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性本善”,如果脱离人的本性,哪还有什么善终?昔秦朝商鞅曰“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礼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秦孝公时的商鞅、秦始皇时的李斯,秦二世的赵高,商鞅被秦惠王车裂,李斯被秦二世腰斩,赵高被秦王子婴手下砍杀,理由,谋反;根由,有法无礼。他们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他们提出的法制,不能说不正确,但他们的目的还是一个“私”字,秦始皇的继承人本应是长子扶苏,劳苦功高,戎边将领,而秦二世只图享乐,李斯赵高怕自己的利益受损,用尽心机假传遗旨,赐长子扶苏自刎,立秦二世做皇帝,甚至杀死皇子、公主十多人,难道说为国为民吗?他们违背了人之常理,违背了道,不谋反才怪。
道德讲究的是礼,讲究的是平衡,阳必须用阴来佐证。大凡朝之末代,都是政令不通,财力空虚,道德失约。陈胜、吳广起义并非暴政,并非偶然,一看打着皇子扶苏,楚国项燕口号,“大楚兴,陈胜王”就是有预谋的;一句话是秦国当权者无道。我们再来看秦国镇压起义队伍的军队,是临时用骊山陵墓的刑徒为兵充数,再看章邯为什么降?因为看透了赵高的德性,加之军费供应不上,不料降楚后还是养活不了,酿出悲剧;起码项羽人品比赵高要信得过。由此得出,修长城、修阿房宫,耗尽了国力,物极必反,孟姜女哭长城就是一个缩影;加上贪得无厌的利己主义失去了民心才是祸国的根本。
秦朝必竟是一个伟大的朝代,如果有道德的完美将是千秋伟业。让我们欣赏一下李白的诗吧!
《 秦王扫六合 》
李白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铭功会稽岭,骋望琅琊台。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
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连弩射海鱼,长鲸正崔嵬。
额鼻象五岳,扬波喷云雷。鬐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莱?
徐巿载秦女,楼船几时回?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