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简书上的第一篇文章
24岁,我过了一年难忘的生日,不单是家人们为我谋划了半个月的惊喜爬梯,还有对一些无法避免的问题的释然。
无法避免的问题
对于每一个在职场的年轻人,都会想过车子和房子的问题,我也不例外。特别是每个月发工资的时候:想想房价,看看工资单,岂不痛哉?
面对未来的恐慌,没有经历过,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会想那些之前在大学课堂上做的美妙的梦一样——走上人生巅峰吗?
可明明是:
知道的越多,越发现自己知道的少;走得越远,越明白自己要走的还很远。
看到自己的在社会中的微乎其微,看到自己对心之所向的无能为力。缓慢的薪水涨幅,父母的快速老去。仿佛眼前一下子暗下来,看不到一丝光亮。
霎时,压力冲得自己脑袋晕乎乎,开始思考很多东西,乱成一团麻,直到找不到头绪,出现低落的感觉,对自己不像之前那样有信心了。
于是自己产生了怯懦和逃避,甚至开始积极规划逃跑路线,没有勇气面对无法避免的问题。
有时候,面对有些问题,难得糊涂才是最好。
只有你埋头去做,在不知不觉的某时候,问题已经解决。
而若是一直抬头,盯着问题,就围绕它细琢磨,误了时间,误了工夫,误了问题。
我便是这个情况,围绕着问题,陷入问题,若不是命中贵人的及时点醒,怕还是要沉沦一些时间。
释然之人生不短 前行不断
一旦释然,便会发现自己可笑。当初有勇气放弃自己的专业,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如今却害怕工作没有未来,何其可笑,都有鄙视自己的冲动。
前面自己的迷茫,也让自己求助于身边的人,将问题告知与她,她回了我一篇她的文章。文章是写她的父亲,一个可爱的伟大的父亲。
看过文章后,我给自己放了一个假期,回家陪了父母三天,顺便过生日。这期间,我想明白了,
我把未来看得太简单,对想要的东西操之过急。
还没有一步一步验证过,就在一团麻的思考中否定自己,活脱脱将一个24岁年轻人活出弥留之际的感觉。呵呵,在哭笑中佩服自己。
正是掷地有声的年岁,才24岁,却把36岁看成人生终点一般,殊不知为了心中所想,即便60岁 80岁又何妨。因为一无所有产生压力,却看不明白一无所有才是毫无畏惧——已经身处绝地,再往下也没地儿了,只能往上。
文章如下(有删节):
父亲的画
在我的心裡,父親就是最博學的藝術家。他不僅上通天文下知地理,還會作畫、會書法、會寫詩、會唱歌、會彈吉他,最讓我驚奇的,是他能用兩根手指頭在我的鋼琴上彈出簡單卻美妙的樂曲,為自己伴奏... 這些都是“自學成才”,可謂天賦異稟!
我常想,父親的藝術天賦其實勝過我許多。如果父親出生在我這個年代,家庭條件相對優越一些,家裡能夠有資金支持他的夢想,他定能成為一方大家。
可惜,父親出生的年代家裡很苦,我奶奶孤身一人得養活三個孩子,為了不給家裡增添負擔,父親放棄了上大學的機會,高中畢業后就參加了工作,後來便下海從商。
由於工作原因,父親常年在外奔波,沒有什麼時間陪我。而年幼的我對父親的印象就是:閒暇時的他,還是很喜歡在家彈彈吉他,唱唱歌,亦或是朗誦幾首古詩詞... 可是,卻真真很少見他拾起畫筆,重新作畫。我曾問過父親,為什麼沒再見他畫過畫?父親答道:我作畫需要受到一些事物的觸動,也需要全身心的投入,短則幾小時,長則幾天,所有精力都得投入在上面,現在,騰不出那時間。
我想,或許是老天爺也捨不得浪費了父親的藝術天分,半年前的一場大病,讓父親終於有時間靜下心來,在家裡好好地完成他年少時的夢想,全身心投入于作畫。
父親年少時畫的是油畫,現在的作品卻與過去很不一樣,他說想多多嘗試不同的風格,年少時喜歡波瀾壯闊、氣勢磅礴,現在卻鐘意簡單的風雅。父親喜歡畫竹和松,他說這兩種樹,有他欣賞的氣節。
我的家鄉是一個風景秀麗民風淳樸的地方,家鄉的景色給了父親很多的啟發。父親常和美協的同志們一起去鄉間采風、寫生,回來後舉辦一些個小型的畫展,將農村的美麗風光展示出來。
父親的畫作不多,但都很有靈魂、很積極向上,很有他自己對人生、對生活的一種感悟、解讀與期盼。他曾說,他這一輩子,最幸福的就是有一雙能作畫能寫詩的手,能夠將他看到、感受到的美麗,分享給世人。再平凡的人,也能成為生活的藝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