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村上春树的《当我谈跑步时我在谈什么》,这本书中写到,村上春树坚持了三十多年的跑步,而且还是长跑,跑马拉松。
而写作这件事,他也在坚持,其实他在写作这件事上的成就,比他在跑步上的成就还大。
所以大家就只看到了他的才华和小说,直到他写出这本书,让人惊掉了下巴。
在这本书里,你想要发现跑步和写作的关系其实是妄想,想要学习一些方法也不太实际。
01
这是一本讲个人经历的书,基本上有点自传的意味了。村上春树在本书中讲述了自己的过去,一开始毕业开了餐馆,再后来机缘巧合写作拿了奖,就萌发了写小说的愿望。而他也当机立断地,关闭了餐馆,开始了写字赚钱的道路。
这有点像《月亮与六便士》里斯特里克兰的决绝,义无反顾,但是村上春树很幸运的,在第一本小说就已经扬名立万,以至于能够继续支持他的写作道路。
同时,他的爱人也给了他很多支持,在关闭饭馆这件事上,亲朋好友是反对的,认为可以双赢,把饭店作为最后的退路,万一小说卖不出去,也不至于饿死。但是村上春树不这么想,他认为,既然要干,就要先把帽子扔到墙的那一边,没有了退路才能勇往直前。
很多人没有这样的勇气和魄力,因此还是待在自己的舒适区中,日复一日地过着庸常的生活。
02
村上春树开始跑步是在写小说以后,那时候他感觉自己的身体明显不行的。我们都知道,职业病每个行业都有,而作家长期伏案而作,最严重的职业病就是腰椎和颈椎问题。我自己也经受过颈肩疼痛的折磨,但是我还没成为一个作家呢,而且写的时间并不长。像村上春树一样每天固定出四五个小时写作基本上身体的毛病会更凸显。
当他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他开始有意识地运动,最后选择了充满耐力和挑战的长跑项目。
现代人对于运动的追求,其实都是因为对于疾病的恐慌所激起的,如果没病没灾,很少有人会动一动,跑一跑。但是一生病,或者被渲染了某种“不运动就早死”的情绪,那么很多人都会脑子一热,买健身卡、换装备,发誓要大干一场。而这样立flag,最终的结果就是,健身房没去几次,装备落满灰尘。
03
村上春树在书中写下了自己跑步的动力,他跑步的目的就是想保持一个好身体,一直写作直到老去。你能想象,一个六七十岁的老人,每天步履轻快地跑完全马吗?全马总长42公里,想想都觉得让人顶礼膜拜吧。
这就是村上春树这本书给我们输出来的价值观,好的身体,是自己去追逐梦想的基石。那些身体不好的,不是早早江郎才尽就是卧轨自杀了,轻易地就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以及创作生涯,简直就是一种浪费。
简宝玉读书挑战打卡——《当我谈跑步时我在谈什么》读书感悟1