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发现严重缺少人才,尤其是高层管理人才,这说明可能企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期,甚至进入了一个更高的生命阶段;当然还有一种情况是,公司遇到困难或者业务转型。这两种情况都迫切需要高端人才。从外部引进高端人才被往往成为常用的手段。
“空降兵”的结果一般而言有两种可能。一种是能够是很快适应企业,在不断解决问题中树立起自己的威信,在企业不断获得新的发展;另一种情况是无法适应企业,自己过去惯用的方法在新企业并不好使,解决问题并未如设想的顺利,“人才”的光环逐步褪去,往往在双方都很失望的情况下分手。企业往往认为这种人“金玉其外”,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人才”会认为企业问题太多,积重难返。
据权威部门统计,就普遍情况而言,“空降兵”的成活率不足20%,也就是说,企业有80%以上的高端人才引进是失败的。
引进的人才往往履历亮眼,理论与实践的能力都看似很好,但进入公司后, 为什么会失败呢?我们往往把这种情况叫“水土不服”,管理学家认为这种情况多半是“企业文化冲突”。
未能迅速融入企业文化是“空降兵”失败的主要原因。
任何一个企业从初创到成长壮大,必然会积淀形成自己的独特的发展方向、处理问题的方式以及相关的制度,这些都属于企业文化。作为职业经理人,尤其是“空降兵”,首先要把握的前提是理解公司的价值观,寻求与自己理念的一致性,并在工作中践行价值观。或者说要先承认企业已有的文化,认真理解、把握公司文化,避免与现有文化冲突,然后按企业文化的要求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企业文化具有稳定性和持续性的特点,“空降兵”的到来,在某种程度上会对原有员工和既得利益者有所冲击。企业老员工对新人总是心存戒备,很难包容对已有规范的超越,再加上知识的碰撞、人格的冲突始终是无法回避的问题。从“空降兵”的角度看,自己的知识背景、过往工作经历等等,都会形成独特的习惯和方法,用自己的视角看一个新的企业,往往看到的都是“问题”。因此主动了解企业,包括企业的发展史、企业文化、决策机制和关键人际关系等等,对下一步业务的展开会起到重要作用。
一个企业从外面请人,一定有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而“空降兵”进来肯定需要对企业进行某种变革。一些“空降兵”新官上任三把火,一进来往往看到的都是问题,就要进行“革命”,急于求成,结果欲速则不达,有的甚至会激化矛盾,形成公开的冲突。
面对这些问题,企业方和人才方都应该充分认识问题的复杂性,把企业文化的融合作为首要工作做好。
作为企业方,首先要选好人。不能只看业务能力,要把价值观等精神层面的内容作为关键去考核核要求。
其次要为“空降兵”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可以把“空降兵”和原有团队之间的融合工作前置。比如说,在引进之前,可以请侯选人到企业里面来做顾问或是培训,增加双方的了解和接触的机会要。
要提前解决一些历史遗留问题,至少要为解决这些问题创造好条件。要在员工中明确授权,让“空降兵”有很大的自主权、空间、舒适度和安全感。同时企业负责人要密切关注工作进展,帮助扫清障碍。
引进的人才往往都会比现有人才工资待遇高,这无疑会增加现有团队的心理不平衡。所以要预见到“空降兵”与现有团队的矛盾,提前做好老员工们的心理矛盾的防范机制,帮他创造一个相对舒适的环境和人际关系的氛围。甚至,极端点讲,要把可能出现的“刺儿头”提前拔掉。2007年,在新任CEO卫哲来阿里前,马云安排了多名高管出去学习,后来这些高管就再也没有回来。
作为引进人才,也要充分认识企业文化融合的重要性与复杂性,认识到新环境中的新问题的复杂性。首先是理解、认同企业文化,并且很快融入企业文化,运用自己掌握的先进管理手段,不断解决企业发展中的问题,让企业文化发扬光大。
其次要认识到新单位的特殊性,其业务问题往往与原来单位不同。“空降兵”往往来自大型企业。大企业的各种系统已经建立,不管是总经理、经理还是工程师,都只是这个机器系统当中的一颗螺丝钉,所起的作用是锦上添花的细节完善工作。而中小企业还在发展完善中,缺乏系统平台支持,需要经理人能为之建立一套系统,ERP、营销体系、人力资源体系、技术管理体系、生产体系等等,是属于发动机而不是螺丝钉的工作,需要的是根据中小企业的现实,参考一些优秀大中型企业的管理,对中小企业进行量体裁衣的创造性工作。
一个是管理工作,一个是管理变革工作,一个侧重稳定,一个侧重变化,这是完全两种不同性质的工作。
引进人才要关注和尊重企业处理问题的方式和工作流程。只懂管理而不懂管理变革的经理人,会生搬硬套不分阶段、不分时空将大中型企业的制度和流程全部搬过来,这样不仅不能很好的解决问题,有时候反而会激化矛盾。
小结:关键人才对企业发展起到关键作用。企业引进人才不仅要看业务能力,还要看价值观是否与公司文化匹配,同时要积极为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环境。“空降兵”要主动理解、适应企业文化,通过企业文化的支持解决业务问题,在解决问题中树立威信。
observe��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