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新坐标 奋进新征程——从四中全会公报读懂发展新密码
当金秋的阳光洒满神州大地,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胜利闭幕。这份凝聚着集体智慧、承载着人民期盼的全会公报,不仅系统总结了“十四五”时期的辉煌成就,更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蓝图,勾勒出“十五五”时期的发展路径。字里行间跃动着高质量发展的脉搏,彰显着以人民为中心的温度,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注入了强劲动力。
全会最鲜明的底色,是“人民至上”的不变坚守。公报中“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推动老有所养、老有所为”等部署,直击人口发展关键命题;“十五五”人均预期寿命目标提至80岁左右的承诺,更是把民生福祉写在了发展的旗帜上。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优先推进,到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建设部署,从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持续加力,到全人群全链条健康服务的全面覆盖,这些举措如同细密的针脚,编织出“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的幸福图景。正如公报所强调的,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这正是中国发展最深厚的底气所在。
全会最坚实的支撑,是“实体经济”的根基筑牢。在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下,公报明确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摆在战略任务首位,传递出鲜明的发展导向。传统产业不是“夕阳产业”,而是提质升级的“基本盘”,未来5年10万亿元左右的市场空间,让化工、机械等传统行业迎来“二次创业”的新机遇;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更不是“空中楼阁”,新能源、量子科技等领域的布局,将在10年内“再造一个中国高技术产业”。从“人工智能+”行动全方位赋能千行百业,到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破除市场壁垒,一系列务实举措让实体经济既有“压舱石”,又有“加速器”,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夯实了根基。
全会最澎湃的动能,是“创新驱动”的战略抉择。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公报将“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重要任务,彰显了抢占科技制高点的战略定力。从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持续加力,到算力、算法、数据等数智技术的高效供给,从新兴支柱产业的集群发展,到未来产业的前瞻布局,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正在重塑发展格局。更值得关注的是,“让中国大市场成为全球创新的应用场”的定位,让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与创新活力充分迸发,既为中国创新提供广阔舞台,也为全球发展贡献中国机遇。
全会最开阔的视野,是“开放共赢”的大国担当。面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的国际形势,公报明确提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坚定维护全球产供链安全稳定。从擦亮“投资中国”品牌营造优良制度环境,到拓展双向投资合作空间;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到推动中美经贸关系健康发展,中国始终以开放姿态拥抱世界。这种“既重视‘中国经济’也重视‘中国人经济’”的格局,让中国发展与世界繁荣深度绑定,彰显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既是行动纲领,也是动员令。从企业车间的技术革新到乡村田野的丰收图景,从实验室的刻苦攻关到社区的民生改善,每个领域都是贯彻全会精神的战场,每个人都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者。让我们以全会精神为指引,把信心转化为行动,把共识凝聚成力量,在各自岗位上踔厉奋发,共同书写“十五五”时期的新篇章,让中国式现代化之路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