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2006年,南方的春天向来是湿润的,雨水叮咚叮咚地敲在教学楼中间的水池中,石像上,草地里。潮湿的天气让多动的小学生都变得乖巧起来,又或者是,新学校里的孩子不像村子里的活泼,他们读书都很认真。他们的教室很大,课桌也很新,而且是电视里看到的那种单人桌,不用画三八线,也可以把人的距离隔开很远。
在这里,有很多跟寻同姓的学生,以前全校只有她一个人跟别人不同姓;在这里,她总比其他小孩儿大一点,以前在乡村小学的时候,他们都差不多一样大,有些孩子因为家庭经济紧张的关系,年龄甚至更大,阿兴,应该比她大三四岁了。
怀念从前是最没意思的了,人只有在没有未来的时候,才特别喜欢怀念从前的人和事,怀念从前的甜蜜和辉煌。所以寻强制性地停止了自己的思绪,专心听课。
转学之后,寻愈加的少话了,她擅长默默地观察,也擅长听,读,写,但是从来不擅长说。她的成绩依然优异,不是一开始就适应的,而是因为不擅长和别人打交道,所以只好把全副身心用在了学习上。
“唉,你是叫寻吧?”寻记得说话的女孩,是他们班的班长,一双眼睛天生妩媚,多年班长的经历和家庭背景将她打磨得比其他人都更加的成熟,而且她的确比较年长,比寻还要大一个月。
寻一直最怕跟她说话,有一种和大人交流的感觉,“是,你好,有什么事吗?”
“没事,我叫小月,我可以和你交朋友吗?”
“什,什么?”
“就这样说好了,这支笔送给你,我们就是朋友了。”
这一段有点突然,寻根本来不及反应,而且她也不是很想跟她交朋友啊!但是接下来的日子很奇妙,寻开始和小月“出双入对”,一起上厕所,一起学习,放学甚至一起等父母,连母亲都觉得欣慰,看来寻在学校的生活适应得还不错,这么快就交到朋友了。
某一天,小月问寻:“想不想认识新朋友?”话语里带着诱惑,又不容拒绝。
寻支支吾吾,对于她来说,学习比交朋友更为重要,也更加吸引人,“谁?我不认识的?”
“你先别管,先说好啦,下周一换套好看的衣服,我带你去见Ta。”小月的性格是强势的,不是专门针对寻,而是不自然地养成的,说话喜欢用降调,句号和叹号,喜欢先发制人,喜欢判定和质疑;寻却是糯糯的,喜欢遵从,疑问和等待,但是她是暗藏着的强势,一旦有人触及了她的底线,她会毫不犹豫地用句号和冰刀将敌人逼退。
寻同意了,估摸着没有大事,但是寻果然换了套新衣服,天真地,一个人在约定的地点等了十五分钟,半个小时,一个小时,快要上课了,才听到脚步声和打闹声。
人进来了,是小月和她的同桌,“哈哈哈,惊喜吗?这就是我给你介绍的新朋友。自我介绍互相认识一下吧。”
“你好,我是巧儿,不好意思,今天来迟了。”说着不好意思,但是态度明显是高傲的。寻只是不爱说话,但面前这两个人明显以为自己什么都不懂了,她从来知道她和她们之间有不同,但是她不能接受刻意的不真诚,这两位,今天触碰到她的禁忌了。
“你们好,我的名字你们知道。都认识了,我要回去上课了。”说完自己就走了。
小月大概是没见过寻这么不客气的样子,想要去追,但是又被寻的冷脸吓到了,只能扯着巧儿回教室。
自此,寻没有再和小月交流过,再次沉浸在了自己的世界里。但是,新的学校的老师显然和以前的乡村小学的老师不一样,素质教育的提倡培养出来的老师很喜欢学生“全面发展”,他们大都喜欢鼓励学生上课回答问题,所以,在寻的成绩越来越好的情况下,这个人已经入了老师的眼,总cue她,甚至同学都不自觉地开始看她。
但是她还是不会主动举手,面对他们的“厚爱”,只能尴尬地摸摸鼻子,久而久之,双方都养成了习惯,老师不会特意关注她,她也不再战战兢兢,但是绝对不和他们对视,只看黑板。
“老爸,我今天考满分了,你上次答应要给我买个篮球当奖励的。”这个同学是他们班的,她知道,能辨别他的声音。他上次期末考试考了全级第一,而她是全级第四,一个从乡村里转学来的孩子,已经足够让人惊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