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筝的人》——一部关于爱和救赎,同时又渗透着政治色彩的电影,感人、细腻、觉醒、自由。我没有读过原著,对片中的政治环境也不甚了解,只为其中的人物而感动。电影中仿佛用大量的篇幅讲述了主人公阿米尔和父亲的相依为命,但在我心里,哈桑才是真正的主角,是他的包容、勇敢让主人公及其父亲得到了真正的自我救赎。
哈桑,阿米尔家仆人的孩子,阳光、纯粹、机敏、忠诚,为了保护主人而敢于和一群坏孩子斗争;在小树林追风筝,阿米尔说,你确定会在这里吗?我什么时候骗过你,骗你我就吃烂泥。你真的会那样做?如果你要我那样做,我就会。你疯了,你知道我不会的。我知道。——看到这里,哈桑对阿米尔的绝对忠诚让我为之动容。风筝比赛结束后,哈桑为阿米尔追回胜利的风筝,转头跳笑着对阿米尔说:为你,千千万万遍!
相比之下,富家子弟阿米尔自卑、敏感、懦弱、阴暗,他嫉妒父亲对哈桑的偏爱与赞赏,对于哈桑轻易说出洋葱就可以让人泪流不止,而自己故事情节的拙劣感到难堪。为了得到那只胜利的风筝,为了赢得父亲的赞赏,在哈桑遭受最不堪的侮辱时,他目睹一切,却没有勇气站出来。对于这一切,哈桑没有任何怨言,甚至在阿米尔为了弥补自己心中的不安向他身上扔石榴让他还手时,他选择了什么都不做,而是默默地将石榴砸向自己的脸。此后,阿米尔无法面对自己,更无法面对哈桑,于是,他设计赶走了哈桑父子。
战争爆发,阿米尔的父亲带他逃到了美国,开始新的生活,大学顺利毕业,安家立业。在这里,不得不说,阿米尔的父亲深邃、正直、果敢,饱经风霜,最后带着对儿子的爱,对哈桑的自责,对故土的怀念,去了没有战争、没有等级、没有怨恨的彼岸。
多年之后,阿米尔回到阿富汗看望他的老师,从而知道了他父亲埋藏了多年的秘密,哈桑是他同父异母的兄弟,而他的父亲为了男人的名誉地位,向他隐瞒了这个事实,他理所当然难以接受,因为他早已习惯哈桑对他的崇拜、对他的忠诚以及他在哈桑身上暴露出的优越感。就在得知哈桑是为了保住他们家的老宅而被枪毙后都懦弱地不愿意返回战乱中的阿富汗去接走他唯一的侄子。哈桑为了能联系到阿米尔,自学英语和写作,写信表达了对阿米尔的想念以及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自由、有学识的人。阿米尔被哈桑的包容和纯粹彻底感动,带着愧疚,带着自责,终于鼓起勇气,冒着生命危险去找暴戾的塔利班组织者,找回被他们带走的哈桑的独子。
他把孩子带到美国,倾其所能给了孩子阳光、自由和亏欠的爱。救赎了孩子,也救赎了他自己,完成了哈桑未尽的心愿,也让自己彻底走出童年的阴影。影片的结尾,阿米尔带着孩子放风筝,跳笑着为孩子捡回胜利的风筝,并发自内心地喊出:为你,千千万万遍!
也许,他们追逐的不仅仅是风筝,而是对自由的向往,对和平的向往,对彼岸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