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回 胡思乱想夜难眠
这一晚,杨楷诺在床上辗转难眠。甚至对自己产生了质疑。因为在他的周围,似乎最差劲的就是他。他突然想起母亲说过的一句话:别人现在都谈婚论嫁,甚至考虑生小孩了。而我还要担心你工作的问题。“唉……”他长叹一口气,翻了个身,盖紧被子,闭上眼,继续想。还是读书的时候好,什么都不用烦恼,唯一要做的就是读书。但那时,却觉得读书是烦恼。人,可真奇怪,该这样的时候偏偏不想这样,一定要折腾出个那样出来,才算有趣。可是现在没工作的他,真的有令他有趣的东西吗?“有。”他坚定地说道。是什么?布袋戏?漫画书?写文?还是每晚带李晓涵写作业?“好,一个个说。”他自言自语道。布袋戏,已接触两年了。他确实从中找到了有趣的地方。那就是摘抄好词好句。起初,他是一个人摘抄。摘抄的目的只是为了记住这些诗词与人生哲理,可以闲暇时拿出来看两眼,背一背,永远记住。比如,遍行万水千山,石溅波拦,风卷叶缠;扫却凡思落尘,漫迴迤路,无处沾染。意境优美,又与他自身贴切。他何曾不想身在社会,即使深陷其中也能像清池染墨那样自清。在上份工作,精锐教育,他就想秉持这样的信念。纵使功利性强,自己也坚持这份为家长和学生多做点事的初衷。可现实是残酷的。此事先按下不说。继续说布袋戏的有趣。摘抄了一段时间,认识了一些同道中人,便联合成立了一个组织,叫八音阁。取名八音,是因八音是一种音律符号,不管什么人看到都可以用自己的音律说出来,广为流传。至今成立一年,有人坚持,也有人放弃,辛苦摘抄的几千页纸,便是各位痛并快乐的血汗。
漫画书,可以说是他坚持最久的一个习惯了。那时候还是小人书的模样,小到可以整本放入口袋,4.2块一本。到现在他的橱窗里还整齐的放着上世界90年代的小人书。若是观察仔细,可以发现是同一位作者,新条真由。这也是他的另一个优点,专一。漫画书对于他来说,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像小时候那样期待值那么高。但每次新条真由发布新作时,他激动的心情还是一样,未曾改变。这份心情,也是不容易。而有趣的地方,就是这一瞬间。相信很多追剧的朋友也能体会到。
写文,他沉思了一下。这得从诗书的萌芽开始说起了……那时杨楷诺大概年仅十五,正值《哈利波特》风靡。一位同学买了1~4集,供其阅读。他是其中之一。这是他完整读完的第一本书。后来十七岁,郭敬明、韩寒红了起来。有次见同学正在看《梦里花落知多少》,便借来一阅,这一阅,入了味,几乎把郭敬明写过的都读了一遍。到了二十岁,《小团圆》发售,初看时并没看懂写的是什么,只记得书中多次提到张恨水笔下的女子,我想张爱玲大概是深受他的影响。却也没放在心上,继续读张爱玲写过的小说,不管是中篇、长篇、还是短篇,读完才知原来她的很多短篇小说被拍成电视剧、电影。记录好词好句也是从这时候开始的,起初不记录,就光读,读的久了,自然而然就能知道在哪页、哪行。后来,读的多了,易忘,便拿笔划。有次,读着又出现张恨水笔下的女子,这才想要看看张恨水笔下的女子究竟是何模样,便读了《夜深沉》。也是奇了,这一读,更加入味,特别是引用的诗词或自创的歌赋,每每读来,皆觉琅琅上口,便背诵、仿写。后来,在张恨水的小说里,经常出现《花月痕》、《品花宝鉴》的书名,这回第一时间就找来读,里面的诗词就犹如深海里的宝藏,应有尽有。自那之后,便找不出一本可以与之相比的书了。于是,断了一些时日。但说来也巧,在机缘之下,结识了霹雳布袋戏,其中人物诗号、对白、涉及各个领域,比起书更胜一筹,便潜心钻研,倒也收集了不少。乐趣自也不必多说。
至于每晚带李晓涵写作业,说起来也是有段故事了。李晓涵是他在精锐教育里认识的孩子,五年级,个子很高,梳着马尾辫,明亮的眼睛外架着一副长框眼镜,脸颊靠近鼻子处有明显的雀斑。记得第一次见到她,还问她,她听后,笑道:“这是天生的。”却丝毫不影响她靓丽的脸庞。脑子也很聪明,一点就通。最主要,和他一样,喜欢诗词歌赋。有次,他给李晓涵看他摘抄的好词好句,她犹如饥渴的猎物,看到食物在前,疯狂啃噬。听李晓涵说,是因为原来的家教老师不做了,她妈妈才找到杨楷诺。也算是有缘再续了。最近他和李晓涵在比赛,一起参加17k小说网络文学联赛。每天去学校接李晓涵,她第一时间问:“老师,你小说写到哪里了?”杨楷诺道:“写了五千字了。”李晓涵笑道:“老师,你没我写的多,我已经一万字了。我等会还要继续写,让老师追不上我。”说完,笑了几声,就朝图书馆赶。还没坐下,迫不及待拿出iPad开始写。这一幕,多么像他摘录好词好句的时候,每周五剧集一更新,就第一时间记录。李晓涵对于文学的热爱,也不比他低。她喜好历史书,前段时间她书包里经常放着一本厚厚的《明朝那些事》,边看边跟他讨论。他对历史知之甚微,有时李晓涵说道他不知道的地方,就会当起他的老师,还开玩笑道:“老师,你连这都不知道,丢脸。”她还喜修真,听她提到最多的就是《异识灵武天下》。所以,这次网络文学联赛,她写的就是修真。很厉害吧!他有时也挺佩服她,小学五年级,就参加写作比赛。可见长江后浪推前浪,青出于蓝胜于蓝啊。
说到这,他嘴角上扬,微微一笑,不知不觉竟传来些许鼾声。几条消息进入,自是不会察觉了。
正是:既续前缘,便依缘行;既无受命,不应自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