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赴歌
记得九年前,我在抗日名城芷江的一个网吧里,和墨色青通了一次QQ视频对话。她满脸沮丧,流着眼泪不说话,只是在聊天版上发着些文字,那时的我不知道怎么安慰她。聊天的内容由于时日久远,我已经忘记。那天过后,我再也没有见到她,只是偶尔进她的空间里发现了她间隔很之后发的几条动态,那时候叫“心情”。
她是我第一次高中班上的一个同学,她以一种独立于大多数“庸俗同学”的姿态而存在。
那一年,我以不错的成绩考进了飞云山下的高中,那是我们县城里最好的高中,那年我十六岁。与此同时,我也正在经历着一场近乎毁灭的心理打击,生命感觉总是灰暗的日子,脑子里充斥着自杀的想法,那也是我整场华丽而自卑青春的开始。
在班上,我算是她的一个朋友,那时的我也愿意把她当作我的朋友,令我欣慰的是她也把我当作朋友。我觉得她是个牛逼的人,能和她这样有特点的人做朋友,我感觉比较荣幸。然而,除了语文成绩很好,她的其他科目基本上门门都是红灯。在作文课堂上,语文老师经常会念她的文章;在其他科目课堂上,她的世界基本上都是小说或写满了小说的书籍。其实老师也不会在意她,因为她的入学成绩似乎已经排到了中等偏后。
她是一个如风一般存在的女子。喜欢阅读,经常在课里课外读小说,读诗歌,读散文或者写文章。我入学成绩很好,也许因为此,她后来向我推荐了萌芽《新概念作文》(已记不起是第几期了)。那时的我,俨然是一个不谙世事的思想观念落后的农村学生,脑子里充斥着从小到大被老师灌输的“读课外书不好”的迂腐观点,所有的阅读都以有利于语文考试为目的。当她向我介绍这些书的时候,一开始我毫无违和的有些抗拒。庆幸的是,后来我终于接受了。
那时候抑郁症缠身的我,似乎也变成了一个老师眼里的“坏学生”,上课做尽了不可思议的事。睡觉、讲话、唱歌、起哄和看小说,这似乎不是我之前敢或都愿意去做的事。成绩一落千丈,却开始积极接触课外书籍。这大抵是我在那段极度痛苦的抑郁时光里,惟一能够让我有一丝快乐的事。
从那一年开始,我的阅读观发生了那么一点点改变。我依稀记得在她借给我的那本《新概念作文》里,我看了一篇题叫《朱伤》的青春小说,写了一个姓朱的的女孩和一个男孩的凄美爱情故事,那段故事开始于十七岁,结束于大学一年级。那篇小说优美的语言和忧伤的情绪,大学契合了我那时的境遇。
我读完之后,又读了好几遍,感觉美妙无比。故事的内容如今我已不记得了,然而从这篇不经意看到的小说里,我似乎体会到了某种情感,也似乎体会到了某种阅读的真实乐趣——此前的我大约都是以考试为目的,或者自欺欺人的以为找到了乐趣。
从那以后,我经常找她借书,她也向我推荐一些书籍。有时候我也会像她一样,去校外的两元店里租几本书,在课后或者无聊的课堂里看看。下课的时候,我也和她讨论一些书里的故事,有时候也会去看她在课堂里写的小说。她的文笔,在那时候的我看来,极其华丽,也有同龄人少有的深度。我似乎很喜欢和她成为朋友。
后来她给我又分享了一篇那时天津高考满分作文《留给明天》,蔡小飞写的。作者在这篇文章里,以一个高三考生的视角批判了我朝的教育制度。高考之后,作者自杀身亡,在当年的网络上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读完这篇文章,我非常震撼。一个人居然可以在了高考作文里洋洋洒洒地骂老师,居然可以在高考文章里写下自己的真实名字,然后居然可以得到令人惊叹的满分!!
这对于刚从乡里来的我来说,无疑带了很大的冲击,我的思想似乎经历了一次裸奔,被自己之前的短见和无知彻底打败。十六岁之前的总是中规中矩,而那一次我体会到了叛逆的乐趣——我似乎想成为那样的人,对,我要去自杀!去结束那场抑郁症带来的巨大痛苦!当然,后来的我并没有走上那一条路。
那时的我还没有接触新浪博客,喜欢玩51博客,我以“飞云山下的寻梦人”和“依涵”为笔名,也在上面写一些自以为是的文章,其实也不过是一个不成熟的高中生写出来的青涩感想罢了。加了很多好友,她也是其中的一位。我喜欢进她的51博客里看她写的诗与文章,偶尔也看看小说。因为对游戏不感兴趣,所以这个地方似乎是当年的我经常登录的地方。我很喜欢那时候在51里装逼的感觉,那种刻意表现出自己有点牛逼的样子,如今回想起来,充满了骚气。
她也经常来我的博客里看我写的东西。那时候我的文笔烂得如渣一般,语言也尽显空洞和乏味。对此我有点自卑,希望她不要过于频繁地进去。当然,她也会在评论里给我一些指点。我们之间也会在留言栏里进行一些文字的对话。那似乎是一件美妙的事情。
很多年后,当我再登录进这个记录了我当年青春的网站时,它已变成了我完全陌生的游戏网站,除了当年的“依涵”两字依稀存在,其他都早已成为过去,写过的文章也消失得无影无踪。我突然有些失落,那似乎也证明了青春原来就是一场易变的旅行,到最后或许连回忆的细节也会被变化抹擦掉。
在飞云山下的高中读了一个学期,因为日益严重的抑郁症,我无法集中精力去听课和学习,第二年就休学了。然后就来到了上文说到的抗日名城芷江学电脑。两个月,公元二〇〇七年三月到五月。在这里我做了很多更不可思议的事,也疯狂的养成了阅读的习惯。开始彻底接受韩寒和孙睿二位的“幽默而少儿不宜”文字与思想“毒害”,我从中获得了更多的乐趣,也从中输入了很多后来影响我生命和兴趣的观点。而这一切,我终归要感谢墨色青。
从那一次网吧的视频聊天大约两个月后,她删掉了我的QQ,我们失去了联系。后来我一直尝试联系她,但终究没有结果。那一年秋天,我重新回到了飞云山下的高中,重新天始了自己的学业,而她却已经不在那所学校了。这是那时候才知道的,听当时的同学说,她自己退了学,离家出走,不知去向。有人说,那之后她一个人去了西安,去了成都,也去了北京……但我们都再也没有联系过。
我似乎明白了她删掉我QQ的原因,也许当时她也同时删掉了很多人的QQ,这大抵是她蓄谋已久的一场事故。这么多年过后,我依然很清楚的记得那个在视频里满脸泪痕的女子,那是一种充满着真诚与纯粹的模样。至于当年她的决定和做法,或许都是由于青春里的孤独所致,很多年过后,也许包括她在内,都已经没人再记得了。
然而,我还记得。我还记得她是改变过我的一位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