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善需要时间的积累。
很多人刚做了一点小善事,就马上希望福报现前,一旦遇上什么挫折,就说行善得福的规律不灵,心非常急。
其实,心急是自私,并不算是善念。
实际上,你的善行不灵,是因为你行善的时间不够。
《了凡四训》里说:“善不积不足以成名。”任何东西发生、 成长都需要时间。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棵大树的成长,最起码也得十年以上, 如果你非要让它迅速成长,它就变成草了,当年开花,当年结果,但是不扎根。
草生长到第五年时,因为上面长得太高了,根带不住,就会枯萎死去。
而对于一棵树而言,它的枝叶长多高,底下的树根就会扎多深。
为什么树长得慢?因为它的力量都用在扎根上了。
长到第五年的时候, 看着像棵小草似的,到第十年的时候,就会长成大树,活到上百年、上干年。
农夫种田,下种之后,要勤劳地浇水施肥除草,还要有充足的阳光雨露和充分的生长期,也就是“天时地利人和”都具备,种子才能发芽生根结出硕果。
“拔苗助长”中的农夫,插秧以后,天天去田里观望, 而每次都非常失望,因为苗生长太慢了。
一天,他想出了一个好主意, 把所有的秧苗都给拔高一些。可是,第二天当他兴高采烈再去田里时, 所有的秧都枯死了。
愚蠢的农夫以不合理的手段让秧苗长大,苗是长了, 但也死了。
种福田也是如此。内心的正向力量越强,行为也会显现得越快。
但如果你光重视行为的快速发生,不重视心量内涵的拓展,往往遇到挫折就退缩了。
任何事情都要经受时间的考验。
所以,人一定要立志向,扎扎实实地做下去,有足够的心力,进行长期的积累。
通常三年会有效果。要想把生意真正做好,一般得在四十岁以后。
因为此前,内在的心力和外在的功德都没到那个程度。
四十岁以后,你的人品至关重要,所谓“中年养德”。
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一点,以为骗一骗,把钱弄到手就完事了。
其实,生意开始稳定赚钱, 是人家看你的人品。你靠得住,人家就会跟你合作,你永远有贵人相助。
积德强胜于美宅良田。
修身养德,心清净了,身体自然就会清净、 健康。
如果吃喝嫖赌、烟酒上瘾,乃至吸毒,种种不良嗜好对于身体都有很大的损害,等于慢性自杀。
据说,有个经常酗酒的人生病了,需开刀治疗,但因酒精中毒,麻醉针不起作用,只好将手脚绑起来,开肠剖肚。
到那时后悔莫及,才知道喝酒的坏处,真是“不到黄河心不死,不见棺材不掉泪”。
为什么很多人都知道这个道理,却戒不掉呢?
因为他没有智慧,没有信心,身心是分离的,并不是真正知道,只是理论上似乎明白。
身心合一才是真知,知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知道身体是人生的基础,也是我们过去所修的福报,如果因长期抽烟喝酒而慢性中毒, 就会劳民伤财。
真正明白此理,自然而然就能断除恶习,做到生活工作有规律,食饮有节,不妄作劳,身体就能得到适当的休养,生命有质量。
德行好了,点点滴滴的行为也就规范了,上班不迟到、不早退,不蒙事,不投机取巧,倍加努力。
善事虽小,可是经年累月积攒,就成为大福报。
就像银行存款一样,经常存点,几十年下来,就是一笔巨款。
积德为产业,强胜于美宅良田。李嘉诚先生悟通了这个道理,一辈子讲究“信誉”二字。
李嘉诚先生的一个签名,不要任何抵押,就可以从银行贷出上于万。
而我们的一个签名能在银行贷多少钱出来?两毛钱都贷不出来!想想我们多可怜啊!
福报的积累需要持久化,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哪有福报啊?
总结一下:
1.把一个人的德放在第一位经营,是我们行走江湖的首要的修炼。
2.任何的经营都是需要时间的淬炼。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