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心心念,想去那座神秘的城——敦煌,探寻艺术神秘的美。于是这个暑假,从西安一路出发算是走着丝绸之路去心中那美丽的敦煌。
厌倦了走马观花的旅行,于是这次偶然地找到了冯骥才老先生多年前帮助央视纪录片写的脚本——《人类的敦煌》。看了以后真是感慨颇多。
冯老先生这本书视角宏大,细细品味,对于文化探究意义重大!讲敦煌和丝绸之路必然抛不掉世界这个大范围。但是冯老更高了一个维度,从人类的历史、文化、政治来讲敦煌的发展,更是给了我更深刻和全局的概览:
原始的色彩与想象
看敦煌的壁画,尤其是早期的,线条简单,让我们可以看到当时人们心中的色彩,理想世界的样子以及古人所体现出来的那种初始时代蓬勃晴朗的精神。
想想当时,交通不便、技术缺乏,在漫天风沙中古人途径莫高窟或是榆林窟。在这里用画笔勾勒出自己心中所想,以自己的理想图腾来为自己心中注入朴素的力量继续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奋斗、前行。并且最终走出了丝绸之路,正是因为有这样坚定的决心和丰富的想象力,他们在遭遇苦难和困境的时候才会有坚韧的力量去克服。
敦煌的壁画为何那么绚丽?因为我们可以看到古人那理想且原始的精神世界。也许以此也可以唤出我们内心深处的共鸣!
敦煌多元文化的汇聚
冯老巧妙地将敦煌壁画与古埃及壁画相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古埃及人的壁画仅仅表现的是他们自己,而敦煌石窟却体现的是多元的人类文化。所以敦煌石窟具有史诗性。
敦煌基本可以划归为五大历史线索:中西交流史即丝绸之路的发展、佛教东渐史、北方史、中古史和敦煌石窟艺术史。但这些都是敦煌文化的元素,彼此相互融合,不能把其中一个专门分开因为他们早已融合为一体。也正是因为有如此丰富且复杂的历史交融,所以敦煌体现的是人类多元文化的凝聚。
每一幅壁画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审美也可以体会到印度和流域的优雅艺术精神、西域文明的绚烂与刚健……一个造像或者人物体现的就是这种汇聚的美!而正是因为这样的包容和互相学习,成就了敦煌文化的特点。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世界!
飞天,中西文化的共舞
敦煌壁画形象中,最吸引我的就是飞天。一度我认为,她就是敦煌的象征。她有着华美的色彩和各种飘逸、优美的形象。她不是壁画的主角,却总是可以牢牢抓住我的眼球!
冯老先生提出一个问题:“为何在中国荒凉的边地上,怎么会有如此鲜明的西方文化形象呢?”西方有“有翼天使”、“带飞翼的公牛”、“胜利女神”……但其实我们东方也有本土的神仙:《山海经》中的句芒和禺、汉代画像的羽人……其实世界上远古的民族都有这种在天空中飞翔的神仙!
恶劣的生存环境、对于自然的畏惧、命运的吉凶莫测,令人类想要成为有羽翅的仙人,可以掌控天地、可以把握自己的生死。所以冯老先生说:“人类最初的生存方式和生存想象是极其相似的。”不管是西方的天使,还是印度的天人,中国的羽人,都是人类自己美好想象的神,是他们想要不断变好的精神象征。
看壁画中的飞天,我们可以看出她绝不仅有东方人的特征,有的飞天高鼻深目明显的希腊化的印度特征。但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异域特征,使当时的人们觉得耳目一新、充满魅力!但只要让我们的画师去模仿、去制作就必然会加入自己民族的审美和本土文化的特点。正如同佛教东渐,佛教艺术也在中国化,亦如这壁画中共舞的飞天一般!
人类文化的进程从来都是不同文化间相互冲突、兼容后再造的过程,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反复往还才会成就敦煌文化的多彩多姿、繁荣发展。敦煌文化的瑰丽在于可以积极接受外来文明和文化,从而又使自己的文化不断更新和重生。
从冯老先生这本书中,我看到了文化的魅力在于不断的往还交流和不断拓宽融合。人类长存的真理就是在于不断的交流,相互的理解、给予才能达到美好的促动。
敦煌的艺术看起来是千千万万中国和各国民间画工画出的,但造就它的却是这万里丝绸之路上所有国家的人民集体的智慧。
回顾那一段段艰辛的丝路历史,作为如今的我们也不禁会深深的感动。穿越深山大川、走过茫茫大漠、跨过万里荒原……但人类总是用那坚韧的步伐一步步从历史中走来。 不同国家、不同民族,虽然我们有着各异的脚印,但却重复着一种人类原始的精神。即使将来我们陷入迷失和困惑,但只要寻着这条文明之路,我们终将在内心深处找到来自远古那坚定的答案。于是豁然开朗,昂首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