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7讲 投资就是时间上的平衡消费
Investment is the balancing of consumption over time.
投资就是消费,是在时间维度上的平衡消费。
为什么要投资呢?是为了最大化未来的全部收益。
耐用品的现值等于未来收入流的折现值。
用苹果树的产量举例,我们并不追求今年产量最大化,还要考虑明年、后年,以及以后若干年的苹果树的产量,把明年、后年以及所有未来每一年的产量折现到今天的价值,所有这些年份的产量总和,就是苹果树的价值,我们追求的是苹果树的价值最大化。
有了这么长远的视角,我们才有耐心去管理苹果树,管理苹果树的行为就是投资,就是平衡消费。
我们追求的是一个收入流的折现和最大,不是一刹那的收入最大。
那么“追求一刹那收入最大”和“追求一个收入流的折现和最大”有什么不同?
比如我要出卖按照时间来出卖自己的劳动换取报酬,机会A有两万月薪,每周工作80小时,要经常加班,机会B有一万月薪,每工作40小时,但作息规律,假设两件事情对我来说,我在工作时间的成长机会相同,应该怎么选择?
机会A就是追求一刹那收入最大,把所有的时间都卖掉。机会B就是追求收入流的折现和最大,只出卖一部分时间,留下很多时间投资到自己身上。
做出合理决定的前提条件是,是能够分辨出机会A和机会B的中的收入流的变化,但现实生活中,我们是很难分辨这两个机会谁会给我们带来更大的成长,任务式挑战和反馈式学习,往往比单纯的学习本身更有利于我们的成长。
比如,如果是软件研发工作,那我一定选择机会A,因为软件研发工作的特质就是不断地面对新的任务,学习新的知识,个人提高更适合放在工作中。
课后思考
经济学家研究股价历史,是否有助于预测股市未来的变化?
研究历史收入流不能判断未来的收入流,市场是一个高度分权的价格模型,每个人都有决定权,个体的决定不呢能预测,导致股市变化不可预测。
第078讲 股市究竟能不能预测
做学问的基本信念:相信凡是皆有规律!
这句话充满力量,也鼓舞人心,我们之所以学习,就是想要更多更好地看懂事物的底层规律,以此来指导我们的行为,获得更好的生活。
预期收入流决定资产的现值,这一讲重新定义了“资产的现值”: 资产的现值等于预期的未来收入流的折现和。这个新定义增加修饰定语“预期的”。
这个定语把我们带入了另外一个世界,一个不同于我们的真实的、物理的世界,那是一个经济学的世界、思想中的世界、预期中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每一项资产都有其现值,这个现值取决于预期中收入流的折现和。预期变了,现值就跟着改变。
如果预期不变,资产现值就是一条直线。
什么才会导致预期发生改变?一定是人们对预期的判断发生了改变。
那又是什么改变了人们的判断?
只要有新的知识,预期就会发生改变,也只有新的知识才能改变预期。
而且,只有意外的知识、想象不到的知识,今天不知道、明天才知道的知识,才会改变资产的现有价格。
既然明天才知道,今天当然也就无法预测。
(这一下就把股市讲清楚了,多漂亮的理论!)
……这时候已经用了科学知识,并不是说我们不用科学知识……它背后蕴含了对科学规律的消化过程。
感觉老师轻轻点出这几句话目的,是怕我们走到“科学研究股市没用”的极端,我有三点感受:
- 新知识随机出现,但其产出程往往符合符合科学规律。用科学的方法获得新知识,在他人尚未改变预期(你什么时候知道消息,这棵树就什么时候贬值)之前,提前调整自己的预期,能够获得相应的收益。
- 更基础更底层的科学规律,更容易产生新知识。股市以客观世界为基础,每只股票背后的生产力要素,都符合物理世界的客观规律。我们应该去研究或聚焦那些影响温度变化的科学知识,而不是盯着温度计。
- 每个人对新知识的解读可能完全不同,甚至相反。我们的问题不是接触不到新知识,而是没有足够强大思维模型来解读新知识,经济学就是一种思维模型。
课后思考
股市到底有没有泡沫,为什么?
股市没有泡沫。泡沫是指“价格与价值严重背离”,但经济世界中的资产价格是人们预期的未来收入流的总和,它一定“背离”资产的当前价值。借用这一讲的上下文,可以认为,“资产价值”只存在于真实世界,而“资产价格”只存在于经济世界,它们是两个世界的两种度量衡,但都用货币单位来表达数量,搞得人很迷惑。
第79讲 股市到底有没有泡沫
关于这个问题,有两个基本的理论假说:
- 尤金·法玛与有效市场假说:认为市场上的价格已经是最有效的价格,已经消化了所有的信息。资产的价格已经反映了关于资产内在价值的所有可得信息。
- 罗伯特·希勒与市场泡沫论:认为市场存在泡沫,认为市场不是那么有效,人是非理性的,资产的定价有时候过高、有时候过低,人们的反应有时候不足、有时候过激。
2013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同时颁给了尤金·法码和罗伯特·希勒。
老师认为,尤金·法玛所讲的有效市场假说概括能力更强。
课后思考
既然股票价格不可预测,为什么市场上还存在那么多的分析师?包括基本面的分析师、技术派的分析师,他们为什么还会存在呢?
