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糾正》(The Corrections)喬納森•弗蘭岑
b.《家事》(Family Matters)羅因頓•米斯特裏(Rohinton Mistry)
我們衷心盼望每位讀者都能得此病。因為父母年邁是好事一樁,否則你得面對的難題便是父母無福安享天年(參見:死別)。然而不可否認,人老了有時會變得煩人,脾氣越來越古怪、固執己見,忍耐力降低、不願改變,而最重要的是,老人家的體能會衰退,開始需要人照顧,父母與子女之間扮演的角色發生逆轉往往使人不安。因此,父母年老雖可喜可賀,卻也是需要服用藥丸的症狀。我們推薦兩部處理相關主題的精彩小說,說明子女悉心(或無心)照料年邁父母時會遭遇的實際改變和心理衝擊。
喬納森•弗蘭岑的《糾正》是一部笑中帶淚的作品,故事中三個子女的情況屬於後者,但或許艾爾弗雷德和伊妮德該為此負責。讀者初始這對蘭伯特老夫婦時,他們已進入人生中最不安寧的最後階段,艾爾弗雷德得了帕金森和阿茲海默症,伊妮德則和兒女同樣擔心該如何照顧丈夫(艾爾弗雷德已經接受許多狀況,比如開始在房間裡用瓶罐尿尿,因為廁所太遠)。整個故事的主軸是伊妮德竭力希望所有兒女(和孫子孫女)都回家過聖誕節,彷彿這樣就足以賦予自己人生意義。然而,長子加里為了避免回家而佯稱孩子生病,小女兒丹妮絲剛開新餐廳,自己的事都忙不完,老二奇普則已逃到海角天邊——跑到立陶宛經營他的網絡“事業”去了。
隨著聖誕好戲的序幕一步步逼近,讀者回顧了這個看似普通的家庭過去所發生的一些重要事件:艾爾弗雷德曾出於惡意,拒絕售出一項報酬豐厚的專利;艾爾弗雷德對伊妮德的態度越來越強勢霸道;伊妮德以復仇的心理餵孩子們吃蕪菁甘藍佐肝,把自己的悲慘遭遇轉嫁到兒女身上,或許正是記憶中這道菜的滋味,讓三個成年子女決定把艾爾弗雷德送進養老院。作者弗蘭岑不放過嘲弄的機會,替這間養老院取名為“迪普梅爾”(Deepmire,意為深的泥淖)。這個決定可說是闔家歡樂,除了艾爾弗雷德本人之外。閱讀這本讓人冷汗直流的小說,提醒我們預防勝於治療,首先就要避免讓親子關係變得如此糟糕。
羅因頓•米斯特裏將背景設在孟買的小說以慶祝開場——瓦齊爾家的一家之主納里曼歡慶他的七十九歲大壽。納裏曼是帕西人,出於信仰原因,無法娶自己深愛的女人為妻,他們實際上已經同居多年,到頭來他還是屈服在家族教條下,與同一宗教信仰的女子成婚。如今妻子過世,他又得了帕金森,越來越依賴繼子女賈爾和庫米,但他們卻因為他並未全心全意愛他們的父母而始終痛恨他。某日,他意外弄斷了腿,自此起居全靠一雙兒女打點,沒過幾天,他便躺在牀上,巴望兒女能替他洗澡更衣,或彈奏音樂給他聽,可是又因為害怕打擾他們而不敢開口。後來,賈爾和庫米聽見納裏曼在夜裏哭泣,發現他陷入憂鬱。此外他們無法忍受替他打理個人衛生、憎恨他的尿盆,也憎恨他們明白是因為他們疏於照料而生出的褥瘡,因此便把納裏曼送去跟他的親生女兒羅克珊娜同住,儘管他們知道羅克珊娜住在一間很小的公寓里,而且家中有丈夫和兩個孩子。
在這裏,納裏曼外公得跟九歲的傑漢吉爾同睡一張沙發,大一點的穆拉德則睡陽臺的臨時帳篷,幸好穆拉德覺得那是很棒的冒險。羅克珊娜夫婦給予納裏曼的照顧好多了,他們抱著同理心接受納裏曼的一切,包括他對假牙的過分講究。多年後,傑漢吉爾甚至滿懷喜悅地回憶起外公與他們同住的歲月。
《家事》描繪了以同理心照顧年邁父母的方式——以及缺少同理心的照料。儘管納裏曼的繼子女沒好好孝順他,至少他們還願意讓他進家門。現代社會十分依賴養老院和醫院,我們能從長者由家中晚輩照料的典範中學到許多。年老的父母請注意:別惹人厭到讓你的子女和配偶想把你藏起來避免丟人現眼。家有老父老母的子女請注意:理解父母對尊嚴和隱私的需求,儘可能幫助他們保有這些最後的價值。兩方都請注意:體諒彼此在道德和期望上的差異。另外,可能的話,過年過節還是合家團聚一下吧(安全過節守則,參見:聖誕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