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的时候带来的不仅仅是精彩,更多是身心的重生。
2012年6月16日下午2:00多我和卫华到达新疆石河子南山东大堂脚下,包中背有8瓶水,四个小馕饼,4个鸡腿,6个QQ肠,一个薄被子,一个可成毛毯的抱枕,一把军刀,两个打火机,一打纸,一个手电筒等,80元。预计在山上生存两天。
有经验的人知道,山上的天气就好像小孩子的脸多变的很,出发前百度的天气预报在山上毫不管用,2:00多我们开始爬那早已熟悉不能再熟悉的台阶,几百个后走到大佛脚下破烂房子平台处,回望北边,云雨即将来临,不远处的天地成水墨画般的在天地间拉着雨线,时不时还能看到橘红色的闪电连接天地。
壮观之余是着急,我咬了咬嘴唇问卫华:“我们今天在哪里宿营呢?都没有带帐篷也没有带雨伞。”卫华略有担忧,但淡定的说:“我们继续爬吧。”
在我印象中小山顶上面的那片平地还是5月份我们爬南山的空无人烟。“可,可上去去哪里呢,我们要么今晚就在这个破房子中吧。”卫华说:“走吧,我知道地方。”“那你说你知道的地方是哪里呀?”“瀑布旁边的山洞。”我看了看手表已经是晚上6:00多,“卫华,我们确定要爬么?”
就在我们犹豫之际,山上零星的人群从我们身边走过,大家都在回家,只有我们在往上爬,不是恐惧感,畏惧感还是有的。卫华说:“那我们在这里?好饿,要么先坐在外面这个石凳上吃些东西吧。”
我们还没有决定好到底要怎么办的时候,云雨就飘了过来,是点点雨滴。我们进入破房里避雨。这是一排窗户没有玻璃,类似古代建筑感的房屋,没有门,从门可以看到第一间里有个破床,第二间全部是堆积的木头,第三间里有些石灰袋子和也不知道放什么的袋子,第四间,第五间也类似。
我们选择了第三间,刚站到门口,我就看到窗下墙角放着一堆大型骨头,“啊!”一声就拉着他出来了,紧张的我用坚定的眼神看着他,“骨头……我们还是往上爬吧。”卫华微笑着说:“没事儿,是动物的骨头。”(实际上说谁知道是什么骨头呢...)
但是露宿地方还是确定不下来,已经在飘小雨,走过那排阴森房子后就是一个亭子,我说:“我们就在这里吧。”“不要耽误时间了,继续爬吧,我知道地方。”
我只好随着卫华一起前进,而且这里也挺阴森的。也许天公在作美,也许天公不作美,小雨救了我们也给我们增加了困难。去山顶的路很漫长,我歇了3、4次,走台阶时候是最轻松的,之后就开始走一边是峭壁,一边是悬崖或是陡坡的山间小路,由于雨水的浸湿,路不仅泥泞而且打滑好多。我们一直在赶时间,一个信念就是在下大雨之前找到露宿地。穿过瀑布时候水花打了一身湿漉漉的,给高处的寒冷又加了一份湿冷。离瀑布10米处有一个半洼山洞。
卫华说:“我们就在这里吧。”瀑布流水的声音还是主要的声音,我提高嗓音,摇了摇头“这里不行,晚上听不到声音,全是水声,而且处于森林边,半夜有未知动物出没怎么办?”卫华想了想,“那我们继续爬吧,要快点儿,不能再休息了,不然要雨大了,困了半山腰就更糟糕了。”
伴随着道道闪电和越压越低的云层,我们努力向上爬。我没有告诉卫华我担心越高离云层越近那不更危险,我们没有太多的思考时间和选择。我一路愁着眉头,深呼吸着,不仅仅是因为累而是有一定的紧张性。古人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那天深深的感受到了,一丝绝望一丝希望的爬到山顶,眼前开阔了,也惊奇的发现几个蒙古包,看到有人在山顶上,心里有着淡淡的喜悦。
喜悦之后又是一阵忧愁。我们一共有80元,留好路费的45元,我们只剩下35元。卫华用维语问了问两个人山上住一晚是50元。那时候是晚上10:00多。想来想去总是没有很好的办法,为了躲避大雨还是决定住在蒙古包了。
