一个正确的劳动观重不重要?
润米咨询的刘润老师在《底层逻辑》中写到人生的方程式:人生=能力*效率*杠杆,这本书中同样有一个方程式: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是的,我们人这一生都在为更加美好的结果而努力,在我读了这本书之后,我觉得人生的方程式应该做些许调整:人生=思维方式*能力*效率*杠杆。
能力有强弱之分;效率有快慢之分;杠杆有有无之分;这三个要素都是可以评分的,要不就是0,要不就是100;唯有思维方式是无穷大的,它可以分为正无穷大和负无穷大。假设能力、效率、杠杆固定时,正确的思维方式,会使人生获得一个更大的正值;错误的思维方式,会使人生获得一个巨大的负值,所以,思维方式才是决定人这一生的关键。
一个正确的劳动观从思维方式开始。因为人性的存在,我们都想用最少的付出尽可能换更多的回报。我们常说:“不要跟我谈理想,我的理想就是不工作。”世界上所有人只不过是为了生活被迫在工作而已,但在这些人中,肯定存在一部分把工作当成乐趣的人。是的。既然我们要被迫工作,为什么不选择把工作当成一种乐趣呢?这就是正确的劳动观的核心原则之一。将工作当成一种乐趣,摒弃掉原来被迫工作的想法,接纳工作,从工作中学习,获得。书中用“迷恋”和“倾听”两个词来描述作者对待工作的态度,但包括我在内的大多数人做到这一步很困难,那我们至少要做到“对工作感兴趣”。
转变思维是拥有正确的劳动观需要做的第一步。对工作有了兴趣以后该怎么办呢?接下来才是我们前面说的正儿八经工作。但是正儿八经工作也是有方法的,比如书中写道:不断树立高目标是第一步。
我们以前常说,定目标的时间要注意结合实际,要跳一跳能够得到,这样的目标才算合理,否则发现目标太难,干脆都放弃了。但是本书强调的是这个目标可能是自不量力的,也有可能是高不可攀的,但是依然要定,为什么?“因为人本来就具备梦想成真的巨大潜力”。高目标是促使个人和组织进步的最大动力。
有了高目标之后还必须得想。要思考这个目标如何去实现,抓手在什么地方。认真工作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用手,你怎么说,我怎么干;第二层是用心,全神贯注,尽心尽力;第三层是用脑,用脑袋思考解决问题最有效的方式,用最简洁的办法达到最佳效果。而书中所写,必须得想就是认真工作的第三层。每个企业都是独立的,情况不同,需求不同,问题的解决方案不同,行之有效的方法还是来自于领导层的思考;每个人也是独立的,在工作过程中,领导能给的只是方向,具体前因后果,执行策略,资源匹配还得靠自己去想。
“知难而退”在正确的劳动观中就像是一颗老鼠屎,要警惕。在工作中,尤其是在规模越大的公司,员工越会存在这种现象,碰到比较困难的问题,就会选择找捷径,偷懒去解决这个问题。为什么?因为资源多,针对同一个问题有足够多的方案去解决,我选择最省力的就好了。
本书中写道,在面对困难时,时刻牢记“无论你如何一定要这样做”,反复钻研,废寝忘食,这时“潜意识”就会发生作用,在意想不到的瞬间,问题的答案就会出现,书中称这种灵光一现为“神的启示”。因为你的努力感动了神灵,所以神灵伸出援手帮助你。
面对困难,重要的不是解决困难的方法,而是面对困难的态度。一个好的态度可以让你找到无数种问题的解决方案。面对困难时,我把书中的两个思路分享给你:“我已经尽力了”其实才刚刚开始。当面对一个困难,你觉得自己已经尽力的时候,其实是解决困难刚刚开始的时候。这种执着的、强烈的不服输的信念,是解决问题的必要条件。
能力要用“将来进行时”来看待。当面对一个困难,你觉得自己没办法解决时,不要气馁,这只是因为现在的你能力还没达到,因为人是在不断跃迁的,你可以找个“小本本”把这个困难记录下来,未来的你一定可以。
不同阶层的人差异在于24小时过法不同,而一项工作完成的好坏区别在于“细节”差异。我们常说:“不要在乎这些细节”。这句话在工作过程中是致命的。
完成工作的好坏也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是这件事情干没干;第二层是这件事干没干好。而事情干没干好的决定因素就在于“细节”。本书也提到,从做一项工作开始,我们就应该树立好标准和要求,这个要求不是好,很好或者更好,而是“完美”。做一项工作,当细节考虑到位了,“完美”的结果是自然而然产生的。
创新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时代在被创新推动前进,企业在被创新推动迭代,人在被创新推动成长,同样在工作过程中也要保持高敏感度,有创新思维。针对同一项工作,每个人的解决方案不一样,这是因为每个人创新的角度不一样。我们在经常会在辞职的人口中听到一句话:“干着真没劲,每天都是重复的工作,一点儿意思没有。”所以创新思维也很关键。
书中有讲到,即使扫地这么简单的工作,也可以运用创新思维。刚开始,从四周往中间扫,下次可以尝试一下从中间往四周扫,发现效率差不多,为了提高效率怎么办,于是吸尘器诞生了;再想提高效率怎么办?于是扫地机器人诞生了,把人解放出来,提高效率。你看,创新思维可以让工作产生无穷尽的乐趣,颠覆你的想象。
一个正确的劳动观从思维方式开始,让工作变成乐趣,甚至是达到“迷恋”的程度;
工作和人生一样,要有“高目标”,高目标才是你前进的动力;
面对困难,迎难而上,当你感觉“我已经尽力了”时其实才刚刚开始;
基础标准决定工作完成度,是“完美”而不是“其它”;
细节决定成败;做好细节,完美是自然而然产生的结果;
创新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保持创新,让工作充满乐趣。
人和人的区别在于三个8小时,8小时睡觉,8小时工作,8小时其他。
正确的劳动观不仅使你的第二个8小时更有价值,同时还会反哺你完善的人格。
全身心的投入到自己该做的事情中去,是在耕耘自己的心田,造就自己深沉厚重的人格。
努力工作的彼岸是美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