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峥的新电影《囧妈》看了没?反正我是看了,宅在家里陪娃后的深夜,断断续续熬了三个晚上,终于搞定了。你不要问我的感觉,你要你感觉,我探讨地是咱们的感觉是不是有共鸣。
这部电影令我喜忧参半,具体故事情节没看的抓紧补课哟,看过的一起讨论分享啊。
电影前2/3的情节令我心痛、拧巴,为男主的生活捏了一把汗。一开始,主角徐伊万就陷入生活的失控和混乱的状态。他与妻子纠缠,与母亲纠缠,尤其是他们母子火车上的爱恨情杀,纷争的高潮是母亲跑下火车,跑到了茫茫白雪的森林,母子俩差点因此被熊活活吃掉。最后的结局,还算欣慰,母亲在俄罗斯大剧院情真意切的演唱,感天感地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伊万与母亲完成世纪大和解。这趟俄罗斯之旅,伊万看清了自己是如何在婚姻中自掘坟墓的模式,接纳和理解了老婆的痛楚,同意离婚。一开始因爱走在一起的人,因为觉醒而选择分开。
你的原生家庭里演绎着你的情感生活,尤其凸显在(未来的)亲密关系中。
我们如何与孩子相处,在未来的世界中,很可能成为他们与世相处的主旋律。十几年二十几年原生家庭的耳濡目染,一些信念,一些习惯早已深入骨髓,信手拈来。爸爸如何对待妈妈,妈妈如何与爸爸相处,在生命的一开始就已经深深地刻录在孩子的大脑。等到有一天,他们开始谈情说爱步入婚姻,如果 “沉醉的魔咒”依然没有被唤醒,孩子会不会用他们理解的父母“教”的方式去生活,去经营婚姻?很可能是的。如果你已经建立家庭,观念依旧故步自封,你此刻地回忆是不是略见端倪呢?
影片中,伊万的妈妈时常抱怨丈夫的不堪,把儿子死死攥在手里,试图操控他的人生。嘲讽的是徐伊万在婚姻中,不遗余力地改造着自己的妻子,试图把她变成自己喜欢的样子。妻子一开始很用力的配合,希望成就美好的婚姻。然而,走着走着,大家都分道扬镳了。徐伊万不堪忍受母亲一再插手的人生,而妻子也毅然决然地要和他离婚。他妈控制他(和他的父亲),他控制他老婆,轮回总是在世代的传承中不期而遇。
做自己的主人 ,自带光环,光芒万丈。
在被控制的成长历程中,我们丢失了做自己的意识,会不假思索的按照固有的行为模式运作和生活,好似每个人的条件反射。
擅长控制与被控制的人,都是丢失自我的人。控制与被控制是相对的,他们的内心里住着深深的不安和恐惧。他们最擅长为别人付出,抓住一个可靠的拼尽全力地改造,美其名曰“为你好”。生活中,最多的就是家长抓孩子。父母们以爱之名,对孩子行使着杀戮,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识过一生,替他们活自己没有活的部分。
不能做自己的人是痛苦的,是绝望的,是无奈的,是扭曲的。没有人能在迷失自我的人生旅途中,真正的享受生活,过出美好和幸福。
影片中,最让我扎心和胆寒的一句台词是“我这一辈子,就是为你而活着”。我想这句话,无论面对多大的孩子,都是不堪承受的重负。母亲不快乐地撑了这么多年的婚姻,都是为了孩子。我真的想不通,是为了孩子的什么?完整的家庭?不幸福的家庭哪有什么欢声笑语可言,我们为什么不敢让自己快乐?难道这就是所谓的责任?未免这个答案过于沉重。
婚姻本事一个人的修行,不要把经营不好婚姻的罪名,加罪于孩子。
影片中的母亲和伊万,他们都愿意把自己认为最好的东西成全给对方,他们丢失了自我,他们都不快乐。当母亲与儿子经历了一路的波折,站在大剧院的舞台上时,母亲终于决定做一把自己。
成全自己的人是发光的,她整个人因此熠熠生辉了。当她把精力收回到自己身上,做自己喜欢的事,照顾好自己,然后再去考虑他人,大家的关系都和谐、舒服地运转了起来。