这是一家四口的维族牧民,最小的小孩子在山下上幼儿园,我们只见到淳朴的一对夫妻和一位单纯善良的姑娘。姑娘为我们收拾的屋子,在她收拾房子时候,我和卫华在蒙古包外等着。据卫华说这里的孩子很少会上学的,他们不崇尚上学,早早就劳动了。他们的日子不好过呢,在山上放牧的同时争取些这样的旅游住宿费,一年的积蓄都比不了我们一个学期的学费。进入蒙古包后有一种浓浓的羊膻味。这是一种长时间积淀下来的膻味,让人有作呕感,我冲出了蒙古包。小姑娘满脸疑惑的说:“没有味儿呀,什么味道呢?”说着取来一瓶香水喷了喷,取走了桌布。这回好多了。最起码我能待在里面。
最巧的是我和卫华刚进入蒙古包,收拾东西时候大雨到了,紧接着就是冰雹。厚厚的下了三层。在山上感受下雨和冰雹是另外一种感受。原本温度还不够热,就类似秋天,一场雨加冰雹后,温度急剧下降,类似冬天的温度了,连哈气的都看的到,感到脚底阵阵的凉,我的鞋可是超厚底呀。外面在下雨,我就开始观察蒙古包,我第一次住蒙古包,木头和松针搭成的床正中央放着一张方桌。圆顶有这半透明的朦胧感,红色地毯式的墙壁和包顶,这一切都很和谐,只是蒙古包门处有着绳子绑着的接缝,说接缝都可以钻进小动物的那种,屋内的没有窗户,外面亮堂的蒙古包内却是黑压压的。
雨后已经是11:00多,在新疆市里也该黑了,内地就更不用说了,而山上还依旧亮的很。外面哈气可以看到,但是还没有冷到不可以出门的地步,我们在四周走动了走动。我和卫华先去西边的几个小山头,发现了一处悬崖,卫华给它命名“南山绝壁”。在这里我们碰到了一个军人和他女朋友。他们拍了一部分照片就走了,说是雨渗透差不多了要下山去了。我和卫华返回后又去了东边的半山腰,东边的山特别高,是我们爬得山的一倍。远远看上去后面紧跟着就是雪山,在那座高山的半山腰上全是松针林,山顶光秃秃的。据维族牧民说那座山上有狼和野猪,我给它命名为“狼山”,森林为“野猪林”。
在狼山山脚下(即我们住的山的山顶的高度至少1000米左右)碰到了牧民的骆驼,我很羡慕长睫毛,看到骆驼大大的眼睛、长长的睫毛好有感觉。也许我给它抛媚眼了吧,它开始追我,笨重的向我走过来,我和卫华拔腿就跑。后据牧民说骆驼是看到我的食物了。在狼山山脚下我们碰到一位喝醉酒的维族朋友,他非要和我们去看我们住得蒙古包是什么样子的,他说那边的牧民是他的朋友,我和卫华很无奈,和维族朋友走了很长一段路后,我提前走的很远,不知道卫华和他聊了些什么,没多久卫华追上了我,维族朋友用很不正宗的汉语说:“小崽子,你还跑,跑啥。”我们暂时不敢直接回到蒙古包,余晖通过松林洒在山头,我们又跑回“南山绝壁”,这时候几近日落,我用手机拍了部分照片。
临休息前,我们和维族牧民聊聊天,据他们说见过野猪。像一头成年家猪大,但是长着比旅行水杯大的獠牙。只是听到狗叫野猪就会离开的。卫华问:“你们不杀它吗?”牧民回答:“不杀。”“为什么不杀呢?”然后牧民脸色有所严肃,我们识趣的知道不能再和维族朋友讨论猪的问题了。
夜晚刚来临还满是激情和好奇,甚至还有心情看星星。山上的晚上的天空是淡蓝色的,黄色星星比平时亮了很多倍,甚至曾经有的没有的星星都看得到。我们没想到的是最劳累的事情发生在后面,半夜不知几时,应是前半夜1::00左右,卫华进入了安稳的梦乡,我却不知怎么的一直半醒状态下,感觉到极度的冷而且在脑中幻想野猪跑来的情景,我们盖了三层被子,下意识的摸了摸被子全都在身上,可仍旧冷的要命,蜷缩身体也不知有多久都感到僵木了,尝试把脚伸直,脚下却冷似冰库,突然想到被子只有隔离 ,无论用来保温还是保寒……那家伙却平躺全放松睡觉,脚底该多冷呀。
不过还好,事实证明,他的脚四周气氛都是暖暖的,更别说他的脚了,我安然的将自己的脚搭在他脚上。而我一直用一种高难度状态睡着(双腿伸直,脚在他脚下,身体侧右卧,头部还有3分之1蒙在被子中),不是因为害怕,其实越害怕越想像动物一样竖直两耳,不有任何覆盖物。关键太冷了,鼻尖都冻的不是我的了,顺便提一句,大夏天,第二天5:30我们醒来,他因鼻尖冷有鼻炎的症状。还有一个原因,野外不如市里那么安详,打一睡下就有小虫子飞舞,这种小虫子扎身上会很疼很疼,我一直害怕它掉到我耳朵里,这仅仅是蒙古包内的鸡毛蒜皮。我双耳还聆听外面的声音,除了狗吠就只有狗吠,只好细细的品狗吠高低声的不同,时而急促时而高时而断断续续,特别害怕它嘶声裂肺的喊叫。听着听着,冷着冷着我进入了深度睡眠。
