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是圣卢西亚诗人、剧作家及画家德里克·沃尔科特的一首诗。
沃尔科特是荷兰、非洲黑人和英国三种血统的混血儿,这一特殊身份铸就了其作品文化的多元性和内涵的丰富性。他的作品中有许多哈姆雷特的影子,比如在《王子》一诗中,“哈姆雷特”一样的主人公通过反思母亲“淫欲”和父亲被谋杀的过程,指出了世间道德的堕落。戏剧《亨利·克里斯托夫》的第一部分更是直接引入了《哈姆雷特》第三幕第三场,以烘托克里斯托夫出色的英雄人物形象。沃尔科特的父亲沃里克在沃尔科特一周岁时就去世了,但是他一直活在沃尔科特的思想和作品中。在长篇史诗《奥梅罗斯》中,沃尔科特就描述了与父亲的鬼魂团聚的情景,德里克经常把自己看成是哈姆雷特,目的是要超过父亲沃里克在完成艺术事业和解放自己方面做出的成就”。沃尔科特在不同场合多次明确提到对父亲未竟事业的承继,包括他的绘画爱好,并在多部作品中表达了对过早离世的父亲的怀念与追思,其中也饱含了对家族的热爱与“寻根”。与其他加勒比海艺术家一样,沃尔科特也处于“加勒比文明的无根性、无本土文学”的恐慌与自卑中,面对着来自西方影响所造成的“影响的焦虑”;而不同的是,沃尔科特作为“幸存者”,一扫莎翁笔下哈姆雷特的懦弱与自怜,在《海难余生及其他诗歌》中立志要成为当地的“第二个亚当”、新型的“鲁滨逊”,去为他的家乡命名并掌控、改造它,将文明和文化赋予在西方凝视下的荒芜、蛮夷的加勒比岛屿。正如东西方元素同时在他的血液里流淌,他也将把加勒比海与西方的文学传统混合起来,从而爆发出一种惊人的力量,重振加勒比海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