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笑来老师写的一段话:
“有时候我们需要“走一点弯路”。
因为如果你想要每一步都无比正确,那么最后可能连一步也走不出去。
在写作这方面,最好的建议我猜应该是:
别犹豫,先走走看。
既然我们已经知道了这条“成长”的道路,那就不应该在选择上面浪费太多的时间。”
心有所感的也想谈谈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一些感悟。
没有人希望走弯路,从小到大我们就期待自己能够一帆风顺,心想事成。但是,现实生活总是残酷的告诉我们现实与理想的差距。小时候学习时,总是希望老师出的考题正好是自己准备过的,不过通常结果总是什么没有准备,就考了什么!班上学习好的同学也总是那几个,感觉他们跟自己比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是为什么成绩总是特别好⋯⋯。随着自己成长,也渐渐明白一些道理,一些简单到随处可见的道理。人是有差距的,也许在起跑线上大家基本差不多,但是在过程中,各种因素的作用叠加的影响,开始有了变化。有人学习效率很好,而自己也不是不用功,总是觉得看了就忘,过去的我以为这就是天资上所造成的差异。
后来在订阅了笑来老师的专栏后,我找到了真正的答案。
原来问题出在自己脑中的操作系统,以及在这个操作系统上建构的各种似是而非的模糊概念。就拿“写作”这件事来说,过去自己除了以前在学校时偶而为之写写作文之外,也很少会主动的动笔来写下或是纪录自己的生活、想法⋯
所以,大脑中的知识跟从来没有经过系统化整理的硬盘一样,充满了各种碎片化的信息,各种模模糊糊的概念,各种似懂非懂的认知。在真正想要存取档案的时候,总是会遇到各种困难。而这个问题更困扰着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比如学习、工作、教育子女、与人相处⋯,无所不在地影响着生活。
因为思考的能力会影响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会影响到沟通协调能力;
沟通协调能力会影响展现在外的行为模式;
而行为模式会逐渐地养成了习惯;
习惯终将塑造成为自己的性格;
性格将会成就自己的命运。
那么既然知道了问题的症结点,就应该想办法改变,才能让自己成长。具体应该怎么做呢?笑来老师在专栏中已经巨细靡遗地让我们更新了各种概念,对于我们来说,就是仔细思考,并且开始行动。只有开始行动,才能有反馈,有了反馈才能够修正,修正了之后才能够成长。所以当我们知道了“写作”这条成长道路的重要性之后,就应该马上开始行动。
记得罗胖老师曾经说一句很应景的话,大概的意思是这样:“约束自己是成长的同义词,成长的烦恼是找不到约束自己的门路,而不是找到了门路,还在犹豫要不要约束自己。”也就是说,当我们以前在成长过程中,由于各种不同的原因,已经走过了各种不同的弯路,总是找不到问题的根源在哪里?然而,现在答案已经呼之欲出,只要我们愿意接受并且开始践行,就会开始有了改变。不要担心现在的自己有多么差,将注意力集中在正确的事情上,只要硬着头皮实践,真思考也就能有真收获,久而久之就能遇见未来那个一点不差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