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背影》为例谈方法问题
人们常常会用自己已知、常用的方法来解读文章,或者根据前人的解读总结经验来解读。文中有一句话:“我们往往只是被动地注意作者写了什么,而没有主动地想象他没有写什么。”这句话我触动很深。
鲁迅说过,写作的方法,不但在作者已经写出的东西中华。所有写出来的东西,都只是显示了应该这么写,而要真正懂得写作的门道,还要懂得,不应该怎么写。不懂得应该怎么写就不会真正懂得应该怎么写。
相信许多人在小学阶段都应该有相类似的写作经历:类似于父母的温暖和爱,与父母吵架反转到对父母的心疼这类的主题,许多人都会写自己生病了爸爸妈妈背自己去看病,或者下大雨了父母如何如何让我感动、决定以后不和父母吵架等等,千篇一律。我们一提到某个特定主题,就会思维定势立马联想到相应的情节和题材,但是没有想过可能这些题材已经不适用了可以略写或不用,或者主动去思考哪些内容不适合被运用,哪些内容作者写到了我们会注意,却没有去思考作者还有哪些没写到,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们在看的是名家作品的心理在作祟。当然,对于自己的习作来说也一样,我们思维会被局限,就像那句话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外人在挑拣错误时会比自己更加迅速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