再次进入浅层睡眠时,是他用手电筒照来照去的时候。那一时刻我感到没有那么寒冷了,关于野外睡眠整个过程感受是1—3点较冷3—5点极冷5:00以后温度回升。5:30的经历惊心动魄,人们都说黎明是最黑暗时候却没说黎明是最沉寂时候。牛睡着了,大部分人睡着了,甚至最悲催的连狗也睡着了。那时刻顿时明白卫华为什么喜欢狗了,有狗才有安全感呐。早晨时他挥动着鸡腿说:“狗不仅仅是宠物,什么狗养好都可以有保护作用。”
黎明,卫华也醒来了,我们两静听门外的沉寂,快要再次进入睡眠时,外面传来阵阵似风吹塑料纸的声音,还伴随着老鼠挖洞一样的声音,霎时我俩血热冲天,双双坐起,我开手电筒,他抽刀,都直直的望着单薄的小门与门框之间一棵小树粗的门缝。保持着这个状态有许久,声音还断断续续进行着,关了手电筒,从门缝发现外面已有几丝清晨的亮光,不知卫华受到什么信念激发,提着刀,穿上鞋子向门外走去,还和我说别出来。我是连打雷都怕的人,不敢自己留在蒙古包……他前脚出去我后脚就跟出去了,站在门口询问卫华才知道他要上厕所,但自从他上完厕所后塑料棚再也没有动静了(危险是蕴藏在普通事件之中,我们不知道外面是什么动物,他出去的那刻是有危险的,危险气氛氤氲我们要保持淡定,情绪是可以影响的,越正常化是为了掩盖不正常化)。
渐渐的天亮了,恐惧感也淡多了,真正没有恐惧感是布谷鸟开始叫的那一刻。之后狗叫,羊叫,牛叫,鸟叫各种都起来了,我们旅行的夜晚部分就此告一段落。
第二天,我们满血复活,披着被子和毯子到“南山绝壁”看了日出,回头一瞬间,看到清晨的阳光普照“狼山”背后的雪山,照亮了半山腰的森林,白皑皑的雪也挂着一丝温和拥抱着“狼山”。牧马带着小牧马也开始一路小奔跑,我们随着它们一起奔跑,也认为自己是马儿一样。
回到蒙古包,我们和温馨的维族牧民道别,带着东西继续出发。我们朝着“狼山”方向前进的。一路上,我和卫华探讨了维族牧民用太阳能在山上发电的神奇,以及牧民想卖给我们的那块儿玉料的成色。在到“狼山”前有一个小山坡,稀稀疏疏有些树木。我和卫华商量后穿过树木,来到了“后山”。“后山”坡顶是一个很好的观察点,眼前的树木消失殆尽,是一片片的大草山,从近的地方开始如同草的滑梯一路向下,然后又一路向上,接着延伸的远方是一片平地,草的颜色由深绿转成了浅绿,日出的阳光洒在那片遥远的平地,似乎在和我们说,不远哦,来这里吧。再远的地方是连绵的松树大森林,透着黑绿的气息,如同里面有巫婆的城堡一般。
我和卫华走下南山顶,来到“狼山”真正的山脚下,一片大森林阻挡了我们的去路。在森林边缘,我们看到几千只小松鼠在树上上串下跳,如同跳动的音符组成了奇特的森林晨乐。美丽的背后是危险,森林里有什么,我们谁也不知道,我们决定不再前进,选择从开阔的草地穿越,因为草地上有蒙古包的身影,我们想当然的认为有人类的足迹就是安全的。穿越开阔的草地意味着我们要爬上一个75度左右的大陡坡,坡上有很多碎石子,由于坡度太陡,无法直立行走,我和卫华都是手脚并用的往上爬,一直不敢回头看,生怕自己一回头看下面就翻滚下去。快爬到坡顶时候,羊肠小道的落脚旁卧着几头牛,它们看到我们两,全部站起来,牛角对着我们的方向呈攻击状态。那是我第一次看到,也是唯一一次看到牛眼神中的惊讶。我和卫华都停下来,牛看着我们,我们看着牛,僵持了“一个世纪”,我们两个慢慢的开始往一旁挪动,直到离开了牛群的领地,爬上坡顶。