我们都可以努力做个真实的人,首先就是学会爱自己。因为人都是在对自己的好中,训练出对他人爱的能力,爱满自溢的智慧需要你我好好体味。如果对自己不够体贴,又怎么可能会体贴别人?当身心都处于一种很和谐的状态,即使面对问题也有办法解决,不会由于某件事、某种关系而陷入困境!比如,你省吃俭用的物品留给孩子,一旦孩子不领情,你就很可能有很深的愤怒,老娘都不舍得吃穿,你竟然不懂的珍惜,老娘想弄死你。
接受父母不够爱孩子的真相,是为了彼此更好的相爱。
父母不要百分百,60分的父母最可爱。父母也是人,承认做父母的爱孩子有私心,谁都会有私心,这是本性。有时候父母希望孩子好是按照自己意愿发展的那个好,一旦孩子背离轨道,父母往往勃然大怒。
很多父母喜欢挑孩子的问题和缺点,自认为自己身经百战,阅历宽广,吃的盐比孩子吃的米都多(很多孩子特别疑惑,父母吃那么多盐干什么)。
当孩子真的出现问题的时候,这种父母最负责,冲锋在前。他们只有凌驾于孩子之上,体现出自身优越感的时候才最有感觉。他们不曾觉察,这类父母潜意识就不希望孩子更有能力,超越自己。他们内在的恐惧太大,格局太小。他们害怕孩子翅膀硬了飞远了,就再也掌控不了了。
影片中,令我特别悲凉的事就是母子的相爱相杀。面对40多岁的儿子,母亲依然无法放手。他们娘俩在列车上吵吵闹闹摔摔打打,不顾忌公共场合的形象、对公共物品的珍爱,完全就是两个巨婴的呈现。母亲与儿子无数次的争辩,最终都要赢的儿子,让伊万屈膝认错。母子在火车上剧烈争吵之后,母亲因为受到刺激,扔下行李不顾一切地离开,不计后果地跑到漫天大雪的大森林,不考虑儿子的感受、尊严不说,还险些母子丧命。想到这些,我就特别的痛心。本该是世间美好的组合,在爱的路上搞的伤痕累累,千疮百孔。
让我看到希望的是,在影片的结束前,母亲回到自家温暖的床上,看着儿子离去的背影说“电影中的伊万是个小男孩,而我的儿子已经长大了”,母亲做到了放手,儿子做到了成长、担当和独立,两个生命都将为之鲜活和绽放。
中国式家庭的“名望”,在国际上应该也算是享誉盛名。中国式妈妈们勤劳、勇敢、不怕吃苦,为孩子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生命,是中华儿女生命中最伟大的人。在漫漫长夜,你有没有认真思索,这些为儿女们日夜操劳的父母亲,在你我的人生中,曾经谱写了怎样的乐章?
首先声明,我无心黑化咱们的父母。他们大多生在物质匮乏、生存艰难的年代,能吃饱喝足已经是他们很深的信念,他们不可能把自己也不曾拥有的东西送给我们。确切地说,他们也是受害者!
极少有不爱自己孩子的父母,我们的父母们掏心掏肺,愿意给我们他们拥有的最好的东西。很多东西,比如思想、信念、三观,他们可能根深蒂固,想告诉他们我们渴望被理解、被尊重,渴望精神世界的支持。可能这对他们太苛刻,太不公平了。
https://www.jianshu.com/p/73a6bdd1fed6
作为新时代的父母,我们有义务自我觉醒,担负起家族成长的使命,唤醒沉睡的潜意识,斩断糟粕思想代际的传承,放下沉重的付出感,抖掉负罪感的包袱,帮未来的孩子卸下身上不堪承受之重,规划好自己的夕阳人生,不为自己添堵,不给孩子添乱。
我们都知道所有的关系中,唯有亲子关系是以分离为目的的。就像龙应台女士所说的“我渐渐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在人生的旅程中,我们只有不断的学习面对自己最好以及最糟的特质,学习接受和放手,让自己的内心不断的强大,最终找到通往爱和幸福的桥梁。
世界上最幸福的事之一,莫过于经过一番努力后,所有东西正慢慢变成你想要的样子。做自己如此,做父母亦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