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结束,如何选学校选专业,是历届考生都非常关心的一个话题。不少考生没有综合考虑自己的学习优势、兴趣特点等方面,盲目听从家长或一些专家之言,跟风填报热门专业而吃亏。
在职场上,很多人无法顺利表达自己意见、提出好问题或无法充满自信地说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甚至毫无存在感的默不作声。结果既不会得到领导同事的信赖,也不会产生影响力,达到任何效果。
身处信息爆炸的时代,大量鱼龙混杂、真假难辨的热点事件占据了我们的视线。这些事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事件的开始和结尾出现大逆转、公众对事件真相的认知出现大逆转。一不注意,我们就成了被别人牵着鼻子走,随波逐流而不自知的乌合之众。(推荐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
独立思考力,日显重要。如何培养独立思考,建立自我意见,避免自己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呢?日本作家狩野未希《哈佛的6堂独立思考课》这本书,给我们讲述了一些实践方法。本书根据哈佛大学提倡的自我意见建立法则和批判性思考,提出了“为意见找根据”“区分事实和意见”“预测未来”等建立属于自己意见的6个步骤,结合“运用三色笔,检验理解程度”“5W1H找疑问点”“一人辩证法”等诸多的实践方法。
做出更好的决定的思考过程的五个步骤:
1、以肯定句写下难以决断的行动。
2、明确自己的目的,想想为什么要采取那个行动。
3、写出有哪些方法可以达成目的。
4、预测可能更获得的结果,写出发展顺利与不顺利的情况。
5、删去“不合乎逻辑”或“不具现实性”的项目。
Step 1:确认自己对获得的信息理解的程度
不要在没有深入了解就急于做决定
1,检验是否”真正理解”的5个方法:
Tip1:用对5岁小孩的方式说明
Tip2:深入挖掘专业用语
Tip3:使用“理解程度检查表”
Tip4:用5W1H反驳
Tip5:运用三色笔帮助思考
2,临时被人征求意见时,不要急着说“赞成”,“反对”或“不知道”,先明确自己是否彻底理解该意见,不理解的部分有哪些。使用“理解程度检查表”和三色笔划线法提出好问题。好问题是“为了深化理解、掌握事物本质的问题”。
提出“好问题”的12项原则:
①、何时、何地、谁、做了什么、怎么做
②、为了什么目的?为什么这么有把握?
③、对信息提问
④、探究必要性
⑤、探究数据是否正确、妥当
⑥、检验模糊用词
⑦、引用相似但不同的例子
⑧、确认事物的两面性
⑨、询问契机、起因
⑩、探究为什么是“现在”
⑪、询问长期性发展
⑫、以采访者的姿态追问背景。
Step 2:深入理解
"自以为懂"并不能产生好意见,在深入理解前,应注意区分“事实”和“意见”。“事实”是以某种形式显示证据的事物,例如地球是圆的;“意见”往往带有主观的想法,经过思考后得出的,例如地球比任何星球都美。
那么,该怎么做才能深入理解呢?
1,检查自己对获得的信息是否真正理解
2,切实举出不理解的部分是什么
3,为消除不理解的部分,思考有效的问题
4,养成实际提问的习惯
Step 3:从多种角度深入思考,增加观点
从多种角度看待问题,考虑其他观点时,必须特别注意的是:不要有“他人观点比自己的观点好或差”的想法。在深入了解的基础上,掌握了充分的信息后,接下来就是深入思考。深入思考往往是“独立思考”的关键,也许很多人做到深入了解后就急于下结论判断问题,而真正的独立思考需要的是你从多种角度来看待问题的。
让思考更有深度的4个技巧:
Tip1:站在“不可忽视者”的角度来思考
1,决定想成为的人(和信息内容有利益关系的不可忽视者)
2,思考那个人最想得到什么
3,再一次回到自己的观点,重新思考自己的依据
Tip2:用崭新的观点,获得不同角度的看法(没有利益关系的外部人员)
Tip3:一人辩证法
1,有“A”这种想法
2,拿出反对它的“非A”想法,与“A”对抗
3,产生“B”的新创意
Tip4:通过“反驳清单”重新审视意见
重视能把你推向事实的反驳,用反驳来深化“自我意见”。
Step 4 :预测未来,制定应对方案
若是发生在现实中会怎么样? ——预测未来,决定“现在”该采取的行动(彻底思考的一部分)
一、“预测未来”的4个步骤
1、该方案如果成为现实,会发生什么事?同时设想发展顺利,与发展不顺利的情况。
2、成功时的情节和失败的情节,思考有没有面对这两种情况时应该采取的措施。
3、思考该行动有没有实现的可能。
4、思考该行动有没有现在执行的必要。
二、 从“必要性”的观点重新审视行动
再完美的计划,若不是“绝对有必要付诸行动”,就没有意义。
思考“真正的目的”是什么,寻找其他方法。
欲望太多的企划不会成功
Step 5:汇总“完全根据清单”,整理思绪
思考“真正的目的”,且将目的锁定为一个
首先,检查重点: 重新审视过于理所当然的“根据”,根据是否充分
其次,检查有没有隐藏的前提?(用对孩子说明的姿态来思考,就能看到“前提”)
最后,重新把焦点放在目的上。
Step 6:持有自己的意见
最后,作者补充了与他人交换意见的14条规则和日常要保持的2个习惯。
一、发表意见时的规则
规则1 这世上没有绝对正确的意见
自己的意见是经过彻底思考后整理出来的,所以要有信心。
规则2 用对方听得懂的语言和文脉
发表意见时应考虑对方的职业、知识和背景,采用容易理解的最佳词汇或表达方式。
采用“结论—根据—提议”的逻辑顺序
规则3 揭示接下来说话内容的“地图”
规则4 重要的地方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再三重复
规则5 避免武断的语气
二、被反驳时应该留意的规则
规则6 反对≠否定人格
规则7 把否定当成对方的“提问”
规则8 不打断对方说话
三、回应反驳的规则
规则9 “不懂装懂”不可取
规则10 全盘接受对方的意见,并不是“尊重”
规则11 不要跟随对方的脚步
规则12 问根据,说出来
规则13 不要假装自己什么都懂
规则14 要反对,就要提出替代方案
四、日常生活中,保持两个习惯:
1,因为发现问题是思考的开始,模糊不清的情绪中,藏着真正的想法。所有有疑问时,正视并承认它的存在。真实面对自己的心情,认同自己的情绪。掌握“情绪的本质、根据”,认识重要的事,多了解自己。
2,提高“思考根据”能力的练习,让自己思考根据。工作或者生活中遇到选择时可以先向自己提出两个问题:为什么选A? 为什么选A不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