爬上坡顶,看到了羊群,羊群享受着阳光和美美的青草。在羊群附近我们没有发现牧羊人,随着而来的是一条大黑狗,这是一条牧羊犬,它管理着羊群。它离我们有几百米,但它看到我们后不犬吠,但也一动不动。我们两个又一次一动不动。随着羊群的前进移动,它最后跟着羊群离开了。我和卫华走到坡顶尽头,开始再次下山,这次我们没有下到山谷,我们一直走在半山腰上,远处的山谷边有一家蒙古包,远远的我们就听到了藏獒叫声,明显的在和我们说,“你们要是过来,就吃了你们。”一边望着蒙古包,希望藏獒别跑出来,一边前进,不经意间发现了很多旱獭洞,是不是的有一只旱獭转出洞,探着头四周望一望再跑进去。我激动的和卫华说“快看,旱獭!”卫华拿起石头丢向它们,一瞬间都跑的不出来了。我和卫华说“这个真有意思,如果游戏里的打地鼠呀。”过了旱獭区,我们在一棵古老的枯树休整了一下,盘点了水和食物,我们只剩下了半瓶水和几块糖。卫华和我说着“我们从这边走,然后再爬上一个山坡,再下一个山坡就可以到达公路了。”我提醒他,“我们弹尽粮绝,一定要尽快走到公路上。”
我们最后一次爬上山顶,这次几近迷路。这些相似的树木相似的草,时间长了都不知道身在何处。山里住着的天气真是小孩子,身后的黑云也渐渐逼近,风又开始簌簌而起,如同披着黑斗篷巫师张牙舞爪。卫华说,“我去探探路,你在这里等我。”我说,“我和你一起去。”然后我们碰到了牧羊的牧民,卫华问他,“阿达西,我们如何才能从这里走到公路上?”他告诉我们,“一个是走从‘后山’来的那条路,一个是穿过这片小树林,沿着树林后的山坡顶一直走。”卫华和我商量了一下,我说:“我们绝对不能走回去的路了,因为路线太长了,回去需要重新经历一次已知的危险,而且那里现在是云雨区。”卫华也是这样认为的,他带着我继续探索未知。在进入树林前的一瞬间,我多么希望不要离开那位牧羊人,他是熟悉这里的地形的,我觉得跟着他我们一定可以安全的回去。但是另一个声音也告诉我,有时候最可怕的是人。这片树林不大,却也看不到前方的开阔,树枝不是垂直向上的,有些横生的,甚至有些带刺的。弯弯曲曲,卫华在前,我在后,磕磕碰碰的走出了树林。身后的云雨还在追着我们走,只是它离我们似近非近,似远非远。走在开阔的坡顶,我们头顶晴天,一直在和身后的黑云赛跑。在这段时间内,我们一度体力不支,甚至偶尔有些晕,迫不得已一人含着一块糖继续前进。而和我们周旋的还有一种动物,老鹰。它一直在我们上空盘旋,一圈又一圈。我抬头望一望,问卫华,“它不会把我们抓飞起来吧……”。他哈哈大笑,“你以为你是兔子呢?不会的,走吧。”
就在路程即将到头时候,我们在前行的路上又发现了藏獒。2千米处它的声音穿破层层空气,让我们倒吸一口冷气。我和卫华被逼无奈只能从山坡上穿过一片松树森林。进入森林后,透着树顶上的片片光亮,我看到老鹰还在头顶盘旋。走在森林里,卫华一边开路,一边用刀在树上留下记号。由于是山坡上的森林,下坡路不好走,我几乎是坐着往下一步步往下挪。在这里我们几乎没有说过话,都是竖着耳朵,眼观六路,注意力高度集中。在我们前行的路上,在小型滑坡的地方,看到了野猪的蹄印。卫华和我说,“这几天应该野猪从这条路上走过。”这个型号更是让我们打足了200%的注意力,在森林里我们一步不敢停息,一直向下。不知走了多久,只是觉得脚下的路越来越平坦,走出森林的那一瞬间,阳光如同妈妈一般给我们盖上了无形的暖衣。我们看到了公路!
远离森林后,在草坡和公路的交接地带,我们两个停驻休息。走到这里,我们喝光了所有的水,吃完了所有的食物。剩下唯一的一颗剥了糖衣的糖不小心从手中滑落,掉到了草中。我赶紧捡起来拍了拍灰,满足的塞到嘴里。卫华看着我笑了笑。走上公路后,并没有车,一路上我们沿着下山的盘山公路行走,走在下坡的柏油路上一开始感觉舒服多了,但走着走着就不知道如何正着走了,只能倒着前行才能减轻脚底的疼痛。渐渐的不知什么时候,有一条小河与公路结伴而行。小河哗啦啦,清澈而可爱。我们在河边休息了一下,还发现了一只小蜗牛。一路上我们走了4公里左右,走到了村庄。
那两天唯一遗憾是我们没有相机,手机全部没电,仙境之景不会有相片的永存,不过也正因为没有,所以经历也及其珍贵。那年,我和卫华都20岁,如今我们两个结婚了,工作了。一路风风雨雨走来,不变得是那时候的勇气、信念和激情,变得是回忆沉淀的越来越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