- 分析师的行为本身就是“有效市场”消化“新知识”的过程的组成部分。
- 分析师帮我们扔飞镖,能满足“我的选择很理性”的心理需求。
第080讲 肥猪丸与回报率
所有资产的回报率都趋向于相等。
生产力增加不会改变社会真实利率
肥猪丸极大地提升了生产力,养猪场的收益会提高,但是,这不会改变人们的不耐程度,利率不会因此发生改变。
资源回报会接近其边际贡献
任何资源所能够获得的回报,会逼近于这个资源本身所能够带来的边际收入。
因为养猪场会加入到对肥猪丸这种资源的竞争中,最后会把肥猪丸的价格推到接近其贡献的100斤猪肉,这100斤猪肉本身就是新增肥猪丸带来的边际收益。
为什么回报增加,回报率却没有增加?
因为生产力提升,猪肉的产出率提高,相同时长内的养猪回报增加,但因为肥猪丸的价格会逐渐逼近100斤猪肉,养猪的投入也在增加,所以整个养猪业的“回报率”会趋向于社会平均回报率。
解决打车难的问题
出租车服务由多种生产要素共同提供,出租车司机收取车费只是“代收”,他的薪水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降低份子钱的本质是通过价格管制来制造短缺,大家只好通过更迂回的手段来竞争,既不能解决打车难的问题,也不能提高出租车司机的收入,更降低了社会效率。
要解决打车难,要双管齐下:
- 让车费自由浮动(放开价格管制,过滤需求)
- 放开牌照管理,以共享经济的方式,让更多车辆能够被利用起来(增加供给)
课后思考
投资绩优股的回报率更高,还是投资垃圾股的回报率更高?为什么?
投资绩优股和投资垃圾股的回报率趋近于相同,都接近社会平均回报率。
竞相追逐绩优股,就会推高价格,纷纷抛弃垃圾股,就会压低价格,当它们都达到边际平衡时,边际收益相等。
问答:为什么人类的未来不可预测?
本周讨论的核心问题,是股票的价格能不能预测,再抽象一些,就是讨论资产的价格能不能预测。
讨论的起点是耐用品和易耗品,世界上所有的商品都可以分为耐用品和易耗品。
在任何一个时间点上,耐用品的现值跟它过去的投入没有关系,沉没成本不是成本,它只跟未来的收入有关。因为有不耐,所以未来的收入流要打个折。而既然是未来的收入,它还没有实现,所以它是“预期当中的未来收入流的折现和”。
资产的现值是由预期决定的,预期一旦改变,现值就马上改变。而重点中的重点,就是:预期的改变本身是随机发生的,所以价格的变化也是随机发生的,不可以预测。
但是,这里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观察:
人天生就有能够预测未来的愿望。这种愿望像熊熊的烈火,永远不愿意熄灭。
周五辩论
今天的题目应该是有史以来最难的。
我们前面说,一个信息从披露到被消化,往往只需要几毫秒的时间,而各个国家都有禁止内幕交易的法律——禁止那些事前就知道了信息,而在这些信息还没有公之于众之前,就利用这些信息来为自己牟利的行为。
但问题是,绝大多数人都是在信息披露之后几分钟,几小时,甚至几天之后才得到信息的,他们肯定赚不到那几毫秒造成的差价。哪怕是允许人们进行内幕交易,那也只不过是那些拥有内幕信息的人,和那些有本事在几毫秒之内就做出反应的短期炒家之间争夺利益而已。
内幕交易是否合法化,对普罗大众而言,对那些进行长期投资的人而言没有影响。
那我们就来讨论一下,禁止内幕交易到底有没有必要?
正方观点认为应该禁止内幕交易,因为在消息被公之于众以前,就利用信息进行牟利的做法是不公平的。
反方认为可以不禁止内幕交易,内幕交易应该合法化,因为反正普罗大众都不可能利用那几毫秒的时间来盈利,利益只不过是在那些掌握了内幕消息和那些极短期的投资者之间进行分摊的过程。利益在他们之间怎么分配,本来是无所谓的事情,允许内幕交易反而可以节省大量的执法成本。
我选反方。
- 内幕交易很难界定,需要消耗大量成本,禁止内幕交易的实质是圈定一部分人,不允许他们从新知识的源头直接获利,但这些新知识最终还是会让一部分人通过其他途径竞争获利。而且,也应该严格区分内幕交易和金融诈骗,前者是提前消化新知识,后者是主动制造假“知识”。
- 禁止内幕交易不是个经济问题,而是个政治问题。
预习
上周的智力冲击可以用惊心动魄来形容。
从一句简单的定义“ 资本的现值等于资本预期收入的折现和 ”出发,经济学逻辑井然地推出了“ 资源未来价格变化是随机行走、所以是不可以预测的 ”的强论断。
要深刻理解这个强论断,需要反复地掂量。
下周我们继续以“资产面向未来而定价”为出发点,欣赏经济学思维还能走多远。请提前思考两个问题:
- 政府出让土地使用权,一块土地的使用权为期50年,一块是100年,一块是1000年,这三块土地的价值大概相差多少?
- 为了应付未来的不确定性,我们需要未雨绸缪,其中两种常见的办法是自行储蓄和购买保险,这两种办法有何根本区别?哪种更好?为什么?
- 应该相差不大,资产的现值等于可预期的未来的收入流的和,50年后的世界已经无法预期,何况100年和1000年。
- 自行储蓄是错把货币面值当做了资产现值,而保险则不同,它是对资产未来收入流的预期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