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将互联网上的多种应用连接起来,使之“联动”起来,跨平台实现数据交互。
在物联网逐渐普及的今天,这种能跨应用跨硬件的连接服务,重新被翻出来重用,可以说是物联网奠基级别的支撑产品,还能支持跨品牌硬件接通。
最近又找到了一堆新玩具(对于我来说是新),又有点上瘾了。Integromat、Zapier、Flow xo等自动化连接器。
玩上瘾的主要是Integromat。Integromat真是很吸引人的(services多,相应的的module也多),比ifttt更多可能性。
之前玩ifttt大多也就那些Services的几个固定的module,用起来比较局限。
而前年上线的微软flow,虽然背靠强大的office生态和outlook、team、sharepoint等资源,但每个软件各有购买方案,使用起来服务很少,开支又大,过程比较难受。
国内N年前就有大量连接器,例如“如果云”等,最终无一生还,或者内部工具化。这是因为其商业模式不明确,或者受众实在小众,且极客和编程思维还不够普及,大多人不愿意折腾,没事搞那么多软件干啥。极客们通常认为这些连接器效率不高,还不太如自己开发来的容易且满足定制化需求。
将Integromat和Microsoft Flow两者对比起来,似乎也就提供了了这类业务的两种商业模式:①租售单个Service;②连接器操作/数据存储空间/执行间隔等指标的增值收费。
我懒,就不做使用评测了,大家自己玩玩也能感受到。这里主要想尝试抽象这种工具的逻辑,连接器的组成部分:触发器、连接器、执行器。
1. 触发器:什么应用触发,触发条件是什么
2. 执行器:什么应用执行,执行规则是什么
3. 连接器:触发器、执行器的权限,怎么连接(连接方案)
列举一些常见的方式:
1. 被动轮询、定时提醒:触发器监测到事件A,于是通过连接器通知执行器,而执行器按执行规则响应操作
2. 主动控制:触发器监测到事件B,命令执行器按规则响应操作
具体应用
1. RSS
当RSS源发布信息,获取信息并分发各地
2. 一对多分发
发出一条微博,通过触发器,N个执行方同时发布M条微博
写一篇日记,自动同步到其他博客站点。发一条微博,自动同步到笔记
3. 定时备份/工作提醒/闹钟/
备忘/提醒,设定时间作为触发器
4. 消息队列
提供生成消息、订阅消息;生产者生产信息后,经过消息队列非实时分发到消费者
5. 监测系统
当监控对象发微博,则